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艺蕴之间——浅析成都瓷胎竹编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

    陆漫西李嘉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瓷胎竹编作为一种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伴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成都瓷胎竹编工艺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成都瓷胎竹编的物质属性、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成都瓷胎竹编的产品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形式,缺乏创新性,急需探寻新时代的新发展方向.

    成都瓷胎竹编艺术特征文化意蕴

    刍议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创新

    徐喆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艺术方面存在的宝藏不计其数,杂技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中国传统杂技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超的技艺,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杂技的关注度越来越少,传统杂技艺术也面临着传承人缺乏的困境.为保护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就少不了依靠传承与创新.所以探究如何促进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杂技艺术,分析杂技技术的传承和保护的具体方法,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建议.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保护传承和创新

    对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思考

    吴丹杨娇琳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深刻挑战和威胁,需要建构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来保护和传承.本研究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思考,旨在探讨如何建构这一体系,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与繁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体系

    传承千年蜡染 弘扬中国文化——现代蜡染艺术大师艺术作品分析

    张烨桐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黄克刚老师的艺术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作品的蜡染工艺,以及将蜡染作为媒介创作出的其他艺术作品的思路与方法.从文化—功能,精神—心理,社会—历史三个层面分析黄克刚老师的绘画创作方法.他将传统蜡染工艺方法与其他传统工艺相结合,拓展绘画风格.让世界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工艺,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盛发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推动文化自信.

    蜡染现代蜡染中国传统蜡染

    延安红色文化数字文创开发研究——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例

    徐红蕾李萌萌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高度重视.数字信息时代,数字文创开发已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延安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是传播当地红色文化的关键.但目前延安红色文创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无法将其文化进行很好的传播.数字时代来临,数字文创开发可以赋能红色文化传播,改善当下文创的表现形式.本文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例,梳理了纪念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动力和面临的困境,提出纪念馆数字文创的开发策略,以此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延安红色文化数字文创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开发策略

    基于梅州客家文化创新发展的文旅体验提升策略研究

    乔博颖蒋琤琤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梅州客家文旅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梅州客家文化资源多样独特性,以及目前梅州客家文旅开发存在的问题.从梅州客家文化的发展实际出发,总结以客家文化产业中的"桐花祭"为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并对广东梅州与其他地方的客家文化的异同进行研究.引出梅州客家文化创新与文旅体验的现状,总结其中不足之处,深入挖掘梅州客家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客家文旅发展,提升客家文旅体验,引入沉浸式体验的相关概念,调动游客多感官参与,增强交互式体验,以期为实现广东梅州客家文旅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文化创新客家文化文旅发展

    民族文化元素在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运用

    李丽蔺正茂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探讨了其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激发民族文化创新以及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中民族文化元素运用的建议,旨在促进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民族文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浅谈如何把文化馆打造为非遗保护区域性的综合服务平台

    万宁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文化变迁的加剧,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化馆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单元,代表着政策导向,高度影响着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本文首先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方话语权做了界定,肯定了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实际工作中的官方身份和中坚角色;其次,根据青岛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实践情况,认为"投入大、产出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普遍困境,"雷声大、雨点小"是当下相关部门非遗工作存在的重要矛盾,"名保护,实破坏"是客观存在的尖锐问题;再次,通过近年来青岛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说明,文化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单元,应当转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自身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服务型

    文化多样性与舞台导演艺术创作的相互影响

    曾晓龙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地的文化开始交融,这使得舞台艺术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导演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本地文化的因素,同时也需要吸收和融合来自其他文化的元素.这种文化多样性对于舞台导演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思考.基于此,本文对文化多样性与舞台导演艺术创作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提供参考价值.

    文化多样性舞台导演艺术创作相互影响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策略研究

    王静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时代,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并形成传统村落这一产物,传统村落不仅反映了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对国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化飞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不断衰落,甚至出现衰亡的情况.因此,有效研究和分析如何保护与复兴传统村落显得十分重要.山西是中国传统村落较多的地区之一,有着形式多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对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价值,探究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原则,提出积极唤醒村落自身活力、基于村落优势发展农业、合理遵循村民风俗习惯、有效打造村落文化空间等保护与复兴策略.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