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张文静丁东辉曹昌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337首,中药178味,常用药物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等,所用药物多归脾、胃、肺三经,药物功效主要以健脾燥湿、温中止泻、疏肝理气等为主;将常用的药物进行聚类组合,可聚为补虚药、理气药、温里药、收涩药等6类,其中常用的药对为白术-白芍、白术-甘草、茯苓-白术.结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以健脾燥湿、温中止泻为主,用药多以健脾、温中、补虚为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内蒙古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

    杨丽娟李国华寇真张翼云...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帮助临床准确辨证、提高疗效.方法:对内蒙古地区6个中心206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寒湿痹阻>风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痹阻.各证型年龄(P=0.029)、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病程、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RA证型分布以寒湿痹阻、风湿痹阻居多;老年人肝肾不足、湿热痹阻证型居多.湿热痹阻证型较风湿痹阻、寒湿痹阻HAQ评分更高.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内蒙古地区

    前后配穴法治疗下交叉综合征所致腰痛的理论探析

    左玮丁德光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交叉综合征是肌肉力学失衡引起的腰部及骨盆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腰痛等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针刺是临床治疗腰痛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文章通过研究下交叉综合征理论发病机理,结合中医经筋理论,提出前后配穴法治疗腰痛,为临床治疗腰痛提供参考.

    下交叉综合征腰痛前后配穴法针刺

    芳香疗法防治疫病探析

    黄书婷曹峰张震郭永胜...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芳香药物对于瘟疫的防治具有特殊作用,历来备受医家的推崇.建国以来在时有爆发的多种新型传染病防治中,芳香药物亦得到广泛运用.根据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病疾患的途径不同,主要分为香汤疗法、香熏疗法、香蒸疗法、香灸疗法、佩香疗法、涂香疗法与服香疗法等.芳香疗法防治疫毒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芳香醒脾化湿以培正驱邪,疏肝行气而怡神畅志,开通窍闭以苏醒神志,并可辛散解表而宣泄透邪,避秽化浊以解毒驱邪等,以奏调护正气而却避邪气的功用.

    芳香疗法疫病作用机制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

    李文静张静潘旭刘军...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整理挖掘依托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治疗及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到的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效医案,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中药频次、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多尺度的backbone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22个医案,涉及中药249味.频次前5的中药为土茯苓、黄柏、薏苡仁、粉萆薢、苍术.药性以温、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苦为首,归经以肝、脾、胃为主.得到9个核心药对,聚类分析2个组合,核心处方为苍术、黄柏、土茯苓、粉萆薢、薏苡仁、威灵仙、甘草、忍冬藤、泽泻、牛膝.结论:现代中医药认为湿、热、痰、瘀、虚是引起痛风的主要病因,治疗该病多从肝、胃、脾三脏出发,以甘、苦、辛味药物为主,注重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药物的应用,体现了"清热祛湿治标""化瘀通络活血止痛""益肾固其本"的治疗原则.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用药规律

    民族药用植物鬼吹箫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胡满王迪肖朝江姜北...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民族药用植物鬼吹箫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鬼吹箫地上部分以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以正反相硅胶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从鬼吹箫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2)、松柏醛(3)、乌索酸(4)、乙酰熊果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化合物1、4、6可明显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化合物2、3、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

    鬼吹箫地上部分化学成分镇痛活性

    两种瑶药酊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及结果分析

    刘康连庞云娟龙文洲颜金兰...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两种瑶药酊剂抗风湿骨痛酊和抗骨质增生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适用性试验,为有较强抑菌作用冲洗量较大的酊剂提供适用性试验的方法参考.方法:对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抗风湿骨痛酊、抗骨质增生酊,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相关的规定,采用稀释法结合薄膜过滤法进行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控制菌采用增菌液常规法、增菌液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循序、科学、合理地进行适用性研究试验.结果:采用优选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时,两种酊剂的计数方法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控制菌适用性试验中试验组均能检出所加试验菌相应的反应特征.结论:所采用的方法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的有关规定.

    酊剂微生物限度检查适用性试验薄膜过滤法

    蒙药肉蔻-5味丸对抑郁模型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白龙棠呼日乐巴跟乌兰宏梅...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肉蔻-5味丸对抑郁模型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为肉蔻-5味丸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只SD雄性健康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肉蔻-5味丸高、中、低剂量组,氟西丁对照组6组,每组为10只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温和刺激结合孤立饲养方法建立抑郁模型.用体重增长情况、糖水消耗实验、Open-field敞箱实验等行为学方法评价抑郁模型成功与否.实验第一天开始造模同时给药,经28d刺激后取血、海马组织,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海马/血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糖水消化量明显减少,Open-Field敞箱实验水平、垂直活动得分均明显降低,海马/血清Glu含量显著升高,GAB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氟西丁对照组和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肉蔻-5味丸中、高剂量组具有明显的降低Glu水平、提高GABA水平.结论:蒙药肉蔻-5味丸对抑郁模型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调节抑郁模型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蒙药肉蔻-5味丸抑郁模型大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壮药羊开口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立辉邹准周艳林钟小清...
    36-3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壮药羊开口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反相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薄层色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开口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Ⅰ)、白桦脂酸(Ⅱ)、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没食子酸甲酯(Ⅴ)和没食子酸(Ⅵ).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羊开口展毛野牡丹野牡丹科野牡丹属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广西和海南产丁香挥发油GC-MS分析

    张荣光曾境昱陈山珊李羿武...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广西、海南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花蕾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广西、海南丁香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丁香挥发油中化合物的种类;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丁香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广西、海南丁香花蕾挥发油中分别含有47种和37种化合物.广西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C10H12O2)、1-石竹烯(C15H24)、a-石竹烯(C15H24),其含量分别为57.62%、34.22%、4.77%;海南丁香花蕾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C10H12O2)、1-石竹烯(C15H24)、乙酸丁香酚酯(C12H14O3),其含量分别为72.96%、19.60%、4.88%.广西、海南丁香挥发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均为丁香酚.结论:广西、海南两个产地的丁香含有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既有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可为合理地指导开发利用广西、海南丁香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丁香挥发油GC-MS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