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滚筒筛式膜杂分离装置数值模拟与参数优化

    解臣硕康建明彭强吉林向阳...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滚筒筛式膜杂分离装置存在膜杂混合物经筛分后膜中含杂率高等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DEM)耦合方法,对滚筒筛式膜杂分离装置清选室气流场动态分布以及装置内物料运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确定工作参数范围.选取气流角度、进气口风速和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试验,分析各试验因素对清选室气流场以及对装置内物料运动情况的影响,以产出物含膜率、杂中含膜率及残膜产出量为评价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通过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得到最佳工作参数组合:进气口风速为8.5 m/s、气流角度为8°、滚筒转速为26 r/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产出物含膜率为89.31%、杂中含膜率为1.99%、残膜产出量为0.032 6 kg/s,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值相对误差小于7%,各指标分别优于工作参数优化前0.87个、3.82个、6.57个百分点.该研究验证基于DEM-CFD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对滚筒筛式膜杂分离装置流场分析的可行性,为滚筒筛式膜杂分离装置作业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DEM-CFD耦合膜杂分离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响应面分析

    旋转式水稻苗床平地机设计与试验

    陆博远万霖车刚田雨琪...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标准化育秧大棚置床平地作业效率低,苗床平地精度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双旋转式叶片结构的水稻苗床平地机工作装置.确定工作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分析关键部件运动参数和受力情况.通过Workbench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关键部件的最大应力处应力为104.59 MPa;最大的总体变形仅为1.903 8 mm;前6阶固有频率在66.22~113.94 Hz之间,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床面最大高程差从15.8 cm下降至4.7 cm,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值从3.95 cm下降至0.98 cm,且作业后绝对差小于1.5 cm的测量点占比为92%,改善床面平整情况,满足当地棚室育秧需求.

    旋转式水稻苗床平地机刮土器有限元分析

    基于EDEM-Fluent耦合仿真的射流式挖藕机设计与优化

    陈强钱孟波虞浪孙福兴...
    18-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面积的浅水藕田地区的莲藕采收机执行部件高压喷头的个数较多,容易出现各喷头间流速差过大的现象,导致莲藕采收率的下降和莲藕品质的参差不齐的问题,对莲藕采收机射流系统执行部件进行优化.喷头作为执行机构的重要组件,其射流的稳定性对莲藕采收的效率以及冲刷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为揭示高压喷头的连接工艺和喷头形状、口径对射流稳定性的影响,基于EDEM-Fluent软件对内部流场进行环境建模以及对执行部件的喷头进行耦合仿真模拟.试验发现:改变喷头的形状增加倒角,调整各喷头出水口直径到恰当的差值对喷头出水稳定性有明显的改观,流速波动标准差由0.164 m/s改变为0.020 m/s;平均挖掘深度由33.50 cm改变为36.07 cm,挖掘深度标准差由1.71 cm改为0.69 cm.

    莲藕采收机射流系统EDEM-Fluent耦合仿真出水稳定性流体力学

    双螺旋振动式马铃薯供种装置离散元仿真及优化

    周百冬牛琪喻炜谢守勇...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丘陵山区马铃薯切块种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振动式供种装置,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切块薯在料斗内输送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切块薯振动式供种装置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供种速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影响切块薯物料输送效率的因素包括振动装置工作电压、单个轨道螺距以及底面倾角,其中工作电压和单个轨道螺距通过改变物料在螺旋轨道上的运动速度来调整输送速率,而底面倾角通过改变物料分散进入螺旋轨道的速度来提高.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得到较优参数:工作电压200 V,单个轨道螺距186.626 mm,料斗底面倾角为5.075°时,输送速率最高为214粒/min,满足马铃薯切块薯排种器供种需求.该研究为后续丘陵山区马铃薯精量播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马铃薯振动排种供种装置离散元法正交试验

    田间机收元胡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刘珂魏伟锋朱纪跃李高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机收元胡所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准确性,通过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元胡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确定元胡基本物性参数范围;其次,依据物理试验测定的参数范围进行休止角的显著性试验,得到对元胡休止角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取值范围,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因素的最优二阶回归方程;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为目标获取最佳参数组合:元胡间滚动摩擦系数0.08、元胡与钢板间滚动摩擦系数0.32、元胡间碰撞恢复系数0.49.最后,在对比标定模型参数下仿真堆积体与实际堆积体,测得二者的休止角和堆体外形轮廓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最佳参数组合可作为元胡机收过程中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

