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研究

    魏芳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入民族手工艺元素能够丰富现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同时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新的渠道.然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文化敏感性、生产成本、市场接受度和保持原创性等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进而理解其在当代时尚界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案例,提出了如何在尊重原始文化的同时,使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焕发新生.

    少数民族服饰手工艺现代服饰运用

    以"文化双创"助推非遗布老虎的活态传承

    杨斌洁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伴随着人们的生存生活、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不仅汇集了人们的集体智慧,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载体.早在 2008年,布老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其活态传承过程中却出现特色不明显、品种单一化、创意性不足等问题.此次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首先从上述三方面分析"文化双创"背景下非遗布老虎活态传承现状,随后从IP形象打造、特色元素提取、特色产品挖掘三方面提出"文化双创"背景下非遗布老虎活态传承方法.

    文创双创文创设计非遗文化布老虎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

    郝伟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以及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通过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能够保留和传承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技术,还能够赋予它新的意义和表现形式.这种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对剪纸艺术的关注与参与,也能够推动剪纸艺术在艺术界和设计界的创新和发展.论文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意义.旨在唤起人们对剪纸艺术的关注和重视,推动其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创新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现代设计再生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乌明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十分丰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内容,能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文旅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重点强调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并一同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文旅融合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姚倩倩王国洪刘立新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 6 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三内画公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衡水独具特色的人文意蕴.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衡水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文化和传承价值,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保护.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的非遗传播策略——以顺昌非遗传播工作为例

    潘琳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新媒体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为研究对象,以福建省顺昌县的非遗传播工作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非遗短视频进行多维度的非遗数字化传播、文旅融合以及品牌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策略.非遗短视频传播具有短平快、参与性高、受众年轻化的特征,能够精准、有效地实现非遗价值的传承与传播.然而,非遗传播工作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传播渠道单一、创作能动性不足、非遗数字化资源不均衡以及泛娱乐化等问题,依然为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顺昌县的非遗传播工作为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化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非遗传播数字化应用非遗短视频

    餐饮品牌设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视觉欲望

    张珂嫚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在民族文化崛起的背景下挖掘传统元素应用于餐饮行业设计,广受大众欢迎.然而在餐饮市场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类同质化严重,口味同质化严重,在餐饮品牌激烈的竞争当中,没有独特的市场定位,没有与目标消费者相适应的视觉设计要素和品牌调性,将面临巨大生存压力.本文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消费者体验、情感,从不同的角度:餐饮品牌设计定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选择、如何深入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元素等方面,探讨如何将餐饮品牌形象设计更好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打造富有深度,具有自身特色,呈现视觉欲望的餐饮品牌形象设计.

    餐饮品牌形象设计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视觉欲望

    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杨茜茜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京剧、书法、中医药等,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文化正逐渐失去其生存的土壤,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深入研究在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如何有效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增强公众对非遗价值的认识,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传承保护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辽宁省青年群体对文旅产品认知研究

    王佳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两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反映出人们对旅游活动的持续热情和对旅游体验质量的日益关注.研究重点关注了青年群体对辽宁地区特有文化遗产的认知、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接受意愿以及消费行为特征.深入探究辽宁省青年群体对文化旅游产品的认知现状、需求及偏好,得出相关结论为满足青年群体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依据,有利于推动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有助于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和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旅游产品青年群体市场认知与需求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视域下陕西历史文化元素在玩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韩怡萱刘泽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陕西历史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教育作用,本文以儿童玩教具设计为切入点,探究陕西历史文化元素在玩教具设计中的融合策略,并以"忆秦川丝路情,展今朝开放路—立体有声拼图"玩教具为例展示其开发过程,为后续研发提供新思路.

    玩教具设计陕西历史文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