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难点及对策研究

    秦雨露孙晓红陶光灿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已颁布法律条例指导政府、企业建设及应用追溯系统,但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也遇到一些难题,亟需探明解决方法.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阐明了追溯的成本、系统的应用价值及信息安全对应用追溯系统的影响.结果 表明:追溯系统成本高、应用价值少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低是企业考虑应用追溯系统的重要因素.拓展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的范围,开发追溯数据多方面的应用以提高其价值,控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成本,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是解决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难的有效办法.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追溯系统的利用率,降低政府、企业开发部署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成本,激发企业应用追溯系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

    食品安全追溯应用价值成本信息安全

    良好农业规范(GAP)发展现状与建议——以云南省为例

    陶婧袁艺汪骞孔令明...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农业规范在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和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发展情况及特征,结合2006-2017年间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在云南省的认证规模、区域分布和主体构成等指标,探讨了其在云南省的变化趋势.CHINAGAP在云南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认证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畜牧和渔业为辅的行业格局.但云南省认证总量偏少,认证可持续性和认知度较低等问题也制约了CHINAGAP在云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出台奖励办法;发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高GAP认证积极性;加大CHINAGAP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等建议,为推动CHINAGAP认证工作在云南省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云南发展现状建议

    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研究进展

    梁桂红华营鹏周婷宋海星...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液泡膜ATP酶(H+-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H+-PPase)是液泡膜上两个含量丰富的蛋白,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水解底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大量H+由胞质泵入液泡内,形成细胞质与液泡间的H+电化学势梯度,为多种溶质分子的跨膜主动运输提供驱动力,维持细胞内的离子稳态和渗透平衡,为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此外,液泡作为植物细胞离子养分的储存库,其膜上H+-ATPase和H+-PPase能够通过改变其活性来调控硝酸盐在胞质和液泡间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在逆境胁迫条件下,提高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活性有利于提高植株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减少逆境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介绍了植物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并对其在植物抵御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高作物的氮素利用率及逆境适应能力提供方向.

    液泡液泡膜H+-ATPase液泡膜H+-PPase硝酸盐非生物胁迫

    盐胁迫对蒙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闫晶秋子李钢铁王月林麻云霞...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盐胁迫对蒙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共设置0、20、30、50、70、100 mmol· L-1六个NaCl浓度梯度,对蒙桑种子及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蒙桑种子的萌发指标和蒙桑幼苗的生理指标,阐述其应对盐胁迫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①随着NaC1浓度的升高,蒙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在20 mmol· L-1时受到抑制,胚根生长速度在30 mmol· L-1时受到抑制;在盐胁迫条件下,活力指数与耐盐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在NaC1浓度为20 mmol· L-1时,二者均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②对种子萌发指标、活力指数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与盐浓度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发现蒙桑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根生长速度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2.55、59.71、2.42、0.67 mmol· L-1.③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蒙桑幼苗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游离脯氨酸(free proline,Pro)含量、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50 mmol· L-1 NaCl浓度时显著下降;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盐胁迫下蒙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幼苗可通过调节自身有机渗透物质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表现出较强抗盐能力.研究结果为蒙桑在盐碱地区的育苗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培育和保护抗盐植物资源以及盐碱地带植物种群的重建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蒙桑盐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理

    大青山阳坡五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旱性研究

    王树森孟凡旭赵波闫洁...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大青山阳坡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结构对树种抗旱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阳坡优势植物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黄刺玫(Rosa xanthina)5种旱生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不同植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等13个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采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宽度、木质部面积6个指标对各植物的抗旱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①灌木铁线莲的叶片厚度(319.30 μm)和小叶鼠李(5.06 μ.m)的角质层厚度较高.②黄刺玫的海绵组织厚度(45.99 μm)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32.89%)最低.③虎榛子主脉宽度(244.58μm)和木质部面积(3 662.03μm2)最高,而灌木铁线莲(9.66μm)、小叶鼠李(9.24 μm)导管孔径较大.④根据隶属函数值得出5种植物抗旱性排序为:虎榛子(0.64)>灌木铁线莲(0.56)>小叶鼠李(0.51)>柄扁桃(0.46)>黄刺玫(0.36).结果 可为大青山阳坡植物抗旱机制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大青山阳坡灌木叶片解剖结构抗旱性

