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能源
中国能源

张建民

月刊

1003-2355

zgny3816@sina.com;zhangjianm@263.net

010-63908433、6390847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718室

中国能源/Journal Energy of China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8年,系全国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办刊宗旨:宣传我国能源领域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关注能源热点领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能源企业改革及上市公司运作经验;传播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及能源市场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吕世明王仲颖
    1页

    信息动态

    5页

    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形势

    6-7页

    基于负熵视角的广义净能源经济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闫君付毕安姚明涛冯连勇...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理论、新方法.古典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牛顿力学等传统科学规律基础上,在与科学的结合方面存在一定偏差.能源经济研究融合了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生态经济学等多学科.本文主要阐述了能源的分类和层次、能源在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负熵以及净能源理念、广义净能源概念;在国际上关于生物物理经济学研究的启发下,提出了广义净能源经济理论及其内涵思想,以期服务于新时代民族振兴之中国经济发展.

    净能源能量能源经济负熵

    全球甲烷控排对我国的启示

    马占云李照濛刘舒乐营娜...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6%,仅次于二氧化碳.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甲烷控排对于各国达成气候目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附件1国家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信息通报(NC),以及中国最新的国家信息通报和两年更新报(BUR),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甲烷排放现状、来源特征和政策措施(P&M)以及甲烷减排效果和目标.分领域归纳总结了主要附件1和非附件1国家在能源、农业和废弃物三个领域的主要减排政策和措施,分析了我国甲烷排放现状、控排政策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国际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甲烷控排的启示.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甲烷排放规律与全球基本一致.现阶段甲烷控排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政策体系都需要进一步攻关健全,核算方法学及监测规范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加大控排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甲烷减排.

    温室气体甲烷控排甲烷监测

    湿地碳汇开发利用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

    张称意李贵才胡国权曹云...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碳汇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已将湿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作为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对湿地的广泛定义,针对当前湿地碳汇利用的几个热点问题,阐述了水湿条件是湿地碳汇形成的驱动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分析了库差法进行湿地碳汇计量应注意的甲烷排放、碳库测定误差大、水平通量计算等问题;概括了项目级别湿地碳汇利用的独特之处,诸如:基准情景、额外性、GHG泄漏等;也提出了将湿地碳汇纳入自愿减排市场或抵扣强制减排量,仍需制定可执行的政策与技术规范的建议,以及湿地碳汇计量与核查可靠而易行的方法.

    湿地碳汇库差法项目碳汇碳汇交易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政策分析与建议

    王震李楠王萌荆延妮...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部分近海固定式风电可实现平价上网,漂浮式风电进入工程化,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活跃.海上风电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系列举措协同发挥效能,促进产业集聚,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梳理了我国当前海上风电产业政策框架,从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企业扶持、科研支持、电力系统、金融服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导向,针对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布局、组织模式、产融结合等问题,提出了优化场址和产业布局规划与配套政策、促进漂浮式风电产业链的垂直和水平协同整合,加强绿色金融创新支持的政策建议.

    海上风电产业政策可再生能源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预估现状及展望

    吴佳闫宇平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减缓"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双碳"目标,对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变化预估可为区域级能源发展规划和电力运行提供科学指导.然而,目前的研究还缺乏高时空分辨率结果的支持,导致精细化预估尚未开展,并且已有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难以给出较为精确的结论.本文综述了"双碳"背景下,风能、太阳能资源预估的重要性、技术瓶颈、最新结果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风能、太阳能资源的短期服务能力、中长期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预估技术水平、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以助力实现"双碳"愿景.

    气候变化风能太阳能资源预估技术服务保障

    "双碳"目标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魏炜周佃民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行业是中国制造业中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本文意在阐述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技术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钢铁工业碳排放、钢铁制造工艺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钢铁转型趋势的分析,预示着中国钢铁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废钢回收与电炉工艺、再电气化、氢冶金以及资源循环与副产品、碳捕集及利用,是钢铁工业转型路径中的主要工艺大类,而"用能结构优化"是未来重要方向之一.本文认为:在"双碳"目标下,除了冶金工艺本身的变革,清洁能源产业作为支撑钢铁行业减碳的手段,将会越来越重要.

    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碳达峰路径优化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

    高晗博严坤吕一铮张冰倩...
    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工业园区个性共性兼具、千园千面,做好碳达峰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园区发展特点,提出做好碳达峰路径规划要明晰物理空间、管理范围、经济统计、物质能量流分析等四大边界,从多流多过程和系统视角建立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认知链,揭示园区经济-能源-土地-碳排放多要素相互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地定产、以产见碳、以碳优产"的园区碳达峰"十二字方针",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选择四个园区开展了实证研究.实证应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十二字方针"的可行性,为更多园区科学制定碳达峰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工业园区碳达峰"以地定产、以产见碳、以碳优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