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蔡水珍

双月刊

1672-4445

0791-6396511

330003

南昌市罗家塘58号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CHSSCD
查看更多>>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期刊杂志,具有CN和ISSN刊号,杂志期刊刊号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杂志社编辑部对投稿的稿子质量要求严格,其编辑出版的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刊物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出场逻辑、当代价值与实践指向

    李思学王先林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命题.准确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牢固树立大历史观,站在历史、现实、未来相互贯通的宏阔视野下对其进行全面把握.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其五千多年璀璨文明的继承发展,是对近代文明转型和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定式的突破超越.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回答了当代文化领域的人民之问、国家之问、世界之问与时代之问,具有极为丰富的现实价值.从未来维度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处理好"三种关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相统一、科学应对与主动求变相统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历史观两个结合

    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赜

    罗碧红余满晖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历经历史沉积与时代变革,铸就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与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并深刻影响现代社会各领域.两者的耦合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开辟广阔前景的同时,又面临技术革新尚不成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开发形式尚不完善、育人价值尚不创新等现实困境.因此,要推动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技术革新;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坚持系统观念,完善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开发形式;坚持人民至上,创新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承的育人价值.

    数字技术数字赋能红色文化守正创新

    民生视角下的"国之大者":生成逻辑、价值取向与实践指向

    王石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至上是"国之大者"的重要内涵."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文化逻辑,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百余年党史经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以人心向背来界定"国之大者",以人民幸福来支撑"国之大者",以人民满意来评判"国之大者","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坚持守正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系统观念,在统筹协调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主动解决问题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国之大者"为民造福的实践指向.

    国之大者民生生成逻辑价值取向实践指向

    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及重要意义

    饶江红闫斌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法论.在新征程新阶段坚持好、运用好这一方法论,就要准确定位当前我国发展的基本方位,把握好"立"与"破"、"新"与"旧"的关系,还要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特征进行精准施策,不断推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新质生产力方法论对于夯实传统产业根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际成效、谋求长远发展以及确保党的政策不落空、实现精准施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从"六个必须坚持"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遵循

    韩潇潇黎海波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高度重视和抓紧抓实的战略任务."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实践遵循.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从"六个必须坚持"出发,以其所蕴涵的人民性、自主性、辩证性、实践性、整体性、世界性作为实践要求,为扎实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六个必须坚持新质生产力实践遵循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钟晟胡菊星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近期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西省具有一定的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但在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农业强省仍存在一些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基础、人才基础、生态基础、文化基础、组织基础等社会性因素.因此,我们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社会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内找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路径.

    江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省乡村振兴

    "大抓基层"导向下城市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两个案例的典型实证

    徐静张桔李文华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抓基层"的导向要求将党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固本之举.在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基本逻辑的指导下,有两种典型路径即嵌入式治理和整合式治理在实践得以采用.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研究,城市社区提升治理效能的路径包括以问题导向为根本出发点、以群众广泛认同、参与、行动为工作落脚点、以聚合多元治理主体为根本途径等方面.

    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社区治理基层治理治理效能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学术规范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