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经》中的文学意象及其审美价值研究

    马彦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在《诗经》中,文学意象是诗歌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能够将情感、思想与物象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本论文通过对《诗经》中文学意象的细致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文学意象及其审美价值.这些文学意象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文化财富,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诗经》文学意象审美价值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宋明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备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关系分析

    铅刀贵一割——《救风尘》中安秀实形象散论

    宗禹李东婕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讲了汴梁勾栏女子赵盼儿巧用风月手段从郑州救出惨遭虐待的结义姐妹宋引章的故事.历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赵盼儿、宋引章的形象分析,安秀实这一配角的形象则研究较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安秀实软弱与痴情的性格特点,探讨了这一性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救风尘》关汉卿安秀实

    以奇入手,解读文本——《种树郭橐驼传》细读

    叶向妮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从名、貌、技全方位塑造了种树奇人郭橐驼,借郭橐驼种树之道谈为官治民之道.以"奇"入手,结合柳宗元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从种树之奇挖掘背后深层寓意之奇.从顺木之性类比到顺民之性,从养树术谈到养人术,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民至上""吏为仆"的民本思想.

    种树郭橐驼民本养树术养人术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小序考论

    时媛媛沈晁君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解题目录,是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其史部目录类小序严格遵循传统目录学的编撰思路,一是对小序"目录"之名进行了溯源与考证,二是对"解题"目录的源流进行了梳理与辩误,三是对重要官私目录的承袭、新变进行了比较与评判,四是对金石类的归属与入目录的合理性进行了阐释与证明.小序对目录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把握和梳理虽有瑕疵,但体现出其考辨源流、辨别真伪之用,也展现出馆臣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目录类小序

    从"独乐"到"众乐"的民族共享节日——以省级非遗土家女儿会为中心的考察

    甘玲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从村寨性赶场相亲节演变为相关部门主导、民间参与的民俗节庆,最后成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文化.在此过程中,女儿会既延续传统,又积极融入现代元素,寻求创新性发展,成为该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有文化空间.各民族以作为非遗的民族共享节日搭建文化桥梁,在节日互动中强化了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省级非遗共享节日土家女儿会

    文旅融合背景下庆阳剪纸传承模式探析

    李晓梅杨晶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人文始祖周祖的发源地,是戎、狄、羌、匈奴等古民族的生息繁衍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庆阳剪纸在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青年传承群体人数较少,剪纸艺人经济困难等状况较为常见.随着国家提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为庆阳剪纸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契机,可以从体验剪纸博物馆、跨界合作、与数字技术融合等几个方面发展.

    庆阳剪纸传承人文旅融合

    "互联网+"视域下河北非遗短视频传播发展研究

    王同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互联网+"视域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河北非遗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优势和挑战,得出了在"互联网+"时代河北非遗短视频成为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的结论.建议河北非遗短视频从内容创新、技术优化、平台整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推动河北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章旨在增强人们对河北非遗的关注和热爱,为非遗的传承和发扬发挥积极作用.

    "互联网+"非遗短视频非遗传承内容创新

    成都非遗文化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现状与创新性分析

    周莉曾俊华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 探索成都非遗文化旅游文创数字化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与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分析成都非遗文化资源发展现状,并结合当下文旅融合人们的需求进行论证.提出成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应以旅客需求为导向,转变设计观念,创设特色产品,形成以文化创意为支撑,深度发掘非遗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名片;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科学技术为引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网络媒体,打造非遗文创网红产品;同时以营销环境改善为保障来系统化、整体化构建创新体系和方法策略.结论 在我国全面推进全域文旅发展与数字化经济的背景下,"文旅融合+数字产品设计"将成为推动成都文旅与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非遗+文旅+科技+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核心力量,加速非遗文化向旅游文创产品转化与创新,是当下较为紧迫的研究主题.

    文旅融合文创产品数字设计创新性

    建筑形态与聚落的关系分析——以黔湘渝土家吊脚楼为例

    王心怡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黔湘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家吊脚楼建筑形态与聚落关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西南地区建筑形态及特征,强调了环境适应性、文化传承、生产与生活习惯的关键方面.接着探讨了西南地区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聚落规模和形态的多样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建筑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包括对空间组织、功能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这一研究,能深入地理解了黔湘渝地区建筑的独特性,旨在揭示其对空间组织、功能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为城市规划、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见解.

    吊脚楼西南地区建筑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