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生与绿肥轮作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于淑慧朱国梁牟小翎董浩...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在冬春裸地上种植绿肥对后茬作物春花生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山东地区春花生等冬闲田建立一种合理的轮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了春花生—冬闲田、夏花生—冬小麦、春花生—二月兰和春花生—毛叶苕子4种轮作处理.结果表明:种植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绿肥作物,可促进后茬作物花生氮磷钾养分增加,二月兰增加程度高于毛叶苕子.种植二月兰和毛叶苕子绿肥作物,可提高后茬作物花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在0~20 cm土层中,2021年,与春花生—冬闲田相比,春花生—二月兰、春花生—毛叶苕子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升高了 4.70%、6.14%,在20~40、40~60 cm 土层中也表现出相似趋势,2022年与2021年相比,表现出相似规律;与春花生—冬闲田相比,春花生—二月兰处理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了 5.71%、8.98%、7.22%和7.72%,春花生—毛叶苕子处理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加了 4.54%、14.91%.可以利用春花生种植期间的冬春裸地种植一季冬绿肥,促进后茬作物养分积累量增加,改善土壤肥力.

    春花生二月兰毛叶苕子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杨庆楠高士军张何普徐金忠...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及对次降雨的响应情况,以期为研发秸秆覆盖关键保护性利用技术提供水热理论基础.借助野外定位含水率温度监测仪,每60 min反馈一次监测数据,持续监测和记录秸秆覆盖后和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受次降雨影响大,土壤温度受空气温度影响大.(2)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3)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呈现"几"字形变化趋势,次降雨对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补给存在滞后期,含水量升高后可维持一段时间,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保持高含水量不变的时间越长.(4)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越接近地表,土壤温度浮动变化越剧烈,但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浮动幅度小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有较好的保温保墒效果,使土壤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减小.

    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传统耕作

    鸟粪石结晶反应在香蕉秸秆堆肥中的试验研究

    滕青林炫洁刘维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蕉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往往被农户直接丢弃而造成环境污染,为促进香蕉秸秆的循环利用,在香蕉秸秆堆肥过程中添加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钾,将香蕉秸秆制成含有磷酸铵镁的优质肥料,实现其资源化.试验设2个处理,空白组(香蕉秸秆+EM堆肥菌),试验组(香蕉秸秆+EM堆肥菌+氯化镁+磷酸二氢钾),每个处理3个平行.结果表明:堆肥结束时,试验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养分含量,空白组和试验组的碱解氮含量分别为996.8 mg/kg和1974.0 mg/kg,试验组的碱解氮含量约是空白组的2倍;空白组和试验组的有效磷含量分别为0.53 g/kg和12.03 g/kg,分别占全磷含量的7.91%和38.35%.在香蕉秸秆堆肥中添加氯化镁和磷酸二氢钾可以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增加堆肥产品中氮磷的含量,能有效实现香蕉秸秆的资源化.

    香蕉秸秆鸟粪石堆肥养分有机肥

    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邓博郭澎卫磊嘉陈上茂...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和旱田)下,外源添加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生石灰(1 g/kg)、黄腐酸(10 g/kg)、鱼塘底泥(250 g/kg)和生物炭(15 g/kg)4种外源添加物,分析其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外源添加物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旱田>林地>水田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呈耕作层水田>旱田>林地、犁底层旱田>水田>林地的趋势,速效钾含量无明显规律.具体而言,生石灰对碱解氮无显著影响,但使速效磷平均增加14.87%,速效钾平均减少6.19%.黄腐酸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却导致速效磷平均下降16.36%和速效钾平均下降12.94%.鱼塘底泥显著提高了林地、水田和旱田的土壤速效养分,其中碱解氮平均增加57.68%,速效磷平均增加170.16%,速效钾平均增加20.05%,这表明鱼塘底泥不仅直接提供速效养分,还能促进微生物生长,间接提升土壤肥力.生物炭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各土样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89.80%和65.02%.综上所述,4种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有显著差异,其中生物炭和鱼塘底泥的施用对提高土壤肥力尤为有效.

