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村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村观察

张晓山

双月刊

1006-4583

010-85195649 85195650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农村观察/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理论刊物。探讨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注重文章的实证性和资料性,提倡学术观点的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点国有林区治理碎片化困境及破解对策——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

    纪元赵海兰柯水发
    11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推动治理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点国有林区实施的政企分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产生了治理碎片化问题,制约了林区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本文结合龙江森工集团有限公司和相关属地政府的林区治理实践,从主体、理念、权责、机制、数据五个维度深入探究林区治理碎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林区面临的公共服务裂解、管理成本提高、工作衔接不畅、治理效率下降等问题.研究发现,重点国有林区原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制度路径依赖效应与快速变化治理需求间的矛盾、传统官僚体制的刚性边界与林区治理系统内在张力的冲突、林区数字治理技术应用滞后和数字技术藩篱的存在等都是导致治理碎片化的原因.为了破解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治理碎片化困境,推动林区治理现代化,重点国有林区的治理体系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重构行动主体间的协调机制和信任机制破除制度的路径依赖,重塑行动者网络;通过完善治理责任机制和整合机制,突破传统行政边界,构建治理主体双向互动机制;通过增强数字技术应用以提升协同治理效能.这些措施的采用可以促使林区建设更好地融入东北高质量发展大局,并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提供林区方案.

    整体性治理治理碎片化多元治理主体重点国有林区政企分开改革

    产权重塑:渔民群体国家认同建构的实现路径

    王彬彬
    13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基石.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农耕乡土社会和边疆游牧社会的认同建构,而对海洋渔业社会的国家认同建构关注不足.本文基于产权与国家认同建构的关系视角,提出产权重塑路径并构建"观念培植—符号嵌入—机制维系"分析框架,以福建省福安市宁海村的"划海定渔"政策实践为例,动态呈现国家如何经由产权重塑实现渔民群体国家认同建构.本文研究发现:第一,产权重塑路径受国家与社会双向塑造.产权重塑是国家经略海洋战略与渔民用海需求的耦合,促成渔民享受权益、国家获得认同.第二,产权重塑过程即国家认同建构过程.制度性产权建设涵盖观念培植、符号嵌入、机制维系实践环节,重叠认同建构遵循的认知形成、行为服从、情感反馈流变过程,引致渔民形成价值认同、权力认同和利益认同,最终凝聚并支撑国家认同.第三,产权重塑路径的有效性取决于时空适配性.产权重塑路径遵循具体历史情境逻辑,统筹平衡传统与现实、边缘与核心、国家与社会多重要素关系,既贴合渔村历史底色和社会基础,又为国家海域空间治理提供抓手,从而推进实现国家权力纵向到底、认同建构横向到边的整合效果.

    产权重塑渔民群体国家认同路径逻辑

    数字农业发展的信贷融资效应——来自江苏省家庭农场的证据

    周月书葛云杰
    16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江苏省家庭农场实地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数字农业发展的信贷融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农业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与信贷融资规模,发挥了信贷融资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农业发展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了家庭农场融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农业发展对于所在地农业技术发展环境较好、农技人员服务水平较高的家庭农场,以及家庭农场主资本禀赋较低、金融认知能力较低以及种植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具有更显著的融资增进作用,这呈现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特征.本文检验了数字技术对家庭农场的信贷融资增进作用,文章结论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提供参考.

    数字农业家庭农场融资效应信贷可得性贷款规模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征文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