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户种植饲草料投入产出及种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磴口县为例

    乌云花永梅吕月许黎莉...
    276-28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消费结构及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畜牧业迅速发展,饲草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内饲草料供应不足、安全问题凸显.在"粮改饲"试点旗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农户饲草料种植的投入产出情况,利用Logit、2SLS及LIML模型对农户种植饲草料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农户种植的饲草料主要以青贮玉米、苜蓿及燕麦草为主,种植苜蓿草的经济效益比其他饲草料高,2021年苜蓿草纯收益可达22 005元/hm2,比青贮玉米和燕麦草分别高出4 590元/hm2元和12 180元/hm2,但是农户种植饲草料尤其苜蓿草的积极性并不高.探究农户选择种植饲草料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政策激励、土地禀赋及组织制度因素对农户饲草料种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助力农户扩大种植规模,顺利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饲草料种植面积,促进为养而种的良性循环,解决养殖业饲草料短缺问题以及鼓励各类合作社发挥合作制度优势,帮助农户降低种植饲草料的投入成本,拓宽饲草料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饲草料投入产出农户行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低碳循环视角下生态脆弱地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南疆四地州户用沼气CERs项目为例

    孙德华刘维忠
    282-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循环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农碳汇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可助推三农低碳化发展并利农惠农.以生态脆弱区南疆四地州的户用沼气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循环的视角,利用小规模方法学AMS-Ⅲ.R和AMS-I.C,综合测算温室气体的双重碳减排效益,估算其参与CERs项目后的经济效益,并进行项目碳减排成本的核算,最后就地区实际给出建议.结果表明:2020年南疆四地州户用沼气工程的总碳减排量为32.46×104 t/a,其中第一重碳减排量为0.96×104 t/a,第二重碳减排量为31.50×104 t/a,平均每户碳减排量为1.12 t/a;建池农牧民参与CERs项目的碳减排经济总收益可达3 385万元,参与CERs项目十年后的每户净现值为2 229.6元,内部收益率可达30%,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16年;单位碳减排增量成本(ICER)为9.01元/tCO2当量,即1.42美元/t CO2当量.因此,其户用沼气CERs项目开发具有可行性,且开发潜力较大,加入碳交易市场实现其作为三农碳汇产品的价值对于地区生态恢复、减碳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有推动作用.

    三农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脆弱地区发展效益

    生态农业培训效果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王瑾胡恩华
    29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未来生态农业培训模式设计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而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基于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政策支持、市场竞争、环保意识、培训资源四个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影响生态农业培训效果要素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分析政策支持、市场竞争、环保意识、培训资源四个要素之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制约生态农业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探究我国生态农业培训效果影响要素耦合协调的变化趋势与制约因素.研究发现:2012-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四要素耦合协调度整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由0.478增至0.565,增幅为36.61%,但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在空间分布方面,各省(市、自治区)四要素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各要素障碍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市场竞争、培训资源、政策支持、环保意识,影响各要素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政策支持中的政府补助金额,市场竞争中的涉农院校数量,环保意识中的有机肥的投入量,培训资源中的培训场地面积.

    生态农业培训效果耦合协调度熵值法障碍度

    生计分化下农户低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绩效研究

    杨义风张利新王桂霞
    302-309,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低碳技术采纳行为绩效,推进农户参与低碳化建设,基于695份稻农调研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农户低碳生产采纳行为绩效及群体间差异性.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绩效为0.777 4,消除生产要素错配的影响,尚存在0.222 6的上升空间.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影响总样本农户农业生产绩效处理效应系数值均为正,但不显著.不同类型农户低碳农业生产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生活型、生存型和生产型三类农户采纳技术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仅功能型农户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绩效提升.并指出未来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技术培训、构建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农业低碳转型补偿机制、基于农户经营目标异质性分类实施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

    低碳行为技术采纳绩效农户生计分化数据包络分析法倾向得分匹配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的个性化研究——以盐城市芦蒲镇为例

    徐雨赵闰许永刚
    31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民致富增收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农民收入低下难以增收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制定因地制宜的增收策略,来明确农民致富增收途径.通过分析盐城市芦蒲镇农民收入的特点,梳理当下通过发展高效附加值农业、培植能人经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培养优秀的领路人等促进农民增收措施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本地区工商业经济基础薄弱和高效农业发展程度受制约的情况下,通过明确乡村振兴发展主线、落实优势自然资源举措、锚定产业目标、建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客观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策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增收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撑.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队伍建设策略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吗?

    李双双刘卫柏蒋健
    316-32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农村人口老龄化视角出发,研判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作用;判断我国当前农业劳动力是否短缺,预测我国未来农业机械化水平,尝试对"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吗?"进行解答.采用我国31个省市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替代能力视角出发,采用交互固定效应模型,提出衡量农业机械替代能力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机械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能力为:10 000 kW的农业机械每年能够取代大约1 169~1 239个农业劳动力.并通过古典经济学测算方法、时间演绎法、ARIMA预测模型,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大致以每年增加24 946 630 kW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大约会增加374 199 450 kW,农业机械化的增长能够弥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业机械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力替代能力时间演绎

    农业绿色技术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郭桂资杨兴龙李颖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技术是影响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和传统文献梳理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3-2022年收录的996篇核心文献以及CSSCI文献为基础,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农业绿色技术研究领域的进展、热点与主题演变展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研究展望.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阶段清晰,尚未形成中坚力量,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及向外辐射能力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现阶段主要研究热点为低碳农业与循环农业、技术采纳及其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与政策前沿.因此,紧跟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深入开展农业绿色技术研究、深化农业绿色技术推广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加强技术采纳的效果与效应研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农业绿色技术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传统农具造物美学价值挖掘及当代应用研究

    胡若馨刘勤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农具是现代农业机械的雏形,也是我国农耕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载体,传统农具造物美学是一种艺术与现实、社会与自然相融合的文化,体现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物与社会的综合关系.以耒耜、秧马、水车三种较具代表性传统农具为例,深挖中国传统农具造物美学中功能、造型、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价值,其功能与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具有多种实用功能,造型上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为农事劳动增添美感和趣味性,工艺上美观实用、精巧可靠,体现古人巧夺天工之能,因此也成为古代祭祀、诗歌及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并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为例,研究探讨传统农具造物美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途径,其对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传统农具造物美学乡村振兴艺术作品价值挖掘

    论文精选:青贮玉米收获机喂入切碎试验台设计与试验

    封3页

    论文精选:基于改进YOLOv5的田间大豆花朵生长状态识别方法研究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