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3414"试验模型的四川盆地中部水稻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姚莉蔡红梅王宏刘海涛...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旨在确定四川盆地中部资中县水稻的最佳施肥量,并构建高产施肥模型.通过设置氮、磷、钾3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建立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76.纯氮施用量为215.28 kg/h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为101.40 kg/hm2,氧化钾施用量为104.14 kg/hm2,水稻最大产量为7923.56 kg/hm2;纯氮最佳施用量为196.83 kg/h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为74.81 kg/hm2,氧化钾施用量为102.90 kg/hm2,水稻最佳产量为7867.96kg/hm2.建立的肥料效应模型可在四川盆地中部类似水稻产区推广,用于水稻生产上对施肥量的预测.

    水稻"3414"试验肥料产量四川盆地盆地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施肥模型水稻生产

    中卫市退砂土地农作物复垦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郭松杜慧莹刘声锋杨万邦...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退砂地的土壤质量提升及农作物种植适宜性.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收集并分析了 8种宁夏地区广泛栽培的耐旱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了退砂耕地适生农作物对当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朝天椒和红葱在退砂地上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产值,且投入产出比大,是退砂地优先选择的作物.此外,玉米和小杂粮等作物轮作种植也显示出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的潜力.本研究为退砂地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中卫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宁夏中卫退砂地土壤朝天椒红葱土壤改良土壤肥力生态修复压砂地旱作农业水资源管理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

    1980-2022年青海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雷有宏雷占娇张莹马宁...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青海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规律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980-2022年青海境内39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及门源农业气象站所观测的青稞产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等方法,研究分析青海地区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过去43 a间,青海平均气温以0.47℃/(10a)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气温偏低,1998年是气温回升的转折点;气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整体表现为东部最高、西南和西北次高、中部和东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气温增幅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升温速率相对较大,反之则愈小.降水量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趋势为11.5 mm/(10a),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增加和减少交替出现,但无明显的规律性;20世纪80年代增幅较小,90年代增幅为负值,21世纪10年代降水量出现较大回升趋势;降水量在空间上表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总体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减少的分布格局;另外,在农牧业生产中,水热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因子,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季,水热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产利大于弊.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农牧业影响气温上升趋势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隆子县黑青稞气候适宜性分析

    普布多吉罗珍扎西拉姆周刊社...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青稞是隆子县主要种植的特色青稞品种,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于世界最大的黑青稞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34.4km2.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当地黑青稞适宜性影响,采用1961-2022年西藏隆子县气象观测资料,选取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运用统计方法研究隆子县黑青稞生长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隆子县黑青稞生长适宜性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隆子县黑青稞种植区域的海拔在3800~4200m之间,近63 a的年平均气温为5.5℃,呈显著升高趋势(P<0.001),且气温日较差变大趋势;年平均降水量为281.3 mm,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938.2 h,呈不显著升高趋势;年≥0℃和≥10℃的有效积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积温持续日数变长,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85%,适宜黑青稞生长的积温分布范围变大,气象条件适宜,可种植面积也随之增大.本研究结论可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提高黑青稞产量和品质及调整当地农业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利气象支撑.

    隆子县黑青稞气候分析适宜性

    1971-2020年松嫩平原易旱区气象因子与粮食作物的关系探究

    陈畅刘兴丽姜丽霞娄德君...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松嫩平原易旱区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基于1971-2020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气象因子与玉米、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模型,探索气温、降水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20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及各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变化不显著;生长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各月降水量呈微弱波动上升趋势;生长季及各月气温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冷(暖)年份共27 a,冷年主要集中于1970s-1980s,暖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降水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多(少)年份共24 a,主要出现于1990s以后;7月平均气温及8月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7月最低气温及9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与水稻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表明盛夏至初秋温水条件显著影响玉米和水稻产量形成;未来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条件继续呈暖湿化趋势,玉米、水稻对本地气候资源的利用仍有较大空间.

