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华南晚籼杂交稻叶片SPAD值一般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华南杂交水稻的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以华南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个籼稻不育系和6个籼稻恢复系配置了 18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种及其亲本叶片SPAD值移栽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于幼穗分化期(栽后43或50 d)达到最低点,始穗期(60 DAT)后快速下降.不同组合以及同一组合在不同发育时期叶片SPAD值存在较大差异.灌浆结实期至蜡熟期,'荣丰A'、'五丰A'、'华占'和'广恢308'及其相应组合叶片SPAD值下降较快,而'明恢63'和'桂99'及其相应杂交组合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SPAD值,并与亲本SPAD值一般配合力的动态变化相一致.除分蘖始期叶片SP4D值以特殊配合力为主外,达70.76%,其余发育阶段叶片SPAD值均以一般配合力起主导作用.杂种叶片SPAD值在生殖生长阶段的遗传力(21.90%~63.89%),显著高于其营养生长阶段的遗传力(8.02%~14.79%);其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始穗期至抽穗扬花期的显性或/和上位性效应增大,达18.37%和22.02%.发育前期和中期,叶片SPAD值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后期则较大地受到环境条件影响.

    杂交稻SPAD值一般配合力遗传效应动态变化

    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试验分析

    左雪倩谭静邓伟徐雨然...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云南籼稻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性强以及米质优良的杂交籼稻品种,加速育种进程和成果转化,以'凌禾优78'为对照,通过品种试验,对8个杂交籼稻参试品种的产量、田间表现、抗病性及米质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云两优252'外,其余品种综合性状优良,2021年和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10000 kg/hm2以上,比CK增产5%的品种有5个,生产试验产量均高于9800 kg/hm2,其中'云两优9801'产量最高,比CK增产8.8%以上;米质分析结果表明,'云两优2198'的米质为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普通标准,'云两优42'、'云两优9801'、'云两优9802'、'云两优9803'、'玉龙优和占'、'华中优9326'两年米质均达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标准;'云两优252'产量为9730.95 kg/hm2,低于CK,其米质为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普通标准.因此,'云两优42'、'云两优9801'、'云两优9802'、'云两优9803'、'玉龙优和占'和'华中优9326'为优质品种,'云两优2198'是高产稳产品种.推荐以上7个品种进行审定,该研究为水稻品种审定和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依据.

    水稻杂交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抗病性米质

    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张喜娟王文龙孟英唐傲...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以'龙粳21'和'龙稻18'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水直播、旱直播和插秧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抗倒伏特性.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的抗倒伏特性有显著影响,但两品种表现不一致.其中,'龙粳21'N1至N4节间的倒伏指数为插秧>水直播>旱直播,单茎抗推力为旱直播>插秧>水直播.'龙稻18'N1、N3和N4节间的倒伏指数为插秧>旱直播>水直播,N2节间为旱直播>插秧>水直播,单茎抗推力均为水直播>插秧>旱直播.相关分析表明,提高寒地水稻抗倒伏能力应适当降低株高、重心高度和N1、N2节间的长度,不宜攻大穗.在寒地稻区,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及合理地构建多穗和小穗的群体结构,既利于直播稻获得较高的产量,也有利于提高抗倒伏性.

    寒地水稻种植方式倒伏指数单茎抗推力

    盐胁迫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巨亚雯徐蓬陈亚丽付佑胜...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明确内生真菌发酵液与盐胁迫互作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淮麦44'为材料,开展室内发芽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获得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数据.结果表明低盐浓度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高盐浓度抑制其萌发与生长.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胚根长、胚芽长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幼苗的鲜干重及地上株高和地上鲜重表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喷施10%内生真菌发酵液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干鲜重、胚根长以及幼苗地上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液能促进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从而提高小麦耐盐性.

    小麦内生真菌发酵液盐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促进作用

    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不同使用方式及用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李可顾大路杜小凤蒋伟勤...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在小麦上不同使用方式及用量的效果,以'淮麦139'为试验材料,采用每公顷施药量为22.5、45、67.5、90 g 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以清水为对照(CK),通过拌种以及分别在拔节期、始穗期叶面喷施的方式,研究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对小麦的最适用量范围和最适使用技术.结果表明:相较于各自CK,45g/hm2和67.5g/hm2使用量下无论是拌种还是叶面喷施,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拌种方式下67.5 g/hm2获得最高产量,增产8.4%,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容重增加6.89%、7.8%、1.8%;在拔节期和始穗期叶面喷施,均以施药量为67.5 g/hm2的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增产11.8%、14.04%,始穗期喷施方式下千粒重显著增加10.15%.这说明45 g/hm2和67.5 g/hm2 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通过增加小麦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和籽粒灌浆能力,增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小麦抗逆能力,为产量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因此,不同使用方式配合相应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用量均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且以施药量67.5 g/hm2的增产幅度最大,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叶面喷施效果优于拌种.

