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及对排种器排种性能的影响

    张红梅张晨明朱晨辉祝英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特性以及振动对排种器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的影响,搭建一套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器、USB采集卡组成的播种作业振动测试系统,在玉米免耕播种机免耕地表作业时进行振动测试采集播种作业的振动信号.因田间工作环境复杂,使用经典滤波法中的IIR滤波器滤除所采集振动信号中其他高频干扰信号,对田间采集振动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均方值作为时域分析指标值.结果表明: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随着作业速度和旋耕机转速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旋耕机转速和作业速度是引起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旋耕机转速>作业速度.使用二次积分法对田间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得出播种机作业时最大振动位移为16.004 mm,对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使用直接法求出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频率主要在0~100 Hz之间,频率分布与旋耕机转速影响较大.根据田间振动信号所得工作参数搭建振动试验台,以播种机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合格指数、漏播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对合格指数和漏播指数影响较为显著.各因素对合格指数影响顺序为:振动幅值、作业速度、振动频率;各因素对漏播指数影响顺序为:振动幅值、振动频率、作业速度.研究结果可为降低玉米免耕播种机振动和优化指夹式排种器提供理论参考.

    玉米免耕播种机指夹式排种器振动时频分析排种性能

    基于AMESim-Matlab联合仿真的拖拉机耕深控制研究

    徐煌鲁植雄白学峰庞宏磊...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拖拉机电控液压耕深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提出力位综合—滑转率的联合控制方法及控制策略,加入滑转率监测控制,在最优滑转率区间允许范围内调节耕深.搭建电控液压悬挂的液压物理模型,并建立仿真模型,设计滑转率模糊控制器、力位综合模糊PID控制器,试验研究基于滑转率逻辑门限的多参数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超出滑转率逻辑门限值时系统有较好的响应效果,对滑转率的变化有较优的跟随效果,为拖拉机耕深控制系统多参数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耕深控制滑转率力位综合联合仿真

    枸杞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李彦晶胡忠强张亚萍王珺...
    16-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枸杞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是实现枸杞产业节本增效、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分析枸杞种植模式及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目前国内枸杞机械化采收方式和采收装备研究进展,对枸杞不同的采收方式和采收装备的作业特点和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的枸杞采收机械化水平较低.针对枸杞机械化采收装备关键技术、采收方式、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枸杞的标准种植模式、改进完善末端执行装置及加大枸杞采收装备关键技术的研究等对策建议,为枸杞高效低损的机械化、智能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枸杞收获机械机械化采收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的高效割胶技术优化设计与应用

    王玲玲陈娃容吴思浩黄敞...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割胶是橡胶树收获胶乳的重要途径,便携式机械化割胶是实现产业升级和节本增效的途径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割胶效果,根据采胶生理特殊性、割胶工况复杂多变性、橡胶树收获物胶乳黏弹特性、橡胶树生长差异性、割胶形式多样性等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对割胶机械的设计需求,优化设计便携式电动割胶装备的切割刀片、电子调速器、导向器等零部件.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刃高≥10 mm的刀片割胶,可以轻松切断旧胶线;电子调速器在电机转速为3 201~8 459 r/min区间调速时,灵敏度高,单次割胶轨迹连续平稳;导向器形状从"L"型优化为"T"型,减少旧胶线对割胶机械的干预.优化后的技术,提高便携式割胶机械对割胶农艺的适应性,降低操作技术难度和单株割胶时间,胶工更容易快速掌握.

    机械割胶橡胶树农机农艺融合导向器电子调速器

    自适应橡胶树干外形抱紧装置模型构建与拓扑优化

    肖苏伟曹建华陈娃容贾倩...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天然橡胶全自动采胶装备的运动作业形式,设计一种可实现橡胶树干自适应包络夹持的抱紧装置,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抓取模式和自适应包络抓取特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为优化抱紧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实际工况下抱紧装置的最大总形变量为0.01 m,其发生在柔性导轨前端,各形变量均较小且与抱紧装置实际受力情况相符;所受最大应力为0.45 MPa,应力集中在柔性导轨与支撑板连接处.但其存在较大的材料冗余,对抱紧装置进行拓扑优化,按照30%、40%、50%、70%的材料去除率分别计算,结构优化后的质量由 0.53 kg降至0.39 kg,结果表明,在保障强度与刚度的要求下,降低抱紧装置材料冗余量,可满足作业需求.并对抱紧装置的样机开展定性和定量测试试验,通过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抓取模式的受力情况,夹持效果较好.

