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M真菌对连作土壤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睿崔泽远李志耿贵...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生物防治是作物连作障碍防控的重要途径之一。AM真菌能够和多种作物形成共生关系,可以有效缓解作物连作对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植物生长的胁迫作用。为了更好的在实践应用中发挥AM真菌对连作障碍的改善作用,分别系统的总结了在连作条件下和接种AM真菌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及两种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胁迫或缓解作用,在连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且伴随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失衡,连作造成对下茬作物的自毒作用,也严重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而AM真菌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在以上几个方面起到缓解作用。同时根据目前AM真菌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并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提出加强菌株的纯培养技术仍是关键的一步,并且做好作物基因型与AM真菌菌株的筛选,让二者有更优的兼容共生效果。

    AM真菌连作障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乔月胡诚万建华徐化林...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应用,在湖北当阳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常规施肥(T1)、常规复合肥+3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T3)、生物炭基肥(T4)、水稻专用配方肥(T5)及不施肥(CK)共6个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呈现为T4>T5>T3>T2>T1>CK,与T1处理相比,T2~T5处理分别增产4。27%~19。27%;在相同施氮处理下,T2~T5处理氮素累积量较T1处理增加了4。08%~32。03%,T2~T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氮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较 T1处理分别增加 1。96%~9。15%、11。26%~44。86%、4。26%~19。27%、16。23%~72。79%、7。80%~61。22%;在相同施磷处理下,T2~T5处理磷素累积量较T1处理增加了 4。60%~26。67%,T2~T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磷量、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较T1处理分别增加4。28%~19。27%、3。33%~10。00%、12。48%~71。90%。在氮磷钾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且具有缓释性的肥料进行基施,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不同肥源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养分吸收生物炭基肥氮肥偏生产力

    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张杉王培营江晓东蔡春昊...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麦类作物籽粒的灌浆特性,以小麦品种'宁麦13'、大麦品种'龙啤1号'和青稞品种'昆仑15号'为试材,利用Logistic模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分析了 3种作物粒重增长进程和灌浆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大麦和青稞千粒重分别为51。60、49。01、46。43g/(1000grain),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麦籽粒有效灌浆时间为45。89 d,分别比大麦和青稞长9。84 d和3。59 d(P<0。05);小麦粒重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大麦和青稞,青稞与大麦无显著性差异。大麦籽粒平均灌浆速率为1。37g/(1000grain·d),高于小麦和青稞18。10%和24。55%(P<0。05);大麦籽粒粒重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小麦和青稞,青稞与小麦无显著性差异,但大麦在快增期灌浆速率下降最快。可见,小麦与大麦、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大麦与青稞之间粒重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籽粒的灌浆速率。

    麦类作物Logistic模型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千粒重

    药剂拌种对沿淮地区迟播小麦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邵文奇董青君董玉兵钟平...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播期延迟易使小麦产量下降,为了探讨药剂拌种对迟播小麦的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不同药剂拌种处理,调查分析了小麦生长素质、籽粒产量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药剂拌种能提高小麦成苗率;降低麦苗高度,增加叶龄,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可以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大穗比例,具有增产效应。其中药剂Y3表现最优,与对照处理比较,成苗率提高了 2。1个百分点,在越冬前使小麦株高降低11。9%,叶龄增加16。4%,茎基部宽度增加58。2%,地上部及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8%和45。9%;分蘖能力显著增强,有效穗数增加12。4%,穗粒数及千粒重得到提高,产量增加19。4%。综上表明,在小麦迟播情况下,使用药剂Y3拌种可以增强小麦生长素质,实现稳产增产。

    小麦迟播拌种壮苗效应产量

    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

    田宏陆姣云张鹤山熊军波...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其种子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以'江夏'扁穗雀麦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0、50、90、130 mg/kg),研究植株生长、种子产量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植株高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除50 mg/kg的烯效唑对生殖枝数有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处理对植株第二节长、茎粗、分蘖数和生殖枝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扁穗雀麦的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均表现为增加,但只有50 mg/kg处理下各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90 mg/kg烯效唑处理可显著增加扁穗雀麦种子活力指数(P<0。05),但所有处理对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高度与倒伏率、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产量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50 mg/kg烯效唑,扁穗雀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508。31 kg/hm2,较对照增加13。63%,差异显著(P<0。05)。

