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35例临床观察

    李佳张浒徐柏兴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的含铋四联用药方案: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含铋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加减阳和汤.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总疗程均为6周,其中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的用药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中医证候积分、总疗效,并通过血常规、肝功能、二便常规评价其安全性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较高,疗效相同(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均安全.两组患者均有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疗效方面,观察组为94.29%,高于对照组91.4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能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中医证候,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加减阳和汤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四联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3例临床观察

    宋淑芬鲁斌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5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减普济消毒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血常规检查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WBC和NEU值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低于观察组92.45%(49/5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清热泻火,解毒散结,抑制病菌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机制改善临床疗效和血常规指标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加减普济消毒饮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血常规检查炎性细胞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3例临床观察

    毕玲莉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87例迁延性腹泻儿童,以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脾温中止泻汤联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肠黏膜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大便稀溏、腹部胀痛、食欲不佳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证候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ET、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ET、DA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肠黏膜功能,应用效果优于单独常规治疗.

    迁延性腹泻儿童运脾温中止泻汤推拿肠黏膜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36例临床观察

    包海鹏苏娅黄燕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冬病夏治"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感冒频次以及对炎性因子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感冒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炎性因子TNF-α、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均值较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炎性指标降低更为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稳定期,可有效的维持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可能通过维持炎性因子水平的稳定性有效的控制COPD疾病进展,降低COPD急性加重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麝香消喘膏穴位贴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

    西药联合茵陈降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4例疗效观察

    杨庆宇赵松伟
    106-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西药联合茵陈降浊方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对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NAFL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接受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茵陈降浊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胰岛素抵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TG、TC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TNF-α及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比较,观察组MDA及HOMA-IR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联合茵陈降浊方能够改善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肝细胞损害,效果更优.

    茵陈降浊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4例临床观察

    梁华春黄瑜婷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64例临床观察.方法:选取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应用中医配方治疗的6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CRP、IL-6、TNF-α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够更好地降低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药穴位敷贴麻杏石甘汤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悬灸不同经穴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观察

    黄晓飞刘建武邓陈英胡美凤...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悬灸不同经穴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90例随机分为督脉灸组、膀胱经灸组和胃经灸组,每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悬灸进行干预,每次悬灸40 min,每周悬灸3次(隔天灸),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VAS、PPI评分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灸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差值均高于膀胱经灸组和胃经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经灸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差值高于胃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灸督脉经穴干预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优于膀胱经经穴、胃经经穴.

    产后身痛悬灸督脉经穴膀胱经经穴胃经经穴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45例临床观察

    陈卓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90例确诊为急性盆腔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仙方活命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发热、腹痛、带下(量、色、质)情况等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B超监测盆腔包块、积液的变化,以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化生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较好.

    急性盆腔炎仙方活命饮临床观察

    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

    蒋丹丹贾连升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远近配穴针刺疗法对颈部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远近配穴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部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斜方肌上支及肱二头肌肌电表面信号中位频率高于对照组,IL-1β、TNF-α以及IL-6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近配穴针刺联合脊柱微调手法能显著减轻颈部肌肉疲劳及损伤程度,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症状,改善颈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远近配穴针刺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功能脊柱微调手法炎性因子水平

    征稿启事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