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郑进

半月刊

1007-8517

zgyy1992@163.com

0871-5349183、5339255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709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论中医法象养生观及其方法

    王小强王凌雪白雪杨思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法象养生观是属于"道法自然"的养生思维方式,能使人更好地把握中医养生的精髓.文章立足于中医象思维的观点,初步探讨中医法象养生观及其作用,并列举法象情志养生、法象运动养生、法象食物养生、法象衣着养生、法象诗词养生等养生方法加以佐证,以期传承发扬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为践行健康养生方式提供思路.

    中医养生象思维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朱佳敏黄水花许金森潘晓华...
    5-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脉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关于其机制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原穴作为特定穴之一,为经脉中脏腑原气循行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其与经脉、脏腑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文章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整理,分别总结了原穴与相应脏腑对应关系的形成过程、原穴与脏腑原气的关系以及原穴与脏腑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而分析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注重文献研究、结合现代技术和关注穴位组合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经脉脏腑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另一个角度.

    原穴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思路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诊疗规律分析

    易国祥付玉李延萍吴斌...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重庆市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新冠肺炎的诊疗规律.方法:收集重庆市682人次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病案,借助中医传承工作站和ROST CM挖掘系统从症、病、证、方、药,以及症——证、病——证、证——方等多层次分析新冠肺炎的中医诊疗规律.结果:频率前五位分别如下:恶寒、干咳、白痰、小便黄、纳差等症状,疫病、咳嗽、发热、寒湿疫、冬温等疾病,肺脾气虚、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邪热雍肺等证型,麻杏石甘汤、藿朴透邪汤、香砂六君子汤、麻杏苡甘汤、一加减正气散等方剂,甘草、茯苓、陈皮、白术、半夏等中药.症——证分析发现肺系症状与寒疫、疫毒闭肺,邪热壅肺等相关,病——证分析提示疫病与寒疫闭肺、疫毒闭肺、湿邪中阻等相关,证-方分析发现邪热壅肺、燥疫伤肺与麻杏石甘汤等相关.结论:重庆新冠肺炎符合寒湿疫特点,患者多肺脾气虚,戾气从鼻而入,寒湿郁肺,郁而化热,致邪热壅肺或疫毒闭肺,以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为主治疗;从口而入,寒湿伤脾,湿邪中阻,以藿朴透邪汤、一加减正气散为主治疗;正虚邪退以香砂六君子汤论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规律

    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

    刘子娇薛冰张敏任玉兰...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不同时期针灸处方文献,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从处方结构、刺灸部位、刺灸方法及腧穴配伍方面分析不同时期针灸处方的特点.秦汉时期,针灸处方结构尚不统一,刺灸部位多样,刺血疗法较为普遍;晋唐时期,处方结构基本统一,刺灸部位为具体部位和腧穴,灸法占据主流;金元时期,处方结构更加完整,刺灸部位规范,多穴处方开始兴起,针刺方法得到重视;明清时期,处方结构偏向病症与腧穴的联系,重视病症病因病机的阐述,腧穴配伍更加成熟,灸法得到创新运用.

    针灸处方处方结构刺灸部位刺灸法

    GPR30受体拮抗对大豆异黄酮降低ox-LDL诱导的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郭金洲陈海宁马晶鑫田维毅...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在大豆异黄酮降低ox-LDL导致的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时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ox-LDL)、雌二醇组(ox-LDL+E2)、大豆异黄酮组(ox-LDL+SIF)、GPR30受体拮抗剂组(G-15预先干预2 h,ox-LDL+SIF).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LDH活性,ELISA法检测ET-1水平,WST-1法检测SOD活力,TBA法检测MDA含量,qPCR检测HO-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PR30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SIF干预下,细胞存活率升高,LDH活性、ET-1水平和MDA含量均降低,SOD活力和HO-1mRNA表达升高(P<0.01),拮抗GPR30受体后,与SIF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LDH活性、ET-1水平和MDA含量均显著增高,SOD活力和HO-1mRNA表达下降(P<0.01或P<0.05),GPR3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降低ox-LDL引起的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结合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后发挥类雌激素作用有关.

    大豆异黄酮GPR30ox-LDL氧化损伤内皮细胞植物雌激素

    清肺保元胶囊镇痛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胡万福刘明杨燕李玲...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清肺保元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实验法与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清肺保元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可以减少冰醋酸导致小鼠扭体的反应频次以及抑制棉球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各组实验与空白实验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清肺保元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清肺保元胶囊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扭体反应小鼠大鼠

    HPLC法测定维生素D3软胶囊中抗氧剂二丁基羟基甲苯的含量

    周惠惠胡立学刘佳佳梅兴国...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维生素D3软胶囊中抗氧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醇-乙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BHT浓度在5.44~16.3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5);精密度、重复性、溶液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5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维生素D3软胶囊中BHT的含量测定.

    二丁基羟基甲苯含量测定HPLC法

    HPLC法测定藏药三果汤中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

    黄宽林艾和范源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藏药三果汤中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C18键合硅胶柱(1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EGCG和GCG在浓度0.0231~0.2310 mg·mL-1、0.0084~0.084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9%和99.52%,RSD值分别为0.95%和1.03%(n=6).结论: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藏药三果汤中EGCG和GCG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为藏药三果汤中相关成分的质控提供参考.

    HPLC藏药三果汤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漆姑草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耿亚赵喜兰张强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孔树脂纯化漆姑草总黄酮工艺.方法:比较6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漆姑草中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出纯化漆姑草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其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应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AB-8树脂具有最佳吸附和解吸特性,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1.076 mg/mL,pH为5.7,上样体积6 BV,以3 BV 70%乙醇在流速2 BV/h洗脱,得黄酮的质量分数为75.50%.结论:AB-8树脂用于纯化漆姑草总黄酮,工艺稳定可靠.

    大孔树脂漆姑草黄酮纯化

    蓖麻叶质量控制研究

    王明金王爱民刘春花张旭...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蓖麻叶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提升蓖麻叶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鉴别蓖麻叶粉末显微特征,建立薄层色谱法对蓖麻叶进行定性鉴别;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对蓖麻叶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研究.结果:显微特征明显,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气孔平轴式,直径21~23μm;导管多为螺纹,直径3~42μm;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9~39μm,有的簇晶排列成行;晶鞘纤维多,直径8~14μm;纤维散在,直径7~23μm,壁厚,纹孔明显.薄层色谱结果表明主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与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处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11批蓖麻叶水分含水量平均值为13.85%;总灰分平均值为13.0%;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18.0%.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可靠,且重现性好,能为蓖麻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蓖麻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水溶性浸出物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