    扁穗雀麦烯效唑农艺性状种子产量萌发特性

    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

    赵树政杨美丽鹿红卫苏玉杰...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更好的为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玉米杂交种'永优1573'、'永优158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花丝日吐丝数量和吐丝长度、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和授粉果穗穗部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玉米杂交种日吐丝数量呈快增-慢增的变化趋势,日吐丝长度峰值在吐丝第2天。随着吐丝日数增加,授粉后果穗的穗长、穗粗、穗粒重和结实率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其中穗粗峰值出现在吐丝第4~5天,穗长、穗粒重和结实率峰值均出现在吐丝的第6~7天,品种间有差异;吐丝第1~4天授粉百粒重均高于对照,有秃尖且逐日减小。研究结果所反映的花丝活力及其授粉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无论在玉米高效育种还是在大田生产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而实现高产的育种目标。

    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结实性动态研究

    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综合评价新疆喀什地区复播谷子品种

    高强张龑路子峰严青青...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新疆喀什地区复播种植的谷子新品种,同时为谷子品种筛选提供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以'冀杂金苗'、'豫谷18'、'陇谷32'、'陇谷29'、'陇谷23'共5个谷子品种为试材,选择11个评价指标(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株草重、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米率、抗倒伏、谷瘟病),利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采用D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谷子品种的抗倒伏性、谷瘟病对谷子品种的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0。6191和0。2327,'豫谷18'和'冀杂金苗'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但'豫谷18'的产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排在最后一位,'冀杂金苗'产量排在第三位。'冀杂金苗'(0。7468)综合性状稳定,产量中上,为3906。75 kg/hm2,适宜在喀什地区复播种植推广,替代'豫谷18'。

    喀什地区复播谷子DTOPSIS法熵值综合评价

    甘蓝型油菜'秦优1618'的抗倒特性研究

    张忠鑫王学芳张耀文关周博...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创制、选育抗倒性油菜新种质及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以'秦优1618'和'秦优7号'(CK)为试验材料,从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等方面综合解析'秦优1618'的强抗倒特性。结果表明:'秦优1618'成熟期茎秆木质素含量(20。35%)、粗纤维素含量(28。19%)、主茎平均抗折力(95。99 N/mm2)均极显著高于CK,穿刺强度(83。1 N/cm2)显著高于CK,特别是其主茎中上部位(60~80 cm)的抗折力优势明显;同时具有较合理的株型结构和较发达的根系:株高适宜(168。5 cm,较CK低11。6 cm)、分枝部位较低(64。2 cm,较CK低9。9 cm)、分枝数较多(7。2枝)、茎秆实心率高、主花序较长、角果数较多;终花期时其根茎粗与CK差异显著。'秦优1618'在上述各方面都有较突出的抗倒性表现,综合考量植株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等指标而非单一指标,是选育抗倒性油菜新品种的重要方向。

    '秦优1618'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茎秆特性株型结构根系性状

    优化施肥调控对连作烤烟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

    查宏波赵芳吕家锋龚林...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昭阳烟区不同连作年限烟地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通过小面积同田对比优化施肥调控试验,分别对连作3、6、9年及轮作烟田,处理采取移栽时30%复合肥+氯化钾穴施,70%复合肥环施,团棵追施硝酸钾、硫酸钾、硫酸镁的施肥方式;同田对照采取移栽时复合肥环施+团棵追施硝酸钾、硫酸钾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调控处理可以改善连作烟地烟株农艺性状,增强烤烟抗逆性,降低病害发生,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改善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烤烟优化施肥连作农艺性状产质量

    '黄花佑'和'金锤'番木瓜贮藏期品质、贮藏特性及转录组分析

    杨敏周陈平李庆萌邝瑞彬...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不同品系番木瓜果实硬度差异的原因,为番木瓜采后品质调控、贮藏和保鲜提供新思路。以同一遗传背景下的番木瓜优系'黄花佑'和'金锤'果实为材料,分别对两者在贮藏期的品质、贮藏特性和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黄花佑'失水率高于'金锤',出现皱皮、果肉细胞膨大的时间也比'金锤'早。'金锤'果实在采后贮藏12 d内硬度明显高于'黄花佑'。'黄花佑'和'金锤'的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在贮藏的第7天和10~12 d达到峰值,都有较好的品质。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黄花佑'和'金锤'采后贮藏期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乙烯途径上明显富集,'黄花佑'中乙烯的合成及信号启动早于'金锤'。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与转录组结果一致。乙烯含量检测结果也与差异基因表达、果实硬度变化和可食用时间一致,乙烯利处理可使'金锤'果实正常软化。'黄花佑'和'金锤'两个番木瓜优系都有较好的果实品质,两者的果实硬度差异与乙烯信号途径密切相关。'黄花佑'在贮藏一周内销售完为宜,'金锤'果实硬度高,适合长距离运输,有更好的应用潜力。

    番木瓜果实硬度贮藏转录组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