    蜜蜂繁殖性状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陈晓石巍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蜜蜂蜂王的繁殖性状是蜂群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性状,繁殖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是蜜蜂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在蜜蜂的重要繁殖活动产卵和卵巢激活过程中,编码RNA和非编码RNA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蜜蜂繁殖性状相关的信使RNA、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综述了编码RNA和非编码RNA对蜜蜂卵巢激活和产卵过程的调控机制.蜜蜂繁殖性状RNA的研究对于阐明蜜蜂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意义重大,也为挖掘繁殖性状分子标记基因、开展分子育种工作,进而提高蜜蜂繁殖性能、增加养蜂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蜜蜂繁殖性状编码RNA非编码RNA

    植保静电喷雾技术研究进展

    曾杨伍志军李艺凡蒋承琨...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农业先进的植保技术,农药静电喷雾技术相对于传统喷药技术,在雾滴沉积率、药液有效利用率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喷施效果,在未来农业生产中能够实现节能减药、增加效率等作用.叙述了静电喷雾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详细梳理了国内外对静电喷雾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静电喷雾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目前静电喷雾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植保机械研发奠定基础.

    植保静电喷雾研究进程

    新型扇形雾射流喷头雾滴沉积和飘移潜力特性研究

    窦硕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选用喷头,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流失、飘失,应用激光雾滴粒径分析仪和改进后农药雾滴沉积飘移测试平台,依据ISO24253-1田间喷雾沉积试验测试标准和ISO22369-3农药飘移潜力测试平台标准,对具有代表性的德国Lechler公司生产的射流(IDK系列)和双扇面射流(IDKT系列)新型大雾滴扇形雾喷头在不同喷雾压力(0.2、0.3、0.4 MPa)下的雾滴谱、雾滴裸地沉积分布和雾滴飘移潜力进行测试研究,并与常用标准扇形雾喷头Lechler ST、LU系列喷头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随喷雾压力增大,标准扇形雾喷头和射流喷头均雾滴粒径变小,雾滴谱变宽,雾滴直径小于100 μm,V10o增大.ST系列的雾滴谱比LU的宽,IDKT的雾滴谱比IDK的宽.标准扇形雾喷头(ST和LU)雾滴为细雾和非常细雾,射流喷头(IDK和IDKT)雾滴为中等雾和粗雾.喷头雾滴粒径决定了雾滴的沉积和飘移特性,在相同喷雾压力条件下,同种型号喷头雾滴裸地沉积量IDKT120>IDK120>LU120>ST110,射流喷头雾滴沉积量显著高于标准扇形雾喷头(P<0.05),所测喷头雾滴沉积变异系数均低于8.5%.随着喷雾压力增加,喷头雾滴的飘移量均增加,喷雾压力对标准扇形雾喷头雾滴飘移影响更加明显,但对射流喷头不明显.在相同喷雾压力条件下,射流喷头雾滴飘移量远小于标准扇形雾喷头,各喷头雾滴飘移量均随雾滴收集距离增大而呈现减小趋势,且飘移均主要集中在测试平台前5m处.射流喷头IDK和IDKT之间DPV无显著性差异,但标准扇形雾喷头DPV显著高于射流喷头(P<0.05),射流喷头与ST喷头相比,相对防飘能力均在55%以上.上述结果将有助于种植户和生产企业选择最佳喷嘴类型,以提高药效,减少农药喷雾漂移.

    扇形雾喷头射流喷头雾滴粒径沉积飘移潜力

    小麦赤霉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效研究

    周红姿周方园赵晓燕吴翠霞...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枯草芽胞杆菌亚洲镰刀菌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

    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的临床药效和靶动物安全性研究

    杨海峰李艳艳陈晓兰姚诗贇...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的临床药效和靶动物安全性,为其新兽药注册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发情间隔、发情率、发情集中度、妊娠率等指标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的临床体征、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对靶动物母猪的安全性.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高(25 mg·d-1)、中(20 mg·d-1)、低(10 mg·d-1)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的母猪从停药到出现发情反应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5±0.81)(3.35±0.66) (5.21+2.65)和(11.71±5.39)d,发情率分别为100% (20/20)、100% (20/20)、95% (19/20)、70%(7/10).扩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母猪在药物调控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发情间隔分别为(3.59±1.07)d和(3.75±1.22)d,发情率分别为96.72%(59/61)和98.33% (59/60).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在5倍推荐剂量(100 mg·d-1)范围内对母猪的血液生理生化功能和主要脏器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结果 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一次量20 mg,连续给药18d,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烯丙孕素内服溶液临床药效靶动物安全性同期发情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