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钢琴伴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钢琴伴奏专业素养

    叶斌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舞蹈教学活动时,钢琴伴奏将成为舞蹈音乐形式,和舞蹈是相互依存、互相成就的,对于伴奏就是由一件或者两件以上的乐器进行演奏,随着乐器演奏者或者歌唱者开启器乐演奏.在舞蹈中的钢琴伴奏属于舞蹈教学和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该部分可以在韵律、动律、节奏、动作以及呼吸等方面的衔接处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此,对舞蹈教学中的钢琴作用与伴奏专业素养进行深度研究,这对于舞蹈教学质量而言有着促进作用.

    钢琴伴奏舞蹈教学专业素质积极作用

    浅谈舞蹈与杂技表演艺术的融合策略

    干祺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艺术元素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杂技表演艺术与舞蹈进行有效的融合,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舞蹈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它强调的是舞蹈者身体的力量、优美和表现力;而杂技表演侧重的是技术,更注重身体的灵活性和惊险程度.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不但能给人以崭新的感受,而且还能进一步充实表演的内涵与形式.优雅的舞姿和惊险的杂技表演动作,将会给观众带到一个神奇而又充满魔力的世界,这样的交叉与交融模式,不只是单纯的叠加,更多的是一种有计划的艺术表现.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们要把握好分寸,把舞蹈与杂技表演相融合,才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文章对舞蹈与杂技表演艺术的融合策略作出分析.

    舞蹈杂技表演艺术融合措施

    浅谈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罗云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与文化底蕴深厚的表演艺术,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强调文化多样性、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今天,舞蹈编导承担着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本文阐述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舞蹈编导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舞蹈编导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传承措施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传承

    郭璟怡干凯凡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蕴含的鲜明特征反映了我国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传承模式和创新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研究,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发展

    舞蹈编导的创作核心要素及能力组织结构

    徐波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编导是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其担负着舞蹈作品主题确定、艺术构思、结构设计以及动作编创各方面任务.要设计出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现代舞蹈艺术作品,要求舞蹈编导能够把握舞蹈创作的核心要素,还需要具有舞蹈编创所必备的各项能力,方能突破传统创作思想的限制,运用创新思维编创出具有观赏价值的舞蹈艺术作品.基于此,文章对舞蹈编导的创作核心要素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舞蹈编导的能力组织结构,旨在为舞蹈编导强化自身能力、提高舞蹈编创水平提供指引,进而推动舞蹈艺术创作事业的健康化、持续化发展.

    舞蹈编导创作要素能力结构舞蹈艺术

    舞蹈演员转型为舞蹈教师:技艺传承与教育责任

    张靓靓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形式,其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舞蹈艺术界,舞蹈演员职业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艺术生涯就此结束,舞蹈演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仍然有巨大的价值,可以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承下去.基于此,本文从舞蹈艺术的持久性和延续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舞蹈演员如何在自身职业生涯的转变中实现艺术的持久传承,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舞蹈演员转型舞蹈教师技艺传承教育责任

    中国古典舞中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传承研析

    史蕴绮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舞是脱胎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传统艺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审美意象对中国古典舞发展影响较大.在哲学发展中,美学是重要分支,中国古典美学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国古典舞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古典舞中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传承,旨在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发展.

    中国古典舞美学思想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意""气""力"

    卫菁楠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气""力"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提高舞蹈学习者的舞蹈技能水平,情绪表达、人物塑造、风格呈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古典舞坚持把"意""气""力"的训练作为中国古典舞训练和表演的核心,只有将无形的"意""气""力"与自身相结合,才能让中国古典舞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优秀传统文化训练体现

    格莱姆训练体系:东方元素的解析

    瞿友祥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项目尝试以玛莎格莱姆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她在创作与实践中大量运用的东方元素,以不同地域划分,分别分析它们对西方古典现代舞形成的重要影响和奠基作用,以及对中国现代舞发展走向的现实指导意义

    现代舞玛莎格莱姆东方文化

    "民族音乐学影像志"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开设课程为例

    乌云娜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促进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影像视频等设备的普及化,音乐影像志面临着新的发展时机,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以"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新型学术方向.本文围绕"民族音乐学影像志"课程建设,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新型学科"音乐学界的跨学科探究;二、开设课程与实施情况;三、课程建设的思路,从而实现音乐学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本文从音乐学与民族影像志的结合中尝试建设新的课程,利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促使音乐学学科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音乐学影像志影像民族志新型学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