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

中国农学会

刘旭

月刊

1007-7774

zgnc@agri.gov.cn

010-59194481

100125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农业部北办公区中国农学会

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农学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性期刊(刊号:CN 11-6016/S)。该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担任主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业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技术人员等。 《农学学报》立足高端,关注农学学科前沿、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学学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载农业科学领域创新性理论、研究报告、科研简报、综述等学术性论文。主要栏目有:农艺科学,生理生化,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园艺园林,食品科学,畜牧兽医水产,农业工程,农业信息,农产品贮藏加工,三农问题研究等,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全新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谷子水浸液对谷莠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赵娜李国瑜李国清丛新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谷子与谷莠子生长之间的化感作用,本试验以'金选6号'谷子水浸液、'大狗尾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浸液对谷莠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原液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降低13。888%,化感效应指数为-0。139。原液、10倍稀释液处理下根芽长及鲜干重等综合效应指数分别为-0。070、-0。034,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且植株全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OD均低于对照。50、100倍稀释液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对照增加33。333%、11。117%,根芽长及鲜干重等综合效应指数为0。275、0。153,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其中50倍稀释液促进作用最强,植株全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OD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谷田中常伴有大量谷莠子生长,此研究结果将为幼苗期去除谷莠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谷子水浸液谷莠子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声明

    《农学学报》编辑部
    6页

    淄博地区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初报

    刘蔚霞路笃旭卢振宇张超...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动淄博市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多元化种植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同玉米品种与不同大豆品种间作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在同一气象环境条件下,间作模式下玉米大斑病、黑粉病发病等级较轻,其他性状差别不大;'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中早熟耐荫大豆品种生育期较其他品种短1~3 d,对点蜂缘蝽抗性强,主茎高度、节数和底荚高度适中且稳定,单株粒重较其他品种高0。53~1。72 g,产量分别较其他品种高88。81~214。59 kg/hm2。综合来看,'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品种适宜用于淄博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

    淄博市玉米大豆间作品种

    基于GGE模型的甘薯品系产量性状和试验环境评价

    王腾蛟邱永祥崔伏喜牛豆豆...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综合评价甘薯区域试验品系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关系,采用GGE双标图法对2020-2021年福建省甘薯区试2组优质淀粉新品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泉薯26'丰产性最好,在漳浦、福州、泉州、莆田、三明和南平具有较强区域适应性,'龙薯39号'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是试验理想品系;2021年'金薯43'丰产和稳产性最好,是试验理想品系,'红金薯2号'具有较好丰产性,在宁德、龙岩、三明和福州具有较强区域适应性。此外,三明试验点在2年试验中具有较高鉴别力和代表性,是理想的试验点。GGE双标图法能够直观评价参试品系的产量特征和试验点的代表性,为客观评价甘薯新品系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提供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

    甘薯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试点鉴别力

    不同微肥对甘蓝型油菜产量与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赵培栋张维刘迎霞张振乾...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菜是中国第一大自产植物油源,对于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十分重要,但当前油菜自给率严重不足,因而急需采用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高产量,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氮磷钾等传统肥料,微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帆鸣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微肥条件下的全生育期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产量性状,并两两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6叶期—叶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花期—花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大于0。8,说明相关性较高,可用与产量预测。5~6叶期—叶中的POD、CAT活性和花期—花中的SOD活性大于0。8且花期—花中叶绿素含量大于0。9时的施肥条件可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宜油菜生长的微肥和高产栽培提供了参考。

    油菜微肥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玉米籽粒性状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陈昕怡刘晨艳华明珠徐欣...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自然变异,以期为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以150份遗传变异丰富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研究。通过结合34342个SNP标记和3种模型,对5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18个独立位点与目标性状显著关联,每个位点能够解释12。24%~15。41%的表型变异。同时,研究发现4对与籽粒长度相关的SNP之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互作,这些互作共能解释5。32%的表型变异。为了深入理解这些关联位点背后的分子机制,结合B73自交系籽粒发育的动态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的功能注释,预测了19个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可以分为4类:6个酶、3个核糖体蛋白、1个转录因子和9个其他蛋白。这些候选基因的发现为解析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改良籽粒大小和作物产量提供新的基因资源。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揭示了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自然变异,还为玉米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这些成果有望为玉米育种工作带来新的突破,提高玉米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

