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

    孙春梅张志强郑利群罗卫平...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刘氏毫火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进行刘氏毫火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对面神经进行评分,对两组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评价.结果: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刘氏毫火针技术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可靠,能够降低血清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针刺毫火针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的Meta分析

    孙磊张荣珍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药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或外感发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检索到的文献按照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纳入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篇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温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方面,中药组优于中药阳性对照组及安慰剂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中药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但相对于西药并不具备优势.

    中药急性呼吸道感染外感发热Meta分析

    壮医针药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黄肖华冯英华李金溢孙斌...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壮医针刺联合药物内服外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壮医针刺"梅花穴+膝关常穴""膝舒方"内服、"膝痹外洗方"外洗患膝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医针药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壮医针药联合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张沁瑶戴北方颜国富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DPN患者50例.采集血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通过肌电图(EMG)采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得出TCSS评分.以TCSS评分为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神经传导速度为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TC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呈负相关(均P<0.05),两因素间无共线性,且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大于前者.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对DPN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症状35例临床观察

    万娜娜宋艳艳龙年宝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 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耳穴压豆联合艾灸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腹围、体质量、24 h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嗳气、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纳差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24 h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80.56%)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症状,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腹围及体质量,促进患者机体水分的排出,提高肝硬化消化道症状患者治疗效果.

    耳穴压豆中西医结合肝硬化消化道症状

    信息动态

    封2,4,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