    元胡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休止角收获机械

    基于TRIZ理论的圆柱波浪型刺梨采摘机设计与试验

    罗兵张建敏杨义赵霞...
    39-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目前刺梨机械化采摘过程中损伤大、稳定性差、采摘效率受成熟度影响的问题,设计一种适应于山区作业环境的采摘机构.基于TRIZ理论对已设计出的耙型刺梨采摘机构进行功能组件系统分析,定位有害功能和过度功能,围绕采摘效率、运行稳定性、适应性三个指标,应用TRIZ理论标准解确定发明原理,再通过物场模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圆柱波浪型采摘结构.应用ADAM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验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三个单体组合的背负式刺梨采摘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刺梨采净率为96.05%;采净率受到刺梨果成熟度影响不大;破损率为0.66%;采摘效率为11.22 kg/min,此设计可有效保证刺梨机械化采摘作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新型高效低损采收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刺梨采摘机山区作业TRIZ理论背负式圆柱波浪型结构

    水产养殖投喂装备发展现状研究

    陈天兄范俊杰张日喜刘建龙...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产出口量与水产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为保证养殖水产产品的产品质量和人的饮食健康,对养殖水产进行精细化投喂,研发改进精准投喂装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产业强调水产养殖装备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对基于视觉、声音、被动自需式、生长环境建模决策四种不同角度的智能投喂系统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水产养殖中智能投喂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和智能技术,投喂装备实现精准管理,提升养殖效益,强调创新对于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期为水产养殖投喂装备的数字化、精准化发展打开新思路.

    水产养殖投喂装备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

    我国肉羊养殖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谭秀文崔绪奎金海王可...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地方畜牧主管部门等组织,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113家规模化羊场全程机械化养殖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存(出)栏羊规模1万只以上的有20家,占比17.70%,其中3万只以上大型养羊企业8家,仅占7.08%;中小规模羊场(5 000只以下)75家,占比66.37%.按照羊场养殖规模分别对饲草料加工、饲喂、饮水、清粪、消毒、装卸羊等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自动化饮水占比最高为63.9%,其次为机械化清粪(62.9%)、消毒机械化(42.4%)和TMR饲喂(41.3%),舍内有害气体检测占比最低,仅为8.3%.养殖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影响养殖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肉羊生产本身效率和效益较低,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水平低等,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养殖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肉羊机械装备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差,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售后维修配套服务差等,建议加强宣传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强行业监管,逐步建立与养殖机械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监督服务体系,加大基础研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生产.

    肉羊养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效益行业标准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伏俊伟贺小伟王旭峰刘金秀...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通过创造适宜的种植条件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温室气候变化是一种多因子高度耦合的非线性过程,易受外部气候环境干扰,进而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如何稳定、高效、智能地控制温室内气候变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外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分别从模糊控制、解耦控制、节能控制、神经网络4个方面着手,阐述现阶段主流温室智能控制方法应用现状与优缺点,发现当前温室环境控制因素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控制模型动态调整能力差等问题;提出未来温室环境控制应实现系统多变量控制、控制的可持续性和节能性、控制模型优化、农艺与环境控制相结合等建议,以期为温室农业的健康发展与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智能控制农艺精细化管理

    基于LoRa的生猪体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艳昌郭宇戈张志霞李冠霖...
    66-7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现有生猪体征监测模块功能单一、传输距离受限、功耗大等问题,设计一种以低功耗智能耳标为采集终端的生猪体征监测与异常诊断系统.该系统以无线微控制器为硬件核心,结合猪只体温、心率、运动感知传感器,LoRa和GPRS技术组成的无线传感网络和云服务器构建生猪体征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异常诊断监测平台,提高生猪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时采集、传输、显示、查询生猪体征参数和异常行为,体温相对误差小于1%,心率相对误差小于5%,通信网络丢包率小于5%,传输距离大于3 km,行为辨识结果大于90%,满足中小型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实际使用需求.可为生猪异常诊断、早期疾病检测治和疫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生猪养殖体征监测LoRa无线传感网络异常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