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实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鲁迅与中国版画的现代转型

    吴江涛谢雨洋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版画的现代转型与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鲁迅的强烈倡导才开启了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新篇章,而新兴版画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中国版画千年来的生产方式,还被作为革命的武器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追溯鲁迅的版画活动考察中国版画现代转型的背后动因,借以重新认识鲁迅与中国版画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

    鲁迅版画新兴木刻运动现代转型

    挖掘地域文化 策划特色展览"诗意桂林——桂林山水文化特展"内容策划

    朱莉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桂林博物馆原创展览"诗意桂林——桂林山水文化特展"的内容策划为例,详细叙述在该展览的内容策划中如何挖掘桂林特色文化的过程,并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释展览内容策划工作的要点,为博物馆策划地域特色文化主题展览提供借鉴。

    地域文化特色展览内容策划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存在思想研究

    顾慧敏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迪克的代表作品,这篇小说透露出作者对高度成熟的科学技术与人如何在此中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体现出迪克对人如何存在的人文式关怀。从赛博角度、平滑空间理论、德勒兹生成思想理论去观照《仿生人》,笔者认为对研究其中的存在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人与情绪调节器形成的赛博格,到默瑟主义引领下的共鸣箱体现的赛博空间,形成了德勒兹所提出的"平滑空间",展现着人不断生成着的存在。

    存在赛博格赛博空间平滑空间生成

    爱欲、幻境与现实之间:格非《山河入梦》谭功达人物形象论

    傅敬宜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河入梦》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重要的一部。小说以主人公谭功达对理想世界的探寻为中心,描写了他在历史乌托邦追求和现实的个人情欲之间的缠绕。而这二者实际上都无法达致完满:个人情欲无法给人精神的安稳和满足,历史乌托邦则必然地在试图达成的过程中显出其虚妄性和灾难性。谭功达处在"三部曲"之间象征 20 世纪中国和人类精神探索和转型的一个人物,其意义不可低估。

    《山河入梦》历史乌托邦个人情欲

    关于朱熹理学基本特征的探讨

    温放温纯如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朱熹"理学"的本质是以"理"构成"理一元论"的哲学系统。他认为"一物须有一理"。二、"理学"的基本形式分为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道,是万物之本;气是世界具体的事物。道是第一性的,气为第二性的,理气不可分。三、"理学"的基本原理:"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原理;"理一分殊"原理;"'一便对二'与'二能化万物'的对立统一原理"。四、"致知在格物"的两个认识阶段:一是"即物穷理","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渐进"的感性阶段,到"豁然贯通"的飞跃的理性阶段。他运用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式。从具体看,他是客观唯心论者,承认客观事物的存在。但他设定最高的抽象理念"理",囊括万物。从体系看抽象囊括具体,其中包含着由质到量、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理学本质形而上形而下基本原理认识方法

    中东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以波斯帝国为例

    耿培轩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波斯帝国为例,探讨了中东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传播。首先,对波斯帝国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中东地区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背景和意义。其次,详细讲述了波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过程,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和扩张与征服的历史。接下来,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波斯帝国与中东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包括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伊朗高原文明的交流。然后,分析了波斯帝国对古代文明传播的贡献,包括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和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本研究探讨了波斯帝国在中东地区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中的地位与影响,强调了其桥梁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对波斯帝国在中东地区古代文明交流与传播中的贡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东地区古代文明交流传播波斯帝国

    非遗传承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非遗剪纸发展路径探析

    臧广鑫林玫延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镂空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致可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北方派,这一艺术形式交融于各民族人民之间,是民俗文化与古老手工艺术的集中体现。每一张剪纸作品都体现着创作者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传达着他们的真情实感、审美观念与创作理念,反映着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的理解与表达,同时承载着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要弘扬文化自信,通过创新与传承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使剪纸艺术与时俱进,让这一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绽放光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发展路径

    非遗视阈下的粉彩陶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探析

    谢婷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品,它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而又广博的工艺文化。粉彩陶瓷在陶瓷艺术家族中作为光彩夺目的一个成员,以其特有的色彩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喜爱,作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陶瓷艺术,在国内享有盛名。

    粉彩陶瓷文化价值艺术内涵

    社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田极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社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社区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探究潮汕地区地域文化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以潮剧为例

    吴泳琪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民俗艺术进行分析,对文化延续提出发展建议,在探究潮剧文化与潮汕地区民俗艺术的多样性中挖掘地域文化的价值,立足于前人对地域文化的已有研究,以潮剧为例分析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形态、民俗文化风情、潮汕方言特色等。在新时代发展下,中国传统民俗艺术正面临冲击,文章通过横向空间比较和纵向时间比较来印证新时代下地域文化的多元碰撞与传播的影响,潮汕文化在地域文化中爬藤而上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希望推进学者对潮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本体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呼吁更多人关注潮汕地区地域文化和民俗艺术。

    地域文化民俗艺术潮剧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