    0.02%二氢卟吩铁可溶粉剂小麦使用方式用量

    优良玉米自交系'浚696'的选育与应用

    苏玉杰张晓春程建梅张素芬...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优异玉米自交系改良及其选育杂交种、玉米种质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以国内自交系'自340'与国外杂交种'X1132X'的优良单株(S1)回交构建基础材料,利用优系聚合和高大严选育方法经过7代自交培育出优良多抗玉米自交系'浚696'.该自交系抗粗缩病、茎腐病、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多种病害;果穗筒形、大小均匀一致,穗行数18-20行;株型紧凑,配合力高,制种产量高,适应性广.利用'浚696'自交系组配育成的'永优1573'和'永优1583'两个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这两个新品种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区域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玉米自交系'浚696'优系聚合

    2种不同种衣剂对玉米'黑糯100'生长状况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武奕彤吕陈生刘亚冬李开叶...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选择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2种内吸性农药作为玉米种衣剂,探究了种衣剂对玉米乳熟期果穗鲜重,不同生长时期各部位鲜重的影响,以及对玉米植株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推荐使用剂量(6mL/kg种子),种衣剂对玉米植株各部位鲜重的影响主要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相比对照处理,噻虫嗪和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混剂处理明显降低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各部位鲜重,乳熟期时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种衣剂能增加果穗鲜重,但增加效果不明显.种衣剂处理均促进植株叶绿素的合成,且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混施较单施噻虫嗪玉米叶绿素含量更高.单施噻虫嗪和噻虫嗪与苯醚甲环唑混合施用均会引起玉米叶片中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的提高,使叶片GSH和MDA含量降低,说明在本试验施用的种衣剂剂量胁迫环境下,玉米叶片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作出应答,调节细胞的代谢过程,使玉米植株正常生长.

    噻虫嗪苯醚甲环唑玉米种衣剂叶绿素抗氧化防御系统

    播种量对甘蓝型油菜直播栽培成株数及产量的影响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周炜华...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不同播种量下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变化,明确常规油菜和杂交油菜最佳播种量.以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播种量7个处理,分析播种量与成株数量、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成株数量和产量有显著影响,随播种量增加油菜成株数量升高,产量先增后减;播量在B2处理(3.0 kg/hm2)时常规和杂交油菜产量最高,分别为2569.51 kg/hm2和2874.86 kg/hm2,在B6处理时两者产量相当,平均为2418.25 kg/hm2;常规油菜产量与角粒数(0.6871**)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油菜产量与主花序长度(0.6275**)呈极显著正相关;菜籽品质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与播种量无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最宜播种量为3.00 kg/hm2.

    播种量成株数杂交油菜常规油菜产量

    新疆南疆棉花"干播湿出"种植技术应用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王一琪张文太田长彦买文选...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棉花是新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而南疆又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疆的80%.长期以来,南疆棉区普遍采用"湿播干出"的种植模式,即除了在棉花生育期进行常规灌溉外,还需要进行冬灌和春灌,起到压盐、提高播种期土壤墒情和改善土壤水分的作用.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南疆棉区开始尝试采用北疆"干播湿出"的栽培方式种植棉花,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通过文献综述,探讨造成南疆推行"干播湿出"栽培方式不力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

    南疆棉花干播湿出节水控盐解决策略

    低温胁迫对石榴光合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关思慧柴亚倩杨元玲刘慧英...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理水平分析低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石榴幼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筛选低温对石榴影响的代表性评价指标,为石榴抗寒性育种研究和抗寒性评价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喀什酸石榴(抗寒性强)和突尼斯软籽石榴(抗寒性弱)2个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通过人工模拟低温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中设置5个温度水平的处理2、4、6 d,探究低温处理期间对2种石榴幼苗叶片光响应曲线(Pmax、AQY、LCP、LSP)、叶片水分饱和亏(WSD)、活性氧自由基(H2O2、O2)和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APX)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种石榴的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叶片水分饱和亏、H2O2含量和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抗寒性筛选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为 H2O2=SOD>LSP>POD>LCP>Pmax>O2->WSD>AQY>CAT>APX.综上,低温胁迫使2种石榴光合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光合速率降低,同时受到氧化损伤,抗氧化系统对低温胁迫做出响应从而抵御活性氧的积累对细胞膜质过氧化造成的伤害,以维持抗氧化酶系统的稳定,降低膜透性损伤.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比发现,低温胁迫下维持光合作用或积累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喀什酸石榴品种较突尼斯软籽石榴抗寒性强的原因.

    石榴低温胁迫光合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