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离散元法的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设计

    白旭普王振华翟改霞吴海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牧草免耕播种机进行退化草原补播作业时存在土壤扰动明显、播种深度不均匀、种沟保墒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一款集切根、开沟、回土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该装置采用平面圆盘破土切根,随后采用倒"T"型开沟器形成结构稳定的种沟并清理种子周围土壤内的根茎,最后由回土机构将开沟过程中被挤压至地表的土壤回填至种沟内对种子进行掩埋.采用离散元法辅助开沟装置设计,选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创建土壤离散元模型.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开沟器连接柄与地面夹角为90°时作业效果最佳.通过分析回土机构工作过程受力情况,确定仿形机构弹簧劲度系数为0.6 N/mm,弹簧初始压力为60 N.开展田间试验与离散元仿真试验检验多功能集成式开沟装置作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最佳作业速度范围为0.8~1.2 m/s;作业过程土壤扰动较小,侧垄宽不超过50 mm;开沟深度稳定可控,种沟深度波动不超过5 mm;回土机构作业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种沟保墒能力.

    开沟装置离散元法草原补播开沟器回土机构

    4UJ-1700甘薯杀秧机设计与试验

    崔中凯周进邸志峰姜伟...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通用薯类杀秧机漏打率、伤薯率高等问题,设计一款特色甘薯杀秧机.该机具由作业拖拉机提供牵引力及作业动力,作业时,甘薯秧蔓在粉碎甩刀、护罩及定刀的共同作用下被打击、揉搓、剪切成碎段,并抛撒至田间.机具包括机架、传动系统、挑秧装置、粉碎装置、悬挂系统等部件,前端两侧设计挑秧机构,由挑秧齿、挑秧板、仿形板及压缩弹簧组成,可将薯垄两侧及垄底薯秧挑起粉碎;选用直刀型粉碎刀并将粉碎刀分为垄顶刀、垄侧刀及垄底刀三种类型,根据垄形尺寸对粉碎刀进行合理布置,实现仿垄形作业;采用分侧传送,同步驱动方式,保证作业过程粉碎刀辊动力充足平稳;配有限深调节装置,可以调整作业高度,防止损伤薯块,并完成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为3.6 km/h时,甘薯杀秧机切碎长度合格率为92%、留秧高度为13.5 mm、漏打率为3.3%、伤薯率为0.66%,满足使用要求.

    甘薯杀秧机挑秧装置仿垄形刀片

    玉米锥形脱粒装置仿真优化设计

    姚传鑫崔凯宫金良张彦斐...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玉米籽粒直收收获机在脱粒工序中存在脱粒元件对果穗冲击强度过大的问题,为此设计一种低损高效的玉米锥形脱粒分离装置.对脱粒滚筒结构进行分析,建立果穗与脱粒凹板间的接触模型,确定滚筒最优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EDEM软件对不同参数组合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仿真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脱粒滚筒锥角为8°,凹板选用左向圆管型结构,滚筒转速为400 r/min时,脱粒效果最佳,并与传统式脱粒滚筒相比,起脱段脱粒元件对果穗的碰撞力由284 N降低为234 N,碰撞反力由202.54 N降低为171.52 N,从而验证锥形脱粒滚筒具有降低对果穗冲击强度的特性.利用ADAMS软件对锥形脱粒装置进行运动学及动平衡仿真分析,验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及理论可行性,且系统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符合农业机械设计要求.为后续玉米脱粒分离装置的创新设计和结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籽粒直收收获机锥形脱粒滚筒脱粒凹板仿真试验

    不对行大蒜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徐国栋李骅齐新丹傅杰一...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大蒜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振动挖掘、对行夹持输送、自动切茎方式,这种收获方式要求大蒜种植时要对行播种,同时在收获过程中机具要尽量对行直线行驶,否则极易因对行不准而发生漏收、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款可不对行收获的大蒜联合收获机.首先,基于不对行收获的特点和大蒜收获的农艺要求,进行整机总体设计;其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完成灭茬机构设计和选型,建立运动学模型确定蒜秧切割机构和振动挖掘机构的运动参数;最后,以前进速度、入土倾角和挖掘深度为试验因素,以损伤率和漏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为0.35 m/s,入土倾角为20°,挖掘深度为100 mm时,不对行大蒜联合收获机性能最优,此时损伤率为2.91%、漏收率为3.93%.

    大蒜联合收获机不对行切秧机构振动挖掘铲灭茬机构正交试验

    包覆式猕猴桃气动无损采摘机构设计与试验

    王睿远王佳虹晏毓朱国宏...
    26-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猕猴桃采摘过程中易刮伤果实表皮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包覆式气囊夹爪,基于气动控制气囊的膨胀与收缩,实现果实的收纳与包覆,并通过增加果实与夹爪的受力面积,减少夹爪对果实的挤压,在保证果实不受损伤的前提下提高采摘成功率.以底部向上捕捉、剪切收获果实的采摘方式,设计气囊夹爪的机械结构;通过有限元模拟,对采摘过程中气囊与果实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证明设计的夹爪受力点主要在气囊夹爪上下表面,贴合性高.经过实地采摘试验,测试不同气压下气囊夹爪的采摘成功率以及损伤率,确定夹爪气压为40 kPa时,采摘效果最好,成功率达95%,损伤率曲线与手工采摘最为相似.

