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研究初探

    高润吴波陈燕刘逸...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苜蓿青贮玉米生产力经济效益杂草

    声明

    《农学学报》编辑部
    6页

    高粱杂交种氮高效利用综合评价

    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焦少杰...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从华北、东北高粱主产区筛选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氮利用效率更高的优质高产高粱品种,以20份国内主推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在不同地点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氮高效高粱品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粱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将20个高粱品种分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和氮低效型3类,与氮中效型和低效型品种相比,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聚类分析表明,在东阳地区试验中,'晋杂34'、'辽糯11'、'吉杂124'、'晋早5564'和'金糯粮5'在2年均为氮高效型品种,其中以'晋杂34'表现最好。在哈尔滨地区试验中,'龙杂22'、'龙杂25'、'沈杂5号'、'冀酿3号'、'凤杂4'、'吉杂124'、'吉杂127'、'辽杂37'、'晋早5564'、'通杂108'和'赤杂107'在2年均为氮高效型品种,其中以'龙杂25'表现最好。因此,东阳地区较为适宜种植的氮高效品种为'晋杂34',哈尔滨地区较为适宜种植的氮高效品种为'龙杂25'。

    高粱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高效品种筛选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在云南省西南发病区的田间评价

    赵凯琴张立帆张云云刘珏...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品种和当地主推品种作为对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安全越冬,生育期176~199 d,各生育期表现整齐一致;'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腾冲和梁河点对油菜根肿病表现为高度抗病,在临翔点表现为抗病;'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良好;'华双5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2。7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和'德油1号'相比增产幅度为7。49%~56。83%;'华油杂62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5。76%,比临翔点的'德油1号'减产4。6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相比增产幅度为4。12%~51。90%。'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176~199 d,对根肿病表现出较强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可在云南省西南地区油菜根肿病病区推广种植。

    油菜根肿病抗性鉴定抗性品种田间栽培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杨斌郑嘉诚阎雄飞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d后,300 mg/L噻虫嗪和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d后,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绿盲蝽杀虫剂室内毒力防治效果

    蚕豆象综述

    敏玉霞毛玉萍柳慧玲尚永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豆生产国,而蚕豆象是为害蚕豆的主要害虫,通常感染率为3%~10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化学物质是生物释放的能引起其他生物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在昆虫取食、寻找配偶、定向寄主、产卵等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策略及化学生态学等方面对蚕豆象作了全面的综述,重点介绍了信息化学物质在蚕豆象综合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蚕豆象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蚕豆象生活史发育策略信息化学物质绿色防控

    汉中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鹏余正军杨小敏王涛...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汉中市农业生产中存在施肥措施不当,致使部分地方土壤微量元素养分供给能力失衡,限制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的提升等问题。本研究在汉中市11个县区共采集土壤样品6142个,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法统计分析了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汉中市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分布在0。51~1。0 mg/kg和1。01~1。5 mg/kg这2个区间,占总量的34。80%和30。80%,而有效锌含量低于1。5 mg/kg的土壤样品占总量的78。3%,即汉中市78。3%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下,47。4%的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低和很低的水平。水稻、玉米产区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1。11 mg/kg,其中水稻耕作区为1。15 mg/kg,玉米耕作区为1。07 mg/kg。水稻耕作区土壤有效锌含量高于玉米耕作区,略高于平均值。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都呈现负相关。综上所述,汉中市耕作土壤有效锌总体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但在部分缺锌地区,建议加强锌肥、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土壤缺锌对作物的影响。

    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影响因素汉中市水稻玉米

    内生细菌对中国特有植物青檀根际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蒋银妹覃勇荣张燕桢黄秀连...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内生菌对中国特有植物青檀根际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选取桂西北常见乡土树种青檀以及石山造林先锋树种任豆为研究对象,采集自然植被样地青檀和人工林对照样地任豆的非根际土壤样品、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常规的土壤理化分析、细菌培养及16S rR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次分析研究树种非根际土壤细菌、根际土壤细菌及根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在门和属两个不同水平,对根内生细菌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内生细菌对青檀根际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调查样地细菌种群数量具有明显差异,无论是非根际土壤细菌、根际土壤细菌,还是根内生细菌,任豆人工林对照样地明显高于青檀自然植被样地;(2)根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及非根际土壤细菌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既有一定数量的共有种,又有各自的特有种,而且特有种的数量明显大于共有种;(3)在不同植被调查样地,菌群数量大小排序为:根际土壤细菌>非根际土壤细菌>根系内生菌;(4)青檀自然植被样地和任豆人工林对照样地,土壤细菌和根内生细菌的优势菌门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不同,其共有种的优势菌群均为芽孢杆菌属,该属的大部分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因此,青檀的根内生细菌与任豆及其他植物的根内生细菌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根际土壤肥力。

    中国特有植物青檀内生细菌根际土壤肥力变化

    中性土壤调酸对蓝莓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沐婵钱荣青李竑阳蔡述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玉溪市中性土壤种植蓝莓的调酸方法,以'珠宝'蓝莓为对象,设计L1(蓝莓专用有机肥1 kg/株+土壤改良酸性基质10 L/株+硫磺粉100 g/株)、L2(蓝莓专用有机肥1 kg/株+土壤改良酸性基质10 L/株)、L3(泥炭10 L/株+硫磺粉100 g/株)、L4(泥炭10 L/株+硫磺粉200 g/株)、L5(土壤改良酸性基质10 L/株+硫磺粉100 g/株)、L6(土壤改良酸性基质10 L/株+硫磺粉200 g/株)6个处理,在塑料大棚内的中性土壤上研究不同调酸材料搭配对蓝莓种植根际土壤pH、蓝莓生长指标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6。94的中性土壤上,不同调酸材料搭配处理对土壤pH、蓝莓生长及养分吸收量均有显著影响。收获时,根际土壤pH,L1和L6为5。05和5。00、L4和L5为5。23和5。31、L3为5。64、L2为6。25;蓝莓株高、分枝数及冠幅等生长指标,以及单株果实鲜重和枝叶鲜重均为L1>L6>L4>L5>L3>L2。因此,在中性土壤上采用L1或L6处理方法,整个生育期的根际土壤pH维持在4。28~5。05,有利于蓝莓的正常生长,可为中性土壤种植蓝莓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中性土壤酸性有机物料硫磺pH蓝莓养分吸收

    保护植物太行菊属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石金梅李玉静李周旭韩红英...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太行菊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结果显示,太行菊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交界处,适生区分布范围为31。5°—40。5°N、112。5°—120。3°E,适生区总面积为21。86万km2,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分最低温度和最干季节平均温度6个环境变量是影响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AUC值为0。99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极好。未来气候情景变化下,太行菊属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将逐渐减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Maxent模型气候变化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