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颜为李晓靖姜玉玮黄萌...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播期和叶面肥喷施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于2019年5-10月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置玉米大田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5个玉米播期(5月31日、6月6日、6月13日、6月21日和6月28日,分别记作B1~B5),裂区为'登海605'和'郑单309'2个玉米品种,裂区-裂区为5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Water)、氯化钙(Ca)、硫酸锌(Zn)、谷氨酰胺(N)和谷氨酰胺与硫酸锌混合溶液(N+Zn)。于玉米成熟期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登海605'和'郑单309'均在B3播期时(6月13日)产量最高,最高产量平均分别为11。9、10。9 t/hm2,主要由于该播期下穗粒数最高,表明B3播期是该区域最佳播期,而早播和晚播均会显著降低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对于'登海605',叶面喷施N溶液可略提高早播条件下(B1和B2播期)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Ca、Zn、N和N+ Zn溶液可提高晚播条件下(B4和B5播期)籽粒产量,其中叶面喷施N+Zn溶液的增产效果最好,在B4和B5播期下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5。5%和16。0%。对于'郑单309',叶面喷施N或Zn溶液可提高B4播期籽粒产量,而喷施Ca溶液可提高B5播期的籽粒产量。另外,叶面喷施Zn或N+Zn溶液可显著提高'登海605'和'郑单309'在B2和B3播期的籽粒Zn浓度。叶面喷施Zn溶液可以显著提高B2和B3播期下'郑单309'的籽粒Fe、Mn、Cu、N和Mg浓度。以上研究结果为协同实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播期叶面肥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

    声明

    《农学学报》编辑部
    9页

    玉米自交系花丝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

    杨美丽王帮太鹿红卫苏玉杰...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玉米自交系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变化规律。以玉米自交系'浚696'、'浚573'、'浚503'、'郑58'和'昌7-2'为试验材料,测定花丝日吐丝长度和吐丝量、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和穗部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不同自交系花丝日吐丝长度和花丝结实率均是先增后降;花丝日吐丝长度峰值在吐丝第2~3天;结实率峰值在吐丝第3~5天。花丝日吐丝量呈'快-慢'的增长模式,吐丝第1~3天快速增长,'浚696'花丝总量最少,'昌7-2'花丝总量最多。授粉后第8天的小花受精率和总结实率均比第5天高,'郑58'的小花受精率最大、'浚696'的总结实率最高。'浚696'、'浚573'和'浚503'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与其穗部各性状、日吐丝量和吐丝长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自交系花丝活性时间、掌握最佳授粉时期、提高自交系结实性和制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自交系花丝活力结实率动态研究

    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NC297'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吴豪文羿林云红熊茜...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楚雄烟区烤烟新品种'NC297'的配套栽培措施,确定楚雄烟区烤烟'NC297'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留叶数,设计3个水平的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处理有最大的株高、叶长、叶宽。黑胫病、青枯病、气候斑、普通花叶病病情指数在中低密度处理下显著低于高密度的对照组。低密度处理净光合速率、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种植密度15100株/hm2、留叶数20片外观质量表现最佳,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处理次之。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最高,产量较高,产值仅次于种植密度166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密度13800株/hm2、留叶18片/株的处理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总分最高。综合本试验结果来看,烤烟'NC297'在楚雄烟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800株/hm2,适宜的打顶留叶数为18片/株。

    种植密度留叶数'NC297'产量质量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凯琴张玉松燕林祥李根泽...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1:15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1N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1N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油菜种植密度施氮量产量

    早熟优质宜机采棉花新品种'徐棉608'的选育

    赵明明胡新燕李卫华李可...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粮棉争地、棉花生产用工多及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等问题,以'鲁棉19号'为母本、'徐棉266'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育成早熟棉花新品种'徐棉608',该品种可以满足麦(蒜、油)后棉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且适宜机械化采收。在2018-2019年江苏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徐棉608'生育期99 d,衣分为40。1%,皮棉产量为1221。0 kg/hm2,较对照'中棉所50'增产3。9%。株高87。5 cm,第一果枝节位高度20。8 cm,符合机采棉株型标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1 mm,断裂比强度为29。2 cN/tex,马克隆值为5。1。在2020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平均皮棉产量为1340。3 kg/hm2,较对照'中棉所50'增产幅度高达10。5%。该品种衣分高,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耐盐性强,对脱叶催熟剂较敏感,适宜在江苏省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早熟棉区推广种植。

    早熟棉'徐棉608'品种选育产量品质

    不同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张华崇赵树琪闫振华戴宝生...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本地区土壤处理的除草剂。通过大田小区试验,采用土壤封闭处理,对比分析了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棉花安全性和杂草防除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药剂处理对'冈棉11号'出苗率和第一果枝结位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鲜重、株高和果枝数有增加趋势,表明试验药剂对棉花安全。田间药效结果显示,复配剂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WP)+33%二甲戊灵乳油(EC)、50%扑草净WP+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50%乙草胺EC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防效,45d平均鲜重防效分别为83。32%、84。08%、80。57%,与单剂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持效期较长,建议3种复配剂作为土壤处理除草剂用于棉田杂草防除。

    土壤处理除草剂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安全性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宋晓兵黄峰崔一平彭埃天...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产业的毁灭性病害,带病苗木、带菌接穗和田间病株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建立一套病原菌超灵敏检测方法对柑橘黄龙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柑橘黄龙病亚洲种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建立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的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柑橘黄龙病亚洲种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检测灵敏度是荧光定量PCR的10倍。建立的微滴数字PCR检测技术为柑橘种质资源的早期黄龙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ddPCR早期检测柑橘种苗

    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市为例

    邹恒宇叶英聪匡丽花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间的关系,可以为加强国家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年耕地质量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鹰潭市的总体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占景观比例、边界密度、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景观分离度、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Fragstats 4。2软件中进行计算,再将耕地面积加权平均国家自然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指数分别与选取的耕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耕地质量国家自然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93(P<0。01);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指数与耕地平均斑块大小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P<0。01)和0。416(P<0。01);耕地质量国家经济等指数与耕地边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1(P<0。01)。因此部分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内耕地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从景观格局角度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对国家层面做出优化区域耕地空间布局决策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耕地质量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分析空间异质性鹰潭市

    滇黄精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彭翠仙王灿蔡群虎李玲...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息息相关,为了解3年生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收集滇黄精根际(X)与非根际土壤(CK),基于ITS rDNA对其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排名前三的真菌分别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CK 45。35%、X 34。48%)、子囊菌门Ascomycota(CK 25。55%、X 36。35%)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CK 25。88%、X 23。34%)。多样性分析中处理间Ace和Chao1无显著差异,但在Simpson中X 0。91显著(P= 0。037)高于CK 0。86。基于Unweighted Unifrac主坐标分析显示PCoA1(解释度31。43%)将CK和X处理分开,两者存在差异显著相似度较小(R2=0。544,P=0。008)。差异分析显示仅被孢霉门菌Mortierellomycota具有显著差异(P=0。006)X 4。78%显著高于CK 1。13%。LEfSe分析表明被孢霉门菌在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是导致处理间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微生物。土壤EC值、有效N、有效P等和样品中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菌有显著关联(P≤0。05)。其中差异真菌被孢霉门菌与有机质显著正关联,与有效N、P、pH和EC值显著负关联。种植滇黄精显著改变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促进被孢霉门菌等益生菌显著富集。研究结果为筛选、挖掘滇黄精有益微生物及生防菌奠定基础,为通过调控根际微生物防治滇黄精土传病害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药用植物微生物育种与栽培提供新的思路。

    滇黄精真菌群落多样性根际土壤ITSr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