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能源
中国能源

张建民

月刊

1003-2355

zgny3816@sina.com;zhangjianm@263.net

010-63908433、63908477

100038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718室

中国能源/Journal Energy of China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78年,系全国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办刊宗旨:宣传我国能源领域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关注能源热点领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能源企业改革及上市公司运作经验;传播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及能源市场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遵循科学规律

    《中国能源》编辑部
    1-2页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交通脱碳路径研究

    刘建国朱跃中田智宇
    6-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运输部门是继工业之后,我国能源需求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如果延续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我国交通运输服务需求、千人汽车保有量、人均交通用能以及碳排放将快速增长,而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有望走出一条全新的低碳甚至零碳发展道路,可为届时全社会"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交通能源需求碳中和交通碳排放

    提高供热能效水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高红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热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领域,目前我国冬季供暖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左右,能源利用水平总体偏低,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数据调研、对比分析等,对国内供热系统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立足实际,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

    供热能效提升能源消耗

    "十四五"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赵剑波王蕾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清洁电力装机占比将大幅提升.然而,如果不能够解决新能源电源消纳问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生态系统依旧难以形成.本文分析了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难点,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促进机制.本文认为,以"新能源+储能"为基础的智能微电网模式能够解决分布式发电存在的波动性、间歇性难题,从技术上消除了传统新能源电源有序接入和调控消纳等难题,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的网络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市场体系快速成熟.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得州与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限电事件"对比分析与启示建议

    岳昊郑雅楠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冬至2021年春,受极端寒潮天气影响,中国南方部分省份和美国得州相继发生限电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外在诱因、内在系统缺陷、事件根本性质、造成影响程度、电网支援能力、市场作用程度等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发展可再生能源、重视原料供应风险、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和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措施建议.

    大停电电力安全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

    中国不同制氢方式的成本分析

    王彦哲周胜周湘文欧训民...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是我国能源系统大幅度低碳转型和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氢能来源广泛、高效清洁,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制氢阶段,不同制氢方式的制氢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中国氢能生产现状和实际价格水平为基础,建立平准化制氢成本(LCOH)模型,测算了不同制氢方式的平准化成本和碳排放强度.研究发现,煤制氢成本最低为11元/kg,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成本在15~20元/kg之间,电解水制氢成本普遍在30元/kg以上,其中风电光伏制氢成本超过40元/kg.与煤制氢相比,各种新能源制氢技术减排成本在1000~4000元/tCO2之间.敏感性分析表明,制氢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制氢设备年运行小时数、制氢原料价格,或者电价以及制氢设备投资成本等.

    氢能制氢方式制氢成本碳排放强度

    我国光伏电站环境影响初探

    庞然黄鹤
    38-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化、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化石能源使用量逐渐降低,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成为主导,我国也涌现出大量的光伏电站.本文列举了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较好的案例,同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光伏电站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分析了光伏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说明如何利用遥感手段有针对性地改善其影响,为我国未来的光伏电站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环境保护及应对策略,提供有益借鉴.

    能源光伏电站环境影响遥感应用

    "碳中和"目标下核能积极有序发展策略研究

    郭天超孙善星张文娟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中和"目标发布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核能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深入研究.我国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日趋成熟、经济性不断提升,同时受政策驱动,风电、光伏等清洁低碳能源高比例发展态势愈加明晰.但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必须有基荷电源的配合,以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碳中和"目标下,煤电将逐渐减少,通过核电替代煤电的基荷电源功能,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同时加快碳减排.核能还可通过与其他清洁能源建立互补协同发展机制,以消除各自发展瓶颈,实现共同发展,有效推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清洁能源核能协同发展策略

    面向电源侧灵活性提升的热电解耦技术综述

    申融容玄婉玥张健张为荣...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电解耦作为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关键技术,可有效提升热电厂的调峰和供热调节能力,提升电源侧灵活性,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热电解耦的主要技术手段,对配置储热水罐、配置电锅炉、切除低压缸、高背压改造、旁路供热和余热供热等六种典型热电解耦技术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热电解耦技术的投资成本、调峰能力提升、供热能力提升以及能耗影响进行了论述;最后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比了不同的热电解耦技术对热电厂的技术和经济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对热电机组灵活性的影响.

    热电解耦灵活性调峰能力供热能力

    农村能源消费现状与"碳中和"能力分析

    唐伟李俊峰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农村能源不仅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在"碳中和"愿景落实中承担着重任.目前农村能源消费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能源利用较为粗放、清洁能源占比低等问题.本文首先梳理农村能源消费现状、能源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分析农村生产生活各领域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点,从多维度趋势性估算农村碳汇和碳排放,为研判农村能源"碳中和"能力奠定基础.最后提出,农村能源转型发展是推进农村地区"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并针对农村能源利用发展提出了建议.

    农村能源消费碳中和能力分析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