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YOLOX-S的苹果成熟度检测方法

    黄威刘义亭李佩娟陈光明...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检测果园中未成熟与成熟的苹果对果园早期作物的负荷管理至关重要,提出一种能够实时检测苹果成熟度,并估算出整棵果树果实数量的方法.为提高YOLOX-S网络在复杂场景下的检测能力,在FPN(特征金字塔)的残差连接处增加了 Coordinate Attention(位置注意力);为更好地检测图像中生长密集、存在遮挡、尺寸较小的苹果,将位置损失函数IoU_Loss更换为CIoU_Loss.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YOLOX-S检测算法相较于原算法,mAP值提高约1.97%,苹果低成熟度、中等成熟度和高等成熟度的AP值分别为90.85%、95.10%和80.50%.

    苹果YOLOX-S目标检测位置注意力成熟度检测

    基于Stereo Camera-YOLOv5自然环境下百香果检测与定位模型

    缪亚伦石美琦孟海涛梁旭升...
    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百香果采摘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作业时受复杂光线及遮挡影响,难以快速精确地检测及定位成熟百香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ereo Camera-YOLOv5自然环境下成熟百香果检测及定位模型.针对自然环境下光线以及遮挡的影响,通过MSRCP算法、随机遮挡、数据增扩等图像处理算法对原始数据集进行优化.将优化的数据集输入到YOLOv5网络中训练出最优模型,在检测代码中嵌入双目立体视觉算法.该模型对自然环境下百香果进行检测及成熟度判断,将判断为成熟的百香果进行图像处理,并提取到中心点二维坐标.通过立体匹配及视差计算得到中心点的三维坐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目标检测准确率为97.8%,总体准确率为90.2%,平均运行时间为4.85 s.该系统鲁棒性强、实时性好,能够更好地实现自然环境下成熟百香果的检测及定位,为百香果采摘机器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百香果深度学习YOLOv5双目立体视觉图像处理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农用地限制因素及整治分区研究

    王凡徐磊张贵军张蓬涛...
    242-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可厘清农用地生产和生态功能限制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分区开展整治并分类施策,进而提高区域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以环渤海区域的黄骅市为例,构建"土壤资源—水资源"复合农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单指标评价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农用地生态适宜性的限制因素及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并按照改良技术措施一致性原则,划分农用地整治分区,对应提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生态适宜性较差,不适宜级分别达到87.47%、99.62%和25.34%;全域农用地地下水矿化度过高,东部地下水埋深浅,69.54%农用地灌溉保证率不足;此外,其他指标呈适宜状态;研究区农用地主要限制因素为:化肥施用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及灌溉保证率;限制因素组合类型分为两类:"主导限制因素(重度)+次要限制因素(轻度)"的复合类型、仅有轻度限制因素的单一类型,二者占比分别为91.9%、8.1%;划分"土壤培肥区""盐渍化土改良区"两类整治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提升措施.为生态系统状况复杂的滨海区农用地改良和整治利用提供实践参考.

    黄骅市农用地生态适宜性限制因素整治分区

    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中介效应

    李傲波徐辉戴浩
    252-259,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土地确权被视为促进农业碳减排的有力举措,通过探究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农业碳减排提供现实经验,从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使用FGLS(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评估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具有促进作用,其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来减少农业碳排放,即存在"土地确权—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减碳效应不显著.据此,应当持续优化土地确权政策,充分发挥其农业碳减排效应;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土地确权政策.

    土地确权农业碳排放农业机械化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中介检验

    基于ArcGIS的丘陵山地农田宜机化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敖宁玉鲍安红胡嫚张森林...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机化改造是解决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在改造之前进行适宜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改造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选取地块形状指数、连片性、农村建筑、交通条件、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6个宜机化限制因子,以重庆市开州区一个待改造项目为例,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以及模糊理论,以ArcGIS为平台构建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排序为: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连片性>形状指数>交通条件>农村建筑,为后续的加权叠加分析提供基础依据;评价目标的宜机化改造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为比较适宜,其中适宜、比较适宜、比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区域分别占改造区域面积的41.87%、44.79%、12.8%、0.54%.基于ArcGIS的适宜性评价方法能有效进行丘陵耕地适宜性评价,提高宜机化改造效率,加快丘陵耕地机械化进程.

    丘陵山地宜机化层次分析法K-means聚类算法模糊综合评价适宜性评价

    从"以机适地"到"改地宜机"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路径优化

    邵腾伟王堃
    269-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耕地面积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涉及农业人口近3亿人,研究如何推进农业机械化以实现农业强国至关重要.从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比较分析"改地宜机"与"以机适地",探讨丘陵山区从"以机适地"到"改地宜机"的农业机械化转换动力,结合Hotelling模型测算政府支持丘陵山地"改地宜机"的补贴标准,并对国内外案例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表明,"以机适地"的小型化农机对农业生产率改进有限,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地宜机"为大动力、高效率农机作业创造土地条件.为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改地宜机"意愿,政府应根据宜机化改造耕地条件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降低农业经营主体"改地宜机"投入成本、缩短投资回本年限,其中坡度在2°以下、2°~6°、6°~15°的补贴标准分别为15 000元/hm2、30 000元/hm2和45 000元/hm2,对坡度超过15°以土地原则应退耕还林还草,不宜高成本进行宜机化改造.针对国内外丘陵山区"改地宜机"的农业机械化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丘陵山区"改地宜机"的对策建议.

    丘陵山区改地宜机以机适地农业机械化Hotelling模型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机理研究

    唐小平王阳蒋健
    27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基础,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新的动能,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测度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系数为0.013 4且显著,说明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合理化与农业产业高级化在中介检验检验中系数分别为0.033 2、0.035 4、0.018 2且显著为正;异质性条件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为中部>东部>西部;农业发达省份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农业不发达地区无显著性影响.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机制研究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

    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的时空动态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童彤戴浩魏君英李爱杰...
    287-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是破除农业环境瓶颈的关键之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道.基于2007-202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使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估计法、Markov链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中东高西部低的状态;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逐步提高,近年来呈集中趋势,地区绝对差异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效率锁定现象显著;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种植结构、化肥、农药、劳动力价格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的影响较大,且地区异质性明显.

    农机社会化服务绿色效率时空动态演化规律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袁澳吴雪莲李傲波
    296-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提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建议.

    长江经济带农机社会化服务城乡经济融合劳动力流动面板门槛模型

    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杜冰戴浩罗明
    304-31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机服务外包提供契机.基于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利用FGLS模型、Ⅳ-2SLS、Ⅳ-GMM、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每提升1个单位,农机服务外包将会提升0.349个单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强化社会网络与产业集聚途径,间接推动农机服务外包.门槛模型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存在老龄化的逆转效应和市场化的边际递增效应.具体而言,老龄化的逆转效应表现为当老龄化越过门槛值0.017 1时,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回归系数由为0.244变为一 0.012 5;市场化的边际递增效应表现为当市场化越过门槛值3.25时,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的回归系数由为0.031 7变为0.565.异质性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机服务外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农业功能区差异和地形区位差异,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平原地区农机服务外包的促进更明显.

    数字经济农机服务外包非农就业社会网络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