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甘松的历史沿革

    杨祎辰王二欢王继强党艳妮...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松已有1200余年的药用历史.长期以来,甘松药材供给依赖野生资源,当前濒临灭绝.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性味归经及功效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中有关甘松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研究发现,古今本草专著所记载的甘松药材基原一致,产地无大幅变迁,功效主治大致相同.通过对中药甘松进行系统的历史沿革考证,规范甘松药材的应用,为甘松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甘松基原功效历史沿革

    仙灵骨葆胶囊TLC鉴别方法研究

    祝清灿徐东汪娥孙宜春...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仙灵骨葆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仙灵骨葆胶囊中淫羊藿、续断、丹参、补骨脂、知母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仙灵骨葆胶囊的定性鉴别.

    仙灵骨葆胶囊薄层色谱淫羊藿续断丹参补骨脂知母

    肾茶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林青华张永怡周慧蒋林...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完善肾茶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中规定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10批肾茶饮片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TLC)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肾茶饮片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初步拟定肾茶饮片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分别不得高于15.0%、11.0%、0.6%,水溶性浸出物、迷迭香酸的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7.0%、0.16%.结论:本实验为完善肾茶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肾茶饮片质量标准定性鉴定定量分析迷迭香酸

    中药大黄的本草考证

    孙佳欣陈有强莫祥秋宋世闻...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作为中医常用药,应用历史悠久,但记载书籍众多,内容参差不齐.文章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从名称、毒性、功效、产地、采收加工等方面对大黄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通过对大黄进行系统考证,以期为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大黄产地变迁毒性

    黄连解毒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研究

    李军鸽王永春孟珈同邱智东...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水煎液化学成分及转移率、出膏率、日服化学成分剂量等指标,比较黄连解毒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为黄连解毒汤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古籍《外台秘要》记载的煎煮方法("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杖擘,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和现代煎煮方法(黄连9 g,黄芩6 g,黄柏6 g,栀子9 g,1200 mL水,煮取400 mL")制备水煎液,冻干得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片和冻干粉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碱、黄芩苷、栀子苷含量,计算出膏率、转移率和日服有效成分量,比较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结果:古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17.86 g,出膏率为15.99%,现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7.42,出膏率为24.34%,从出膏率看,现法煎煮优于古法煎煮,从化学指标转移率看,现法煎煮化学成分转移率均大于古法煎煮;各化学成分日服用量差异与日服生药量差异不一致,古法煎煮高于现法煎煮.结论:从化学角度出发,通过比较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方法,为其"物质基准"研究中剂量及煎煮方法的确定提供实验参考.

    黄连解毒汤煎煮化学成分出膏率

    前列安通片质量评价研究

    胥思彤朱旭江王兰霞刘竞...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前列安通片薄层鉴别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关黄柏、赤芍、丹参、白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同时测定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丹酚酸B 7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能够有效鉴别4味药材;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6.00%~100.99%,RSD<3.0%;批次间各成分含量RSD均>10.0%,其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关黄柏.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行,为前列安通片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并提示厂家在生产的制剂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关黄柏药材的质量控制.

    前列安通片含量测定质量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民族药小花清风藤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杨柳杨艳周浪李齐激...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花清风藤是布依族、苗族药物,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小花清风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五环三萜、生物碱、黄酮、苯丙素、酰胺、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保肝作用、抗流感病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活性.文章通过对小花清风藤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小花清风藤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研究依据.

    小花清风藤生物碱黄酮保肝作用抗流感病毒

    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韦海敏刘威利钟文露向少伟...
    87-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整理了近年来中医药对肾性贫血的认识、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RA症状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方面有显著疗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临床观察样本量小、实验研究缺乏统一标准模型等,因此中医药治疗RA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肾性贫血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基于脾虚湿蕴病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的临证经验

    李威吴金玉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治疗中存在缠绵不愈、疾病易反复活动的问题,中医药以治病求本的原则,抓住疾病主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可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文章总结了吴金玉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的临证经验,吴金玉教授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并提出"脾虚湿蕴"为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的核心病机,认为脾为虚之"本",湿为实之"本",立法常以健脾化湿为核心,并配合灵活辨证论治,主次分明,从而维持类风湿关节炎持续缓解,减少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脾虚湿邪

    喻秀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证经验探微

    刘明鑫刘章浩喻秀兰房璁璁...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更年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喻秀兰教授临证数载,经验丰富,治疗上总以滋补肝肾、疏肝宁心、活血化瘀为主,兼之情志疏导、起居调摄等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临床病例对喻秀兰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经验进行介绍.

    更年期综合征经验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