    猕猴桃采摘机构末端执行机构气动装置

    甘蓝拔取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杨家豪杜雅刚房欣周成...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甘蓝收获效率,研制适合我国甘蓝种植模式的收获机械,以测定的"秋甜"甘蓝品种的基础物理特性参数为基础,设计一种可实现甘蓝拔取输送的单行悬挂式收获装置.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装置三维建模并导入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收获过程甘蓝与螺旋凸棱的接触力和甘蓝摆动垂直度的仿真结果,进行正交组合分析表明: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0.4 m/s、螺旋杆转速300 r/min、螺旋凸棱外径70 mm、限位间距166 mm时,收获甘蓝的垂直度最高,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收获过程甘蓝的采净率和破损率分别为97.6%、8.24%,收获性能符合预期设计,为研究收获装置样机提供理论基础.

    甘蓝收获机械Adams运动仿真正交试验

    力位综合系数调节方法研究

    付晓徐锐良闫祥海徐立友...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力位综合调节中综合系数的取值问题,提出一种综合系数自动调节方案.通过Matlab/simulink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综合系数与耕深的关系,依据结果建立以耕作阻力为开关的调节方法;并基于牵引阻力的计算公式设计模拟耕作阻力波动的随机信号模块.为验证所设计综合系数调节方法的控制效果,采用综合系数取值0.5的耕深控制策略与其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随着耕作阻力的改变及时地对综合系数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最大超调量相较于另一调节方案同比降低75.56%;保证耕深在合理范围的同时兼顾发动机负荷稳定性.

    力位综合调节综合系数耕作阻力牵引阻力耕深均匀自动控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种机械化研究进展

    单海勇严旖旎张晋刘旭杰...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立体化种植技术优势,保证我国粮油安全,解决作物争地矛盾,配套的复合耕种机械化研究成为首要环节.从国内典型多种植模式出发,总结地区间套作技术下大豆—玉米配套耕种机械特点,围绕耕种机具整地、洁茬、施肥、排种、播深及投种等作业阶段,阐述对比耕种机械技术工作原理,发现实际生产中仍存在秸秆拥堵、种肥排量和位置不协同、播深变异系数大和投种着床不均匀等问题,从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提出轻扰低耗洁茬、处方分层施肥、种肥电驱变量控制、多传感智能仿形播种、种粒平稳着床等一系列改良大豆—玉米复合耕种机械的路径,以期促进绿色高效发展.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耕种农机农艺融合

    甘薯裸苗斜插式栽植机构及电控系统研制

    徐亚雷杨红光潘志国杨然兵...
    53-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甘薯裸苗移栽机存在的栽植质量差和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按照甘薯裸苗移栽的农艺要求,研制一种基于四连杆机构原理的甘薯裸苗斜插式栽植机构及其控制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研究栽植机构的运动轨迹,确定栽植机构的关键结构参数,构建由直流无刷电机、旋转编码器和PLC控制器等组成的栽植机构电控系统.田间试验表明:在目标株距20 cm、作业速度0.4~0.6 km/h时,移栽作业质量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其中作业速度为0.4 km/h时,作业性能优于0.5 km/h和0.6 km/h,此速度下株距变异系数均值为6.71%、栽植角度与深度合格率平均值分别为94.3%、95.0%.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4 km/h、0.5 km/h和0.6 km/h速度下,电驱控制与传统机械控制相比,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降低6.25%、6.37%和6.19%,可有效解决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不稳定性对栽植作业轨迹和株距的影响.

    甘薯裸苗移栽斜栽式栽植轨迹电控系统四连杆机构

    不同品种玉米机收适宜性试验

    李鑫王占滨张银平张雨滋...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淮海两熟区夏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高、严重阻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程等问题,需优选适宜本地区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以两熟区种植的5个主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籽粒含水率与脱水速率为基础,提出一种抗压特性参数作为玉米机收适宜性的辅助评价指标,制定抗压特性的量化方法 ,进一步通过脱粒试验,以籽粒平均破碎率与平均未脱净率为评价指标,建立描述籽粒机收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对相同含水率条件(33%±1%)下5个品种玉米进行脱粒试验.结果 表明:DH605、LY296和KN21籽粒平均破碎率高,分别为5.39%、5.02%、7.13%,生理成熟后脱水慢,不适宜机械粒收;LK868与LD6018籽粒平均破碎率较低,分别为4.76%、4.25%,未脱净率较低,分别为0.83%、0.84%,生理成熟后脱水快,适宜机械粒收.为筛选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夏玉米玉米收获机抗压特性机收适宜性品种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