    玉米籽粒大小产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预测

    浙江省典型农田土壤酸化关键pH段的酸缓冲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童文彬李荣会杨海峻江建锋...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中性(pH 6。5~7。5)向酸性(pH 4。5~5。5)发展是土壤酸化的关键阶段,因此土壤pH 4。5~6。5范围内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将直接影响土壤酸化的速率。从浙江省平原地区采集了48个代表性水田土壤,分析了酸化关键pH段的土壤酸缓冲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田土壤pH 4。5~6。5间的酸缓冲容量(pH降低1个单位所需要的酸量)在8。34~41。22 mmol/(kg·pH)之间,平均为23。38 mmol/(kg·pH),由高至低分别为水网平原>滨海平原>河谷平原,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区水田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分别是河谷平原的1。60、1。17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粘粒含量和CEC是影响土壤酸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缺乏粘粒含量是平原地区土壤快速酸化的主要诱因。质地较轻的土壤是平原地区农田酸化预防的重点。

    水稻土酸化酸缓冲容量粘粒

    生物多样性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陈俊斌胡广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业固碳增效被写入"双碳目标",低碳农业随之兴起。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基础,在农业低碳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是实现农业减排固碳的重要路径。收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0-2022年的文献,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的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分析,对近年来国际低碳农业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是目前低碳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而生物防治是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低碳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不同生物类群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进行梳理,发现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尺度,探索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农业低碳化生物多样性增产品质提升病虫害控制传粉生物类群

    水肥一体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可视化分析

    吴曼王香竹梁海燕杨丽玉...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肥一体化近年来在农业施肥领域得到快速发展,是目前提高农作物肥效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水肥一体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利用中国CNKI数据库,选取2010-2023年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中216篇与"水肥一体"相关中文文献的文献数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发文机构分布、著者信息、研究内容及热点等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得出结果:自2010-2023年来,国内共发表水肥一体相关文章216篇,数据库内中国最早关于水肥一体方面的文献发表于2010年,发表的文章数量随着年份的增长呈波动式上升;就发表的论文、作者、发文机构等方面而言,有关"水肥一体"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农业农林学等相关专业刊物上;水肥一体的发文机构是以中国的北京市、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为重点,其具有雄厚的农业研究实力和较强的学术影响力;研究水肥一体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群体且数量较少;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中国的水肥一体技术研究重点集中在产量、物联网、控制系统以及滴灌等领域。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2010-2023年国内水肥一体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水肥一体文献计量学CNKI发文趋势研究热点

    陆良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与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韩家宝董瑜农尚健金家全...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陆良烟区植烟土壤养分演变规律和分布状况,以烟区450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该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情况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8-2021年陆良县植烟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6。01、2。64%、108。47 mg/kg、41。69 mg/kg和200。93 mg/kg,除pH中等变异外均属于强变异;且pH、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适宜,但需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有机质和氮肥的占比分别为37。42%、27。62%和37。64%;同时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且丰富和适宜范围内占比分别达到89。09%和83。07%。陆良县植烟土壤时间上整体表现为pH和有机质年份间无显著差异,但呈现降低趋势;碱解氮年份间差异显著且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有效磷和速效钾年份间差异显著且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空间上pH呈现西部低到东部适宜过渡,而北部和南部稍偏高趋势;有机质由西部向中部再向东部逐渐增加趋势;碱解氮处于90~120 mg/kg范围面积最多,有效磷位于高和很高范围内面积最大,速效钾从西部到东部逐渐升高;且pH、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由人为因素等作用结果。

    陆良县土壤养分丰缺评价时空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