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

    高国良高发瑞张巧玲冯雯杰...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淮稻区水稻新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以近10年间(2013-2022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为对象,分析了水稻品种的基本情况、特征特性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数量先升后降,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9。5 kg/hm2。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四个产量因素都随年份呈现增长,分别每年增加0。36万/hm2、1。03粒、0。12%、0。11g。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增长贡献较大,有效穗数与产量负相关。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相对较好,垩白度表现较差,胶稠度有下降趋势;穗颈瘟逐渐变重。黄淮稻区水稻品种选育应注重在适当穗数基础上追求大穗,靠理想株型增强光合性能确保结实率和千粒重。垩白度是限制黄淮稻区米质的主要指标,重视胶稠度选育;抗稻瘟病基因抗性正在减弱,需继续挖掘和引进抗源或抗病基因。

    水稻品种产量米质稻瘟病抗性黄淮稻区演变趋势米质特性

    灌溉和干旱及氮素水平对孕穗期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影响

    陈英丽毕建杰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灌溉和干旱以及氮素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的冠层光分布的影响,为作物生长模型提供参数。通过试验,以氮素3个主处理,灌溉和干旱2个副处理,采用多穗型'济麦22'和大穗型'鲁麦21'为试材,使用美国CI-110型冠层分析仪测定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冠层光分布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冬小麦,随着生育期推进,MLA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同一氮素水平,灌溉增加MLA;孕穗期的TCRP值'鲁麦21'大于'济麦22',随着天顶角增加,两个品种不同氮素,灌溉或干旱的TCRP均下降;TCDP在两个品种不同氮素、灌溉或干旱,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K值随着天顶角增加都呈上升趋势。施氮和灌溉对冬小麦孕穗期的冠层光分布产生促进作用。灌溉和增加氮肥,可提高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叶面倾角MLA,在7。5°和22。5°天顶角时,TCRP值小穗型品种呈增加趋势;TCDP在高N、中N和低N时,无论是灌溉还是干旱,TCDP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K值随着天顶角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在生育前期要减少氮肥使用和适度干旱,多穗型冬小麦的氮肥和水分供给应早于大穗型冬小麦品种,这样才有利于冬小麦孕穗期合理的冠层光分布。本研究结论对于黄淮海冬麦区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肥水科学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冬小麦孕穗期施氮量水分供应冠层结构光分布消光系数K

    盐胁迫对不同甜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刘爱杰胡华兵王荣华王茂芊...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甜菜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并筛选出具有较强耐盐性的甜菜品种。试验采用浓度为0、50、75、100、150、200 mmol/L NaCl溶液对3份甜菜材料('TD801'、'TD802'、'TD805')进行模拟盐胁迫处理,测定不同甜菜材料在不同NaCl溶液浓度下的活力指标及耐盐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不同甜菜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萌发响应。基于甜菜种子萌发指标耐盐系数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5。921,其贡献率达到了 74。012%。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综合评价D值的分析,发现'TD801'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其次是'TD802'和'TD805'。这些发现为在盐碱地选择适宜种植的甜菜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甜菜盐胁迫种子萌发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PEG干旱胁迫下甜高粱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

    阎昊张伟王官贾峥嵘...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甜高粱品系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生理生态响应机制,并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旱性的甜高粱恢复系。实验设计了 4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50、100、150、200 g/L,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芽干重、根干重、干物质转运率等指标,评估了不同甜高粱品系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芽干重、根干重、干物质运转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品种2和品种7发芽势表现最好,浓度小于200 g/L处理下发芽势均未出现显著下降,在浓度达到200 g/L分别较对照下降11。5%、17。8%;品种7发芽率表现最好,20%的PEG浓度处理下较对照下降最少(5。6%);品种6胚根长表现最好,150 g/L处理下,胚根长较对照增长7。1%;品种3和品种4胚芽长表现最好,在100 g/L和150 g/L处理下胚芽长均是较对照降低最少。品种2干物质运转率表现最好,所有处理均较对照下降最少。可见不同甜高粱品系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各有不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的甜高粱品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存在差异。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8个甜高粱品系的抗旱性排序为:品种3>品种7>品种4>品种6>品种2>品种5>品种8>品种1。这一结果为甜高粱的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甜高粱干旱胁迫干物质运转率隶属函数

    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

    赵媛媛刘萍涛康建宏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高温十分敏感。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温胁迫对马铃薯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马铃薯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荧光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明显下降,T1处理较T2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11%~34%,相对T3处理下降34%~68%,T2较T3处理的SPAD值降低了 2。43%。其次,光合荧光及产量也下降,回升相对缓慢,抑制了Pn产生和对光能的吸收与转化,并使得活性氧增加,叶片失水萎蔫造成死亡,从而会影响马铃薯的整个生育进程,造成最终减产。因此,高温下会引发功能叶片多变,使马铃薯光合性能降低,活跃期逐渐缩短,生理代谢活动紊乱,产量也明显降低。

