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伏邪致病理论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特点

    张玉丹刘晓牛玉灵路楠楠...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位主要在肺,由于小儿脏腑娇弱,形气未充,而肺为娇脏,最易受邪,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生痰、瘀等伏邪皆易侵袭肺脏,匿藏于肺络,一遇新感引动或伏邪势盛,皆可痹阻气道,导致肺气宣发失常,出现反复咳嗽、喘息发作.文章试从伏邪致病的角度出发探讨该病发病特点,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截断其发病之源.

    伏邪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伏痰,伏瘀发病特点

    历代黄精古方的用药配伍分析

    陶雅婷薛咏梅秦盼月张铮洋...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中医古籍中的黄精组方及其药对配伍,以《中国方剂数据库》等为数据采集源收集黄精古方,分时期对与黄精配伍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归纳常用药对.其中汉唐、宋金元和明清分别收录了黄精古方2、19和29首.方中与黄精相配伍的中药分别为5、61和127种,最早相配伍和频次位居前列的为补益药枸杞子、天冬等.历代黄精古方文献挖掘和配伍药物的频次统计,反映出黄精组方应用历史悠久,也为黄精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文献学依据.

    黄精历代古方药对配伍文献挖掘频次分析

    白族药千斤坠粗提物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郭羽梁攀李昌虎沈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白族药用植物千斤坠的安全性,以及寄生在红色和白色杜鹃灌丛下不同来源的千斤坠是否存在毒性差异.方法:小鼠单次灌胃给药,连续观察小鼠体重及毒性反应;对死亡小鼠主要脏器做组织切片检查;HPLC分析两种粗提物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测得白花杜鹃下的千斤坠粗提物LD50为15.1 g/kg,并对心、肝、肺、肾等脏器有不同程度损伤;红花杜鹃下千斤坠粗提物未测得LD50;HPLC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样品主成分差异不明显.结论:寄生在红、白花色杜鹃灌丛下的千斤坠存在安全性差异,白花杜鹃下寄生的千斤坠急性毒性显著,存在致死性;红花杜鹃下寄生的千斤坠则未发现致死性.研究结果与白族药用记载基本吻合.

    千斤坠粗提物急性毒性杜鹃不同花色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机制

    李小芬方镕泽冯华王祥培...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为桑寄生传统功效的阐释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TCMID)和《中华本草》搜索桑寄生化学成分,并筛选其活性化学成分.运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预测“补肝肾,强筋骨”相关的疾病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同时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网络.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8个活性化合物,358个靶点蛋白,其中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录因子AP-1和雌激素受体等靶点可能是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的关键靶点.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代谢过程、生物合成过程、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控甲状腺激素、破骨细胞分化、HIF-1、TNF、NF-κB、雌激素、长寿调节途径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桑寄生传统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的分子作用机制,体现了桑寄生“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桑寄生活性成分补肝肾、强筋骨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石淋通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占丽琴马杰罗艳李瑞莲...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石淋通颗粒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0℃.测定20批石淋通颗粒的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由10个共有峰组成的石淋通颗粒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新西兰牡荆苷2三成分,20批次石淋通颗粒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9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够为该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石淋通颗粒指纹图谱夏佛塔苷

    湖北省利川市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王建华李丰华赵君宇林辉...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利川市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地样方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方法对湖北省利川市的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整理并鉴定.结果:该市百合科药用植物共有61种,隶属于24属,占全国百合科植物总属数的40%,占总种数的10.17%.结论:利川市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意义,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利川市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

    藏族药王玉的矿物元素分析

    冯欣登巴达吉孔四新仲格嘉...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西藏林芝地区藏族药王玉的药用和养生价值,进行矿物元素测定和物相分析.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分析.结果:藏族药王玉属于墨绿玉的一种,可作为藏族矿物用药;含40种矿物元素.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所产的藏族药王玉玉石中的磁石(Fe3O4)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微量元素丰富,不仅可作为藏族矿物药,而且可用于养生用品开发.

    藏族药王玉矿物药药用价值矿物元素养生

    HPLC法测定治咳川贝枇杷露中苯甲酸、羟苯乙酯含量

    龙凯王娟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治咳川贝枇杷露中苯甲酸、羟苯乙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2moL·L-1乙酸铵溶液,梯度程序;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0 ~8 min为230 nm,8~ 20 min为254 nm;进样量:10 μL;柱温:25℃.结果:苯甲酸在1.00~5.01 μg (r=0.9999)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羟苯乙酯在0.08 ~0.41μg (r=1.0000)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2%(RSD=1.71%,n=9))、100.52%(RSD=1.32%,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治咳川贝枇杷露中防腐剂的含量测定.

    苯甲酸羟苯乙酯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青海省治多县藏药材资源调查

    扎西吉才让吉许地元义西才仁...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青海省治多县进行第四次中(藏)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中(藏)药材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深度了解治多县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结果:本次治多县共调查药用植物208种,隶属47科,其中种数较多的为菊科、毛茛科、豆科,占治多县药用植物资源34.62%;药用植物多为草本,占所有药用植物92.30%;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占总数的85.58%;药性以寒性的药用植物居多,占总数的43.27%,药味以苦味类药用植物居多,占总数的36.54%.208种药材中仅有6种药材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用植物;此次发现的208种药材中有5种药材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当地的药用植物全为野生.结论:该区域平均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濒危物种较多,应科学有效地保护现有药用资源,加强采挖管控,建立保护区,大力发展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以保证野生资源的再生与繁衍.

    治多县中藏药资源普查

    穴位贴敷对中风后便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曹笑易艳兰林木生张永全...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中风后便秘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01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穴位贴敷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疗效的文献筛选后进行Meta分析.为减少干扰因素,从大量的文献中,筛选出单纯运用穴位贴敷与其他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进行Mate分析,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方法学质量研究就行评价,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共113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9例,对照组569例.经Meta分析,9项研究具有同质性(Chi2=3.15,df=8,P=0.92 >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OR合并后,Z=6.71 (P<0.00001),表明单纯穴位贴敷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单纯穴位贴敷疗法与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针刺、腹部按摩等)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有一定的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其明显提高了临床总有效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有限、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今后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及方法学规范化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穴位贴敷中风后便秘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