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村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张晓山

月刊

1002-8870

010-85195650/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农村经济/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农村形势和政策走势,系统提供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介绍各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户籍歧视导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吗——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再讨论

    江求川鲁元平
    10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变化促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间收入差距呈现新态势,有关户籍歧视是否依然存在的争论越来越多.本文用双重去偏机器学习方法重新检验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中的户籍歧视现象.经验分析表明:第一,迁移溢价干扰了对户籍歧视的识别,考虑迁移溢价因素后户籍歧视现象更加明显;第二,用双重去偏机器学习方法选择更加符合条件独立性假设要求的模型后,农业户籍对劳动者小时工资收入、全年总收入和全年工资收入均有负面影响,且对小时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三,经双重去偏机器学习修正后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农民工和城镇职工收入差距中大约有8%~15%属于户籍歧视;第四,Oster检验证实双重去偏机器学习的估计相较OLS估计更加可靠,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下的双重去偏机器学习估计与Lewbel工具变量估计也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户籍歧视机器学习收入差距农民工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外汇风险暴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周超王家兴米运生
    12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收集2016-2022年中国农业上市企业数据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数据,并根据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构建不对称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外汇风险暴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外汇风险暴露在人民币汇率不同波动方向上呈现不对称特征;外汇风险暴露在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布呈递增趋势;农业产业链在人民币汇率贬值时呈现有利的外汇风险暴露;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时则呈现不利的外汇风险暴露,且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环节.本文进一步分析创新能力、金融对冲和经营对冲对中国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发现:当人民币汇率升值时,要素供给环节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金融对冲显著降低其外汇风险暴露,种植养殖环节企业的经营对冲显著降低其外汇风险暴露,加工流通环节企业的创新能力、金融对冲和经营对冲显著降低其外汇风险暴露;当人民币汇率贬值时,要素供给环节企业的经营对冲显著降低其外汇风险暴露,种植养殖环节企业的金融对冲显著增加其外汇风险暴露,加工流通环节企业的金融对冲和经营对冲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其外汇风险暴露.本文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背景下,认识和防范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外汇风险既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也要考虑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异质性.

    农业产业链外汇风险暴露农业风险管理人民币汇率

    进口国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潘子纯马林燕田蓬鹏朱玉春...
    14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2-2021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6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定量分析进口国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抑制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这一结果在经过调整样本及引入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仍然稳健,以私人及其财产为目标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口国发生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后,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会转向与该国制度距离较近的国家.进口国政治全球化指数、进口国反恐行动水平、进口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情况均缓解了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负向影响.本文认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做好前期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预测与评估、提升危机处理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客观识别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异质性影响,国家层面应加强反恐行动国际协作,以缓解进口国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农产品出口贸易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分析

    孙诗瑶石智雷
    165-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交叠DID模型,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试点地区农户经济作物种植占比,提高幅度约3.6个百分点.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异质性稳健统计量、剔除特殊样本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方法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种植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对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家中没有老人的农户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渠道影响农户种植结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带来与市场对接的契机,应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融合,引导农户合理配置家庭生产要素,让信息化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种植结构交叠DID"宽带中国"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征文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