    橡胶树干包络夹持抱紧装置拓扑优化

    割刀自适应的采茶装置设计与分析

    喻世龙刘杨陈伟祥任金波...
    36-4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采茶机作业时老、嫩茶叶一刀切、嫩芽切碎及茶树机械损伤等问题,设计一种割刀自适应调节的采茶装置.根据坡地茶园地形参数和茶茎力学特性,确定采茶装置的机械及结构参数,使得割刀自适应采茶;通过对采茶装置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割刀水平调节过程运动学方程和割刀切入角调节过程动力学方程,确定影响割刀运动的主要因素为:茶茎对割刀的反作用力、曲柄长度、摇杆长度和铰链安装长度;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得到割刀纵向偏转的充要条件,确定茶茎反作用力范围为0~55.42 N;采用Adams开展对割刀水平调节过程仿真分析,确定最优曲柄长度、摇杆长度和铰链安装长度分别为330 mm、200 mm和500 mm.

    采茶装置割刀自适应运动学Adams仿真

    基于离散元法的立式旋耕刀结构参数对作业影响仿真分析

    扈伟昊杨发展姜芙林林云龙...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立式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对其作业过程中自身受力及作业效果的影响,建立立式旋耕刀作业过程离散元模型,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内折弯角对旋耕刀入土阻力、耕作阻力、扭矩、碎土率的影响,以及刀尖圆角半径对刀具入土阻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并建立立式旋耕刀刀具外倾角、刀刃倾角和内折弯角对其所受阻力、扭矩及碎土率影响的预测模型.以减阻提效为目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和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上述3个角度参数进行优选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刀具的外倾角为6.140°、刀刃倾角为5°、内折弯角为10.752°时,旋耕刀的耕作阻力为 1 131.164 N、扭矩为 307.758 N·m、碎土率为 89.321%.

    立式旋耕刀结构参数离散元法响应面预测模型

    丘陵山地遥控履带割草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曾俊豪高巧明赵鹏飞糜泽荣...
    49-5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广西丘陵山地15°~25°坡地的经济作物种植园区坡度较大、地块分散、缺少机耕道,现有机械化割草机具难以进入并进行作业的难题,结合种植园区生草栽培的农艺技术,研发一种可遥控的履带割草机.根据园区作业环境的割草机工况要求,对整机及关键部件如履带行走系统、切割系统、变割草高度调节系统等进行计算分析与设计;设计并进行整机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割草机动力充足,最大纵向爬坡角度为36°,最大斜向爬坡角度为41°,在增程系统作用下,综合工况下作业时间由1.5 h延长至1.8 h;最小转弯半径为403.5 mm;对割草机的遥控操作性能做直线行走试验,测试路段试验最大偏驶角度不大于3°;倾翻试验台架测试纵向倾翻稳定角为48.9°,横向倾翻稳定角为64.4°;在广西某机械化茶园示范区进行割草试验,平均割草率为95%;可通过遥控实现割草机的行走、制动、转向和割草刀具高度调节,满足丘陵山地作物园区作业需求.

    履带割草机丘陵山地生草栽培性能试验

    自走引流式森林风力灭火机设计与试验

    杨春梅马亚强王成刘彤彬...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森林火灾初期灭火的效率,设计一种应用于森林火灾初期快速灭火的新型自走引流式森林风力灭火机.首先对灭火机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对风筒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计算.其次利用UG对灭火机的结构进行设计,用ANSYS静力学、模态分析模块对整机机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整机机架设计的合理性与工作特性.最后对样机进行试制,与我国常见的6MF-32便携式灭火机作对比试验,自走引流式森林风力灭火机距可燃物5 m,手持式6MF-32灭火机距可燃物2.5 m.试验结果表明,在7次对比试验中,当可燃物量大于2.5 kg时,6MF-32便携式灭火机出现灭火后复燃现象;当可燃物的质量达到3.5 kg时,风力灭火机会出现灭火后复燃现象.试验中,自走引流式森林风力灭火机的灭火时间比6MF-32便携式灭火机短,因此可以看出自走引流式森林风力灭火机在灭火距离、效率上的优越性.

    森林风力灭火机结构设计风筒仿真分析对比试验

    四川盆地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张泽锦梁颖王玉琪唐丽...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川盆地设施番茄生产通常采用现有的宽窄双行栽培的模式,种植中后期会产生过道狭窄、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及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以扩大宽行行距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内栽培密度一致的条件下,调整番茄栽培株行距对比试验,试验共设计3个处理:T1株距0.34 m,宽行行距1.6 m;T2株距0.40 m,宽行行距1.3m;T3株距0.45 m,宽行行距1.11 m,测定不同处理植株群落光照情况,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扩大宽行行距,缩小株距会显著地提高种植行间中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全株光照时长,降低种植行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综合种植行内外来看,番茄群落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有所提升.扩大宽行行距,缩小株距会增加番茄植株的叶片生物量,但对茎粗和茎长无显著影响.不同处理单果重0.18~0.19 kg,产量为101 625~103 140 kg/hm2,均无显著差异;番茄果实糖酸比为6.6,无显著差异.四川盆地设施番茄采用株距0.34 m,窄行行距0.4 m,宽行行距1.6 m,栽培密度为29 430株/hm2的栽培模式,可以进行打药,运输及植株管理等机械化作业,实现在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川盆地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模式农机农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