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博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博览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zgmzbl@163.com

010-83204156

中国民族博览/Journal Panorama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中国民族博览》(半月刊)杂志创办于199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化类期刊,每月出版二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4198,国内统一刊号:CN10-1220/G0,邮发代号:82-39。本刊倡导大文化和大民族的办刊理念,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前瞻性为一体,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展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本刊涵盖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民俗、民族文博、民族语言、民族人口、民族文学、文化产业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及文图作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与文化功能初探

    潘永胜
    24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形式,拥有丰富的文化服务与文化功能.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概念的融合产物,它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的文献,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文化服务与文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数字处理技术文化公共文化交流与互动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谢琪明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人才不足、资金匮乏、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基层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基层文物保护现状对策

    浅谈黄河故道文化遗存的保护和综合开发——以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为例

    王洁
    250-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文明孕育了黄河文化,创造了散落大地一片片、一点点的文明珍馐和精神财富.故道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代的文明更迭中,皆留有象征时代特征的文化遗存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保存下来.新时代,为充分整合黄河沿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挖掘沿黄、沿黄河故道的水利、红色、农耕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研学、民俗文化体验等为主的黄河风情文化旅游体系,着力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本文以单县(明清)黄河故道文化为例,对黄河沿线及黄河故道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黄河故道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建议对策

    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十五年非遗传承保护之路研究

    王洁
    253-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作为传承和发展瓯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保护地方剧种的重要责任.2008年,温州瓯剧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五年里,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剧目建设、市场演出、社会推广等方面守正创新,做到一手保护和抢救瓯剧遗产,一手创新传承推广手段,推进了瓯剧非遗系统性保护、整体性发展.

    瓯剧非遗传承与保护

    吐鲁番文化保护性再生景观设计研究——以坎儿井为例

    王玥
    25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吐鲁番各个地区坎儿井方面进行的研究,在对吐鲁番坎儿井的周边区域的环境、地理特征、优秀传统文化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已经废弃的坎儿井内部以及被不断污染的坎儿井重新焕发光彩,如何有效的保护和传播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设计上,创新点在于对坎儿井地下空间网络的设想,将地下城市空间与坎儿井有机结合设计,采用艺术、生态等处理手法使其焕发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整体表现上,一方面保护并展示了坎儿井这种特殊灌溉系统,保留历史记忆;另一方面,提倡生态修复、循环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它与隔离的城市重新建立联系,使坎儿井这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新获得生机.

    灌溉系统文化遗产坎儿井地下城市空间

    作品选

    前插1,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