    马铃薯高温胁迫光合特性荧光特性产量

    茎段和穴盘大小对北方叶用甘薯越冬育苗的影响

    毛思帅裴志超李仁崑孙丹...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北方叶用甘薯越冬穴盘育苗,设置4个茎段大小(4、6、8、10cm,用D1、D2、D3、D4表示)和5种穴盘规格(32、50、72、105、128孔),搭配14个处理,研究不同搭配对种苗成活率、幼苗长势(茎粗、株高等)和鲜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穴盘下,随着茎段增长,幼苗的成活率、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呈现增加的趋势,进而地上部鲜重和整株鲜重也随之增加,以D4处理最高。相同茎段下,随着穴盘孔数增加,幼苗的叶片数、基部茎粗、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全株鲜重减少,源于穴盘对地下部的影响,以32孔处理最高。不同茎段和穴盘搭配下,D4-32处理的生长情况最好,3月中旬,对于地上部鲜重而言,D2-72处理(9。79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其叶片数、基部茎粗和株高等指标满足移栽水平;对于整株鲜重而言,D2-105处理(10。21 g)可达到与D4-32处理相同的效果,且可节省228。1%的育苗面积,参考其重量,1月中旬,D3-72处理下的地上部和整株鲜重接近上述两个处理的水平,可节省125。0%的育苗面积。综合秧苗生长情况与经济效益,3月中旬移栽时,推荐D2-105,即含2个腋芽茎段与105孔穴盘的搭配,如有生产条件在1月中旬移栽,推荐D3-72,即含3个腋芽茎段与72孔穴盘的搭配。

    叶用甘薯北方越冬育苗茎段大小穴盘大小

    柘荣县太子参生物学产量与品质受海拔环境和采收期影响的研究

    蒋元斌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系统地分析和评估海拔环境及采收期对柘荣县太子参生物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太子参的标准化种植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择柘荣东源乡太阳村中、高海拔地区种植太子参,通过不同的采收期对其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鲜重、单株最大块根鲜重、单株最粗鲜块根直径、单株最长鲜块根长度、小区平均鲜参产量、小区平均干参产量等生物产量指标和水分含量、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差异。结果,试验区域中、高海拔栽培区太子参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灰分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要求,但高海拔环境有利于提高太子参的生物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不利于多糖含量的累积;中海拔地区地下 块根生物产量指标和品质成分指标的累积峰值在7月15日左右,高海拔地区地下块根生物产量指标和品质成分指标的累积峰值在7月26日左右,但两地生物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含量累积变化趋势总体相似,呈现"单峰曲线"式变化;中海拔栽培区太子参适宜采收期在7月中旬,高海拔太子参适宜采收期在7月下旬。研究结果为促进当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海拔太子参生物产量品质

    不同类型农膜使用对温室土壤养分和辣椒产量的影响

    周天美陆静李梦琳翟维杰...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温室大棚内不同类型农膜使用的残留状况,并分析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膜对土壤养分和辣椒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设不覆膜处理为对照(P1),覆0。01 mm黑色PE膜(P2)、0。006 mm黑色PBAT膜(P3)、0。008 mm 黑色 PBAT 膜(P4)、0。01 mm 黑色 PBAT65%+PPC35%膜(P5)和 0。01 mm 白色 PBAT65%+PPC35%膜(P6)等6个处理分析辣椒产量、农膜残留量和土壤养分。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膜都能够增加辣椒产量,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农膜的残留量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农膜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与不覆膜处理相比,所有覆膜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增加;P2、P3和 P4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增加,P5和P6处理的速效磷含量降低;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覆处理均能增加辣椒产量和植株鲜重,使用0。006 mm黑色PBAT膜的效果最显著;0。01 mm白色PBAT65%+PPC35%膜的残留量最大,0。01 mm黑色PE膜的降解量最多,降解率也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膜降解率、铵态氮和速效磷是影响辣椒产量最主要的因素。综合而言,温室大棚内使用0。006 mm黑色PBAT膜更有利于增加辣椒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是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可选材料。

    可生物降解膜土壤养分降解率产量

    聚乙烯(PE)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石悦琪叶广彬孙珊珊葛菁萍...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Polyethylene,PE)作为全世界使用量最多的塑料之一,因其耐磨性、高分子量和抗损坏特性而在自然环境中持久存在。PE的破裂形成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这些微塑料已大量积累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PE能够被部分降解,但在寻找能够完全降解PE的微生物或酶,以及构建更完整的PE生物降解途径方面仍需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综述PE的分类、回收技术、表征方法、以及降解PE的微生物和酶的种类,探讨了生物降解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为继续探索其降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聚乙烯微塑料表征方法微生物生物降解聚乙烯降解菌降解途径

    综合控镉技术体系对湖南中南部地区受镉污染稻田的影响研究

    匡志明王晓辉谢玉华雷梦龙...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VIP+n"综合控制镉技术体系对湖南中南部地区受镉污染的稻田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在湖南省耒阳市遥田镇连续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验,包括小区对比试验和推广示范试验。在小区对比试验阶段,我们采用了 10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比较了低镉积累水稻品种、稻田持续淹水灌溉、生石灰施用、微生物菌剂、叶面阻控剂等多种措施对减少稻田中镉含量的效果。根据这些小区试验的结果,选取3种降镉效果好,且经济可行的降镉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试验。研究结果显示,"VIP+n"控镉技术体系能够有效降低镉污染稻田中的稻谷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该技术体系使得早稻的降镉率在59。66%%~79。45%,晚稻的降镉率则在46。85%~48。23%。在各项降镉措施中,施用生石灰可以显著降低稻谷中镉含量,而单独使用低镉品种的降镉效果要显著高于单独施用生石灰。相比之下,稻田持续淹水灌溉、施用微生物菌剂和叶面阻控剂降镉效果并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VIP+n"控镉技术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湖南中南部受镉污染的稻田中稻谷的镉含量。

    稻田镉污染生石灰施用低镉水稻品种水分管理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