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瑶药白九牛生药学研究

    何爱芳傅鹏奉建芳冯晓晴...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的白九牛药材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原植物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TLC鉴别、常规检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鉴定了白九牛药材的基原,描述了药材性状、茎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测定值为6.7%~10.4%,总灰分为2.8%~5.4%,浸出物为8.9~14.9.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白九牛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白九牛生药学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陈皮药材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刘根才华杰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陈皮药材HPLC特征图谱,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3 nm;以橙皮苷为参照物,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测定的17批陈皮药材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建立了以8个特征峰为指标成分的陈皮药材HPLC特征图谱,以橙皮苷色谱峰为参照,其他7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486±0.049、0.898±0.090、1.380±0.138、1.874±0.187、1.996±0.200、2.153±0.215、2.287±0.229.结论:该方法经过方法学验证,可用于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陈皮橙皮苷相对保留时间HPLC特征图谱质量控制

    缬草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祝清灿孙宜春段丽罗文平...
    61-6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一步提升缬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相应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乙酸龙脑酯含量.结果:10批样品水分含量为:9.81%~13.60%,平均值为:11.18%;总灰分含量为:9.81%~11.77%,平均值为:10.94%;浸出物含量为:17.5%~21.2%,平均值为19.75%;乙酸龙脑酯进样量在0.0487~0.7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n=6),RSD为0.46%.结论:提升后的质量标准更完善,气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缬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缬草质量标准检查项GC乙酸龙脑酯

    孙思邈"治未病"思想现代研究概况

    吴珺杜志坚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思邈著作中蕴含了大量"治未病"思想,如《千金方》中倡导的"十要""十二少""七莫"原则,服用豆类以防止消化道疫病等.因此,研究孙氏"治未病"思想,对学术探讨与临床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整理孙思邈"治未病"思想相关研究文献,从孙思邈"治未病"思想与儒释道养生精华的融汇、日常养生与保健、专病的预防与调护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以期展现一个较为全面的孙思邈"治未病"思想的研究概况.

    孙思邈治未病《千金方》综述

    民族药香囊防治流感的研究概况

    廖伶冰唐梦霜汤朝淳蒙金月...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藏族、苗族医药防感香囊通过各自独特的药物配伍规律将香囊佩戴于身上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季节性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发挥着驱邪避瘟的作用,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壮药、藏药、苗药香囊预防流感的作用机制、配伍组成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了我国民族香囊医药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独特的防感方法,不仅为民族医药预防瘟疫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还促进了各民族现代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民族药香囊防治流感

    中医药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谢翠梅许林杰钱长晖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属于"伤筋""痹证""痿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疗法如单味药和复方药;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推拿和中药熏洗等.文章从中医药角度出发,对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病因病机的中医学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析.

    周围神经损伤中医药研究进展

    张子和《儒门事亲》治咳思想拾遗

    林伟兰余岩雁潘鹏燕刘颖儒...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人皆知子和为攻邪派,殊不知其在治疗疾病时用药多简,取效皆佳,在治疗咳嗽方面亦颇多独到之见,其观点足资今人借鉴,其所撰《儒门事亲》一书所论咳嗽部分,先是为咳嗽正名,而后讲述该病病位、致病因素、六气所致咳嗽的治疗处方,并将所有方药另置一卷,同时也撰述其效验病案等,今细研之,摄其治疗咳嗽一病的学术思想精华以求为医家治疗咳嗽扩充思路.

    咳嗽治疗思路张子和儒门事亲

    小补肝汤中以肉桂代桂枝的临证经验探析

    孙慧王小荣吴玉龙李喜云...
    83-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补肝汤出自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由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或薯蓣)四味药组成,现已被众多医家在临床广上泛使用,疗效显著.王小荣副主任医师在使用本方时,常以肉桂代替原方之桂枝,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根据王小荣老师对病证的认识和对肉桂与桂枝的独到见解,做具体方证应用的临床经验介绍,旨在说明凡符合此汤病机者,均可用此方随证加减.

    小补肝汤肉桂王小荣验案举隅

    大黄无利湿功效之辨析

    李建煌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要药.不少学者认为其有利湿之功所以治黄疸、淋证,但根据相关文献表明,此说法存在谬误,主要原因在于,治湿之法不离发汗、利小便,但大黄并无此二效,观其临床运用,可知大黄功用主要在于逐瘀泻热通腑,善治热结之证,而其所以能治疗黄疸、淋证,也是因其能祛除瘀热.

    大黄利湿发汗利小便祛瘀热

    张勤修教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耳鸣临证经验

    张婉玲周雨灿张勤修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鸣系耳科常见疑难杂症,发病率高,围绝经女性因生理及心理特点,其耳鸣发病率更高,病情更为复杂,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文章总结了张勤修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或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耳鸣的临证经验,张勤修教授认为围绝经期女性耳鸣以肾虚为本,重点在肝,易累及心脾,影响气血津液代谢,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结合个性化配伍加减、药食同源等中医特色,治疗效果显著.

    耳鸣围绝经期女性临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