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能源
中国能源

张建民

月刊

1003-2355

zgny3816@sina.com;zhangjianm@263.net

010-63908433、6390847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718室

中国能源/Journal Energy of China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8年,系全国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办刊宗旨:宣传我国能源领域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关注能源热点领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能源企业改革及上市公司运作经验;传播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及能源市场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中国能源》编辑部
    1-2页

    "十三五"中国光伏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胡润青任东明孙培军
    7-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发电项目清洁环保、收益稳定、适用地区广.在相关部门积极倡导和协调下,光伏扶贫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精准可持续的创新扶贫模式,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梳理分析了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和要点,总结了光伏扶贫建设的进展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介绍我国光伏扶贫工作在政策设计、组织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可为我国以及全球的减贫工作提供参考.

    光伏扶贫政策进展和成效经验和启示

    "十四五"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展望

    周伏秋邓良辰王娟
    13-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市场投资需求的角度,探究了"十四五"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重点探讨了节能服务、综合供能服务、智慧能源服务的市场投资需求;从多方面分析了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设性建议.

    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投资需求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碳循环经济"理念对我国能源转型的借鉴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王兆新...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G20领导人利雅得峰会核可沙特阿拉伯所提出的碳循环经济(Circular Carbon Economy)理念及其有关碳的减少、再利用、循环利用和消除(4R)框架."碳循环经济"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管理碳排放,以此实现持久安全的能源市场,推进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对碳循环经济理念进行了剖析并指出,我国目前在工作实践中采取的部分对策措施非常契合碳循环经济理念.在未来面临环境污染治理、碳达峰等多重发展需求的现实下,我国应当积极借鉴碳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动节能优先,转变能源结构,加快推动化石能源的低碳化转型.

    碳循环经济碳达峰能源转型

    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分析与促进"双循环"发展的启示

    冯烽
    21-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增长是驱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效减缓了能源需求的增长;能源强度的下降为抑制能源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源消费结构的节能效应尚不明显;城镇化和居民消费升级加剧了终端能源消费的攀升.建议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普及居民用能智能化,以助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双循环LMDI模型

    "十三五"我国建筑领域煤炭消耗总量计算研究

    刘常平张时聪杨芯岩徐伟...
    28-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分析建筑领域煤炭消费总实物量,对于降低建筑领域煤炭消耗并制定中长期规划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等公开数据,通过计算研究得出"十三五"期间建筑领域煤炭消耗总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准确性校验.通过计算结果可知,我国"十三五"初期煤炭消耗量为8.74亿t,2020年煤炭消耗量为8.81亿t,"十三五"期间建筑领域累计煤炭实物消耗量44.22亿t,2020年电力煤炭消耗5.30亿t,城镇供暖煤炭消耗1.86亿t,农村散煤消耗1.65亿t.

    建筑煤耗电力煤耗供暖煤耗炊事煤耗

    国内外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钟财富
    34-3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氢能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是当前氢能利用的重要场景之一,也是除了交通以外,氢能通过燃料电池形式利用的主要方式.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及热电联产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发展现状.通过经济性分析,对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在日本、美国和中国中长期发展的经济性与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分布式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日本和美国,将逐渐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市场推广条件,国内则只有大型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在远期能展现出一定的经济竞争力,并需要国内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不断缩小差距,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氢能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经济性分析

    美丽中国情景下能源体系模拟研究

    王利宁潘勋章戴家权向征艰...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应用能源系统分析模型(GCAM)模拟基准情景与美丽中国情景,探索实现美丽中国对我国能源体系的新要求.研究发现,清洁低碳多元的电力体系是美丽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特征,新技术和新模式将推动终端电气化水平更大幅度提升;美丽中国情景下一次能源需求将更低,现代能源体系建成将更早,能源自主性将更强;美丽中国建设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美丽中国能源体系的七大举措:保障充足高质的能源供应,保持能源体系具备经济竞争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建立高效智能的能源体系,解决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增强能源民生保障能力,以及打造一批世界级能源企业.

    美丽中国能源体系能源系统分析模型生态文明建设清洁低碳

    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区域协调问题研究

    娄伟李萌
    44-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与负荷的逆向分布,决定了区域协调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价值,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特征也要求扩大区域协调范围,以保障电网安全.要深化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区域协调工作,需要从供需空间、协调意愿、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平台支撑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着手,构建"六位一体"可再生能源电力区域协调长效机制,打破由地方保护主义、市场机制不完全、行政手段干预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形成的省际壁垒.

    可再生能源电力区域协调就地消纳西电东送

    基于LCOE模型的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分析

    吴睿张健赵长红袁家海...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资源潜力大,将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本已成为决定海上风电未来发展规模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构建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模型,对不同海域及省份的海上风电进行经济性评价,研究"十四五"末期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25年,福建、浙江、江苏可实现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其中广东、福建和江苏的海上风电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海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平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