    外源添加物土壤速效养分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

    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西秦岭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罗莉李晓丹刘学录刘星雨...
    10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西秦岭区域生境质量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解决该区域生境质量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国土空间问题.本研究借助InVEST,利用生境质量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西秦岭三县区秦州区、康县、碌曲县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西秦岭近30a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1)西秦岭东北部耕地面积降幅明显;南部和西部以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为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2)西秦岭东北部、南部生境主要变化是由较高向高等级生境过渡,而中、较低等级生境向低等级生境过渡;西部主要是由较高向中等级生境变化,较低向低等级转化的过程,整体生境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西秦岭东北部、南部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西部土地利用程度与生境质量呈正相关,且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集聚性先增强后减弱.(4)30a来,西秦岭生境退化度一直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北部、东部及南部高,西部和西北部低.对西秦岭近30 a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评价,为西秦岭生境质量提高、土地资源保护、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生境质量土地利用变化西秦岭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湖北襄阳地区水稻落粒、杆枯等不正常生长现象的解析

    杨小林薛敏峰张舒李进波...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襄阳地区是湖北省重要的粮仓地,稻-麦轮作是当地主要的栽培模式.农户多年自留种后水稻生产上出现落粒和穗腐,为了探讨引起水稻不良生长的原因,进行现场取样和调查分析.采用形态特征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市场所购'黄华占'作对照、经41对水稻分子特异性标记检测,以及使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学药剂对分离到的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病样分离获得4种致病菌,分别为稻黑孢菌、层出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显示农户连续6年自留的'黄华占'种子未发生变异,连续6年自留的稻种播于免耕田中,所获的稻谷有12个指纹不同于对照,表明自留6年的'黄华占'稻种在田间生长中出现变异;70%唑醚·丙森锌WG和23%醚菌·氟环唑SC对致病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多年连续留种会引起稻种生命力衰减,导致田间水稻长势衰弱,易遭受病害侵袭,出现异常生长现象.正确用种、科学管理及适期药剂防治是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襄阳麦茬稻区水稻自留种自落粒穗腐病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肖鸿勇王丽红阴长发黄建华...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病原菌和发病症状;从发生条件、传播途径及流行时间和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芝麻茎点枯病的流行规律;从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轮作等方面介绍了芝麻茎点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杀菌剂对病菌抑制作用测定和农药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应在以选用抗病品种、科学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土壤消毒、种子处理、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控模式,既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芝麻茎点枯病菜豆壳球孢发病症状流行规律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2种药剂在海南不同季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韩冬银李磊朱俊洪符悦冠...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弄清冬季施用药剂防治海南红火蚁能否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比了 0.6%高效氣氰菊酯粉剂与0.08%茚虫威饵剂2种药剂在冬、夏季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药后时间、季节差异、药剂种类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均影响明显,冬季于药后7~30d范围,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0.08%茚虫威饵剂,夏季于药后15~45 d范围,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蚁巢防治效果高于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08%茚虫威饵剂冬季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增加而上升,药后45 d最高(82.03%),夏季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15 d达92.49%,与30、45 d无显著差异;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冬季的下降速度慢于夏季.2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0.08%茚虫威饵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除药后7 d外,冬季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夏季;0.6%高效氣氰菊酯粉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7~30d内无明显差异,但在45 d时冬季(97.86%)明显高于夏季(80.57%).综上,海南冬季天气晴好,且气温在13~21℃时,可选用0.08%茚虫威饵剂或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实施防控,防控后防控效果的评价延后至药后30~45 d 开展.

    红火蚁海南不同季节防控效果

    云南昭通市2021年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及物理防控效益分析

    周光信马永翠任佳昕盛亦伟...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入侵以来就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明晰昭通市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2021年对云南省昭通市草地贪夜蛾成虫动态进行全年定点监测,并建立防控示范区对防控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昭通市的草地贪夜蛾成虫于3月1日起开始陆续出现;出现时序由西南向东北发展;(2)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主要集中在巧家县、鲁甸县、永善县、彝良县、昭阳区和大关县;(3)昭通市西南部巧家县和永善县4-6月为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最多时期,鲁甸县、彝良县、昭阳区8月出现大量草地贪夜蛾迁入;(4)性诱、灯诱、性诱+灯诱混合防控的物理诱控方式能够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减少玉米产量损失,其中性诱+灯诱混合防控方式效果最为显著.

    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动态物理诱控云南昭通

    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等级预报

    刘伟王慧敏孔德胤苏元红...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00-2021年河套地区向日葵菌核病中心菌株的出现期、始盛期和发生程度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向日葵菌核病发生周期和程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菌核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降水量、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对菌核病的发生时间和程度也有重要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建立3个预测模型,均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历史数据拟合效果较好,2021年的测试结果较好,2022年投入实际业务运行.

    向日葵菌核病气象条件预测方法气象等级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