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佛甲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黄玮李翔宇赵彩云
    46-5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定佛甲草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佛甲草饮片进行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样品的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7批样品水分含量为8.04%~9.73%,总灰分含量为15.07%~20.53%,酸不溶性灰分5.12%~8.99%,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5.42%~40.12%;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3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均低于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3%、98.92%和97.96%,RSD均小于2.0%(n=6);3种成分的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0)结论: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佛甲革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佛甲草水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9.0%,浸出物不得少于24.0%,槲皮素含量不得少于0.025%.

    佛甲草质量标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含量测定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李娜芬陈学勤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干燥综合征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五方面阐述相关研究进展.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痹"范畴,病因多系内外相因为患,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目前尚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化的辨证论治与辨证分型,临床上大多从自身经验或临床研究总结.此外,中医外治法的配合使用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疗效.

    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

    沙棘果研究进展

    赵轶轩王丽娜屈凝伊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棘因其生态价值得到重视,随着沙棘应用领域的拓宽及对其进一步研究,发现沙棘具有较高的药用及营养价值.文章对沙棘果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沙棘果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沙棘提供参考.

    沙棘果药用及食用价值化学成分综述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概况

    席葛瑛杨庆有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益.文章从中药的组方、组分、单体以及其他中医治疗手段四个方面结合基础医学研究,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缺血性心脏病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基于胃"炎-癌"转化病理组织学进程的中医精准防治规律研究

    郭廷洪李思怡李秋月刘凤斌...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胃"炎-癌"转化进程中中医药精准靶向各个阶段的防治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抑制胃"炎-癌"转化环节提供实例及可尝试性建议.方法:通过在知网以胃"炎-癌"转化的三个进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总结中医药治疗该疾病各阶段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结果:胃"炎-癌"转化的中医证型变化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演变进程存在一定相关性,其演变过程形成"胃黏膜组织病理阶段-中医证型演变轴".结论:以脾虚为主的病机贯穿整个胃"炎-癌"转化疾病变化过程,因此以健脾为基础的治法也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以健脾为主,辅以其他治法,达到在各个阶段精准治疗的目的.

    胃"炎-癌"转化病理组织学中医精准防治

    手诊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杜玲玉珊魏宁颐杨梅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对手诊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糖尿病诊治、预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归纳、总结,阐释了手诊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中医局部诊法在诊断、预防常见多发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糖尿病手诊掌纹

    疏肝理脾、活血利水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刘璠刘凤斌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肠功能障碍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临床上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疏肝理脾、活血利水法,以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疏肝理脾活血利水腹部手术胃肠功能障碍

    李延萍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

    尚存芸张莹李延萍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繁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因失眠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复杂,临床疗效多不显著,且具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故而从中医药上寻求帮助.李延萍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其临证以"主症"为纲,认为失眠的病位在肝、脾、心、肾四脏,始终贯穿燮理阴阳之法,灵活运用"调肝""健""脾""安心""益肾"四则,兼以清热、化痰、祛湿、活血.

    失眠李延萍名医经验

    金实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证经验

    郁佑陈剑梅钱先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综合征属"燥证""燥痹"范畴,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肝、肾,以肺为主,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是肺失宣布、阴虚络滞,病因关键是肺不布津、脉络滞涩.治疗上强调宣肺布津,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兼症的不同,进行化裁加减,初期滋阴润燥,后期久病及肝肾,注重滋补肝肾,贯穿燥证的过程中,强调了通络化滞的治疗.

    干燥综合征燥证阴虚络滞金实名医经验

    基于以味成方体系治疗肝气虚型抑郁症

    袁辉于子云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味为中药最本质特征,梁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系统阐述了其完备的以味成方体系,成方体系中应用了阴阳和五行两者哲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并将其中方剂——大补肝汤应用于肝气虚型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味成方肝气虚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