    Hurst指数气温、降水时空分布齐齐哈尔松嫩平原易旱区玉米水稻

    农药增效剂对12种除草剂物理性质的影响

    孙妍赵红盈石春玲李玉泉...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农药增效剂(主要成分为复合型改性植物油,复合型糖醇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对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异噁草松、精喹禾灵、莠去津、硝磺草酮、环磺酮、苯唑草酮和敌草快12种除草剂物理性质的作用效果,本研究测定了农药增效剂对12种除草剂一系列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种除草剂中分别添加助剂农药增效剂后,其物理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混用农药增效剂后,11种除草剂的接触角显著性降低,9种除草剂的扩展直径显著性增加,3种除草剂的表面张力显著性降低,7种除草剂在阔叶类杂草(葎草)上的最大持留量显著性增加,9种除草剂的渗透时间显著降低.由此可见,农药增效剂对12种除草剂的物理性质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增强药效的基本条件,对其除草效果的增效作用需进行进一步的生物测定来验证.

    除草剂农药增效剂农药助剂物理性质增效作用接触角扩展直径表面张力持留量渗透时间

    外来植物节节麦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进化与入侵潜力研究

    张春玲杨毅哲陈丽丽陈瑜...
    12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筑牢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节节麦大规模入侵和扩散带来的生态威胁,有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动态监测其入侵扩散趋势.基于节节麦在中国的预防和治理问题,本研究以节节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节节麦在入侵中国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利用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的现状和潜在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节节麦在中国入侵风险最高的地区,如中国中部、福建南部、广东湛江、海南、新疆西南和塔城地区、西藏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月份降水量(Bio 14)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较高的生态位稳定性表明节节麦在入侵过程中处于生态保守状态,节节麦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与本土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态位未填充导致的,入侵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只是本土生态位的一个子集.

    生态位模型生态位漂移生态位保守性入侵物种入侵阶段节节麦潜在适生区入侵风险

    畜禽粪便超高温堆肥技术研究进展

    胡军有李义勇杜建军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超高温堆肥技术在畜禽粪便处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潜力.通过分析超高温堆肥中试研究、超高温堆肥工程案例和超高温堆肥产物的质量及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外源供热和超嗜热菌剂添加是实现超高温堆肥的关键因素,其中超嗜热菌剂的添加尤为关键.研究表明,超高温堆肥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种类的畜禽粪便处理,具有经济可行性.同时,超高温堆肥的产物符合中国有机肥料标准,并在种植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然而,超高温堆肥的微生物菌株资源挖掘利用和超高温堆肥产物的大田应用示范等工作仍有待开展.

    畜禽粪便超高温堆肥中试研究工程案例堆肥化产品超嗜热菌剂外源供热有机肥料标准推广应用

    调味菜产品的工艺优化

    马天娇康怡刘晋崔燕...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调味菜产品风味,提高产品品质,对调味菜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以新鲜蔬菜和食用菌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确定了调味菜产品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以萝卜、根用芥菜、黄瓜、竹笋、辣椒等蔬菜为原料制作酱腌类调味菜,以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为原料制作食用菌类调味菜,最佳的咸酸组合度、搅拌工艺和杀菌工艺参数为:搅拌时间30 min,pH≤4.6,氯化钠含量≤7%,蔬菜类产品巴氏杀菌温度89℃±1℃,杀菌时间30 min,食用菌类产品杀菌釜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污染物限量等指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且具有原料应有的色泽和独特味道,爽脆适度,咸酸适口,风味良好.通过优化调味菜产品加工工艺,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其他蔬菜和食用菌的优质加工具有借鉴意义.

    蔬菜食用菌调味菜感官评价工艺优化

    5个宽体金线蛭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SNP分析

    高凯利马学艳王海华李涵...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群体的遗传特征,本研究使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法对5个地点的宽体金钱蛭(W.pigra)群体(江西抚州AH、安徽太和TH、江西南昌JX、山东微山WSH、山东济南JN)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群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宽体金钱蛭种群可追溯至3个不同的种群来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AH种群与TH种群存在部分分支交叉,JX种群、WSH种群和JN种群单独成支.5个群体的成对FST值在0.03~0.20之间,群体两两之间遗传距离在0.03~0.22之间,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3974~0.004131,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含量在0.16~0.20,观测杂合度(Ho)含量在0.18~0.27,近交系数(F)的含量值为-0.07912~0.09063,宽体金钱蛭5个群体有比较低的遗传多样性.Tajima's D值均值为正值,即群体处于稳定状态.群体间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群体间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推测可能是宽体金线蛭在养殖过程中进行了频繁的苗种移养或亲本引种.

    宽体金线蛭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群体遗传学遗传育种系统发育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