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术管理视角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研究

    王皓朱茼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与网络视频平台之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倍受好评.本文以艺术管理为基础,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现状的成因,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策略,进而推动文化类综艺节目进一步发展.

    艺术管理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迪庆段:红二六军团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潘高原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红色旅游作为一种融合历史传承和旅游体验的旅游形式,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红色旅游的代表之一,其在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革命精神,以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其迪庆段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开发不足、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等.为了实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例如加速项目推进和加强宣传合作.本论文将深入探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迪庆段的建设情况,分析其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迪庆段红色旅游资源对策

    浅析短视频如何赋能文博宣传力

    孙婉琳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博宣传在当代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而短视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传播方式,为文博宣传赋予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短视频在文博宣传中的潜力,通过对文博机构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提出要求,以及在内容和形式创新、加强与文博活动联动、建立数据分析系统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利用短视频平台,使文博宣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博宣传短视频创新个性化数据分析

    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解读

    王宣懿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下简称为《梁祝》)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千年流传妇孺皆知,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中国南方祝家小姐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识相遇相知共读三载,二人在日益相处中互生爱意,却因为种种阻挠无法结下美好姻缘最终愤而化蝶的故事.中央戏剧学院编创的古典舞剧《梁祝》,既围绕故事核心场景展开艺术想象又集中呈现了中国式审美,为观众带来妙不可言的感受.本文旨在探讨古典舞剧《梁祝》的艺术特色,具体如下.

    古典舞剧《梁祝》艺术特色

    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研究

    陈嘉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腔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与艺术魅力.然而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传统秦腔的表演方式、场景以及音乐等元素已经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消失,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对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展开深入的研究,该文在分析当前秦腔发展与传承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秦腔发展与传承保护的相关措施,希望能更好的推动的秦腔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促进秦腔的可持续发展.

    秦腔发展传承保护

    美学视域下的壮族"坡芽歌书"及其当代音乐创作导向

    沈静怡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族群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意趣、精神气质等诸多方面,是得以从其鲜明的艺术文化结构形态中洞察获悉的."坡芽歌书"的采风实录,于我而言是一个深入了解云南文山地区壮族的珍贵契机.它浸润着得天独厚的壮民族音乐文化特质,映照着时代更迭、审美变革所孕育的独有卓出的人文因子.而美学熠熠生辉,赋予我更为宏大的视野去凝视和解读它.

    坡芽歌书壮民族美学视域音乐

    视唱练耳与美育的创新融合

    吴澜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优途径,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基础课程,其教学贯彻审美原则对于实施美育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视唱练耳的学科特点,探索如何将这一在传统教学中偏重技术性训练的课程与审美教育相融合,实现"理论""实践""审美"有机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

    视唱练耳美育创新融合

    闽南民间舞蹈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融合

    李晓燕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舞蹈没有语言障碍,人们在舞蹈艺术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将自我的情感尽情的宣泄出来,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得情感方面的互通,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由民族民间舞蹈而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闽南民间舞蹈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融合为例,阐述了闽南民间舞蹈的概况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融合的价值体现、必要性,分析了传播与融合的困境与原则,并提出了有效的传播与融合路径.

    闽南民间舞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传播文化融合

    古诗词歌曲《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的音乐特征与演唱分析

    孙红阳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青年的精神力量.以古诗词为主要内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大部分作曲家的喜爱,在不断创新演绎古诗词的过程中也留下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新时代古诗词歌曲也呈现出了独特的典雅美与韵律美.《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是非常经典的古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典雅美与韵律美,同样也结合了现代歌曲创作技法,深受作曲家与歌者的喜爱.基于此,本文从《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的音乐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围绕《越人歌》和《青玉案·元夕》的演唱技巧应用进行了探讨.

    《越人歌》《青玉案·元夕》音乐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可视化Rubato演唱处理研究

    孙朗月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旋律优美婉转,是经典中文声乐曲目之一.如何将这首曲目演绎鲜活是众多声乐学习者关注的热点.自由速度Rubato是声乐研究的永恒话题,也是演唱《关雎》的关键艺术表现手法.本文运用可视化平台Vmus.net对这首曲目的不同演绎版本做了速度—力度曲线与IOI偏离度曲线的直观数据处理,结合谱例,通过研究不同演唱者对《关雎》的Rubato处理的共性与个性,将抽象的声乐演唱处理研究过程转化为图像化显示,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直观有效的学习支架.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处理可视化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