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技推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技推广
中国农技推广

栗铁申

月刊

1002-381X

nongji@agri.gov.cn

010-59194728 62159431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中国农技推广/Journal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全国农技推广系统的全国性综合科技期刊。本刊着重交流我国农业推广建设经验,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改革与发展,重点介绍国家农技推广项目和农业先进技术成果,栏目内容涵盖种子、植保、土肥、栽培等各专业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胶河马铃薯产业发展分析与对策

    张苗袁永胜战金辉高国栋...
    27-29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亓翠玲杨贵华陈珂顾鹏...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确保大豆玉米双丰收,笔者选择了14个玉米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采用4∶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开展了种植比较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立原296、登海1996、立原26、NK815、鑫瑞25、鲁单510株型紧凑、抗倒伏、产量高,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可作为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的玉米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筛选

    不同水稻品种在濮阳市的直播种植表现

    陈彦伟苏淑芳马俊革葛娜...
    33-3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高产、稳产、适宜在濮阳市直播种植的水稻品种,笔者于2021年选择了10个品种开展了种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苏秀852、圣稻22、润农11稻株健壮、分蘖力较强、丰产性好,亩产在600 kg以上,增产潜力大,适合在濮阳市推广种植;连稻99、新丰7号丰产性也较好、综合性状表现好,可以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水稻直播经济性状产量

    陇西县灌溉区中晚熟玉米品种(系)比较试验

    孙轶新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陇西县低海拔灌溉区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引进了28个中晚熟玉米品种(系)开展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均无倒伏和倒折,抗病虫性表现良好,其中庆丰源125亩产最高,为1 270.5 kg,建议亩产在1 150 kg以上的庆丰源125、康裕2183、德圣358、霖泽666、锦润208、庆科玉9号、天亿兴978、GS8841这8个品种(系)在陇西县低海拔灌溉区内推广种植.

    中晚熟玉米品种筛选农艺性状产量

    福清市晚季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

    钟昌穗薛扳佟林育亭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福清市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筛选出适宜福清市种植的晚季优质稻品种,笔者于2022年引进9个优质稻品种,以当地主推品种丰两优一号为对照,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百香优005综合表现好,可作为晚季优质稻进一步在福清市扩大示范,嘉成优1253、杉谷优533、华浙优1561、华中优1号综合表现较好,可继续多点试验.

    晚稻品种比较农艺性状产量

    黄淮海小麦玉米"吨半粮"高产稳产技术及示范推广情况

    梁健贺娟冯宇鹏刘阿康...
    42-44页

    大豆玉米间作对作物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张忠华尹士芳谢宾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作物间作可以加强光资源的获取和吸收利用,减少光资源的浪费,是促进作物增产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于202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进行试验,共设置单作玉米(MM)、单作大豆(MS)和大豆玉米间作(MSI)3个处理,对单作和间作下的作物生长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玉米间作可以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株高,但是由于种植密度降低会导致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大豆玉米间作显著提升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较单作玉米相比增幅分别为13.80%和2.43%,但是显著降低了大豆有效结荚数、粒数和百粒重,降幅分别为9.66%、10.21%、3.64%.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净收益最高,单作大豆下的净收益最低,较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相比净收益增幅分别为26.47%和42.89%.

    大豆玉米间作生长特性产量经济效益

    灌云县优质食味稻种植技术

    杜兴华王晓晓孙良庭武广海...
    48-51页

    昌邑市生姜—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高产栽培技术

    杨晓燕高林夏王培勋
    52-55页

    庄浪县旱地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与密度试验效果

    王静怡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当地主栽品种庄薯3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旱地梯田马铃薯不同地膜覆盖及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产量有明显影响,随密度的加大产量逐渐上升,黑色全膜覆盖在达到4 151.25穴/亩(株距为29cm)时达到最高产量2 554.77 kg/亩,后随密度加大产量呈下降趋势.白色地膜覆盖在达到4 017.25穴/亩(株距为30 cm)时达到最高产量2 419.24kg/亩,后随密度加大产量呈下降趋势.

    马铃薯地膜密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