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的乔木林碳汇潜力评估

    季文旭冯仲科张瀚月王媛...
    9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树木生长产生巨大碳汇,对于缓解碳排放带来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评估森林碳汇,基于第6至第9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建立北京市13个主要树种(组)4种形式的立木胸径年生长率模型,预测树木胸径变化的未来趋势,从而为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碳储量提供计算依据,最终获得2050年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8个树种(组)胸径的年生长率模型R2都大于0。900,椴树的R2最高为0。960;除柳树、水胡黄(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外的11个树种(组)RMSE都小于0。5 cm;除杨树、其他硬阔类和榆树之外,Bias都小于1。0 cm。胸径预测精度验证中整体R2较高,刺槐最高(0。951),其他硬阔类最低(0。766)。预测2050年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为42。71 TgC,碳密度为43。35 MgC·hm-2。基于胸径年生长率模型的树木生长模拟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未来北京市乔木林碳汇潜力评估的整体精度,能够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胸径生长率碳储量碳密度

    基于气候变量的苎麻产量SSA-BP预测模型

    王辉付虹雨岳云开崔国贤...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苎麻产量与生长期间的气候因子具有极高相关性,基于气候变量构建的苎麻产量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精准预测最终产量。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在作物产量预测建模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可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基于2010-2019年苎麻长期定位试验采集的纤维产量、鲜皮产量和气候数据,分析气候因子在10年内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多年生苎麻产量的影响,对比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优化后的SS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苎麻产量的性能,确定最佳的苎麻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苎麻产量与季平均气温、季极端最高气温均值、季极端最低气温均值、季日照时数均值4项气候因子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SSA算法能有效优化BP神经网络,基于SSA-BP的苎麻纤维产量预测模型和鲜皮产量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591 3和0。679 1,高于BP神经网络的苎麻纤维产量预测模型(R2=0。405 7)和鲜皮产量预测模型(R2=0。551 8)。因此,SSA-BP模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预测苎麻产量,对于苎麻生产的田间管理及统筹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产量预测气候因子麻雀搜索算法BP神经网络

    氟节胺与杀菌剂复配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增效药剂筛选

    郑德有左东云王巧莲吕丽敏...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氟节胺与杀菌剂组合,并明确最佳药剂配比,以棉花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咯菌腈、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和氟节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19、0。725、6。013、55。971 mg·L-1。氟节胺与咯菌腈在复配比为10∶1时具有增效作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复配比为10∶1、3∶1、1∶2和1∶3时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复配比为1∶2时增幅最大;氟节胺与嘧菌酯复配无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时棉花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达77。11%,显著优于其他复配组合。综上所述,当棉花发生枯萎病时可使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进行防治。以上研究结果为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技术指导。

    棉花枯萎病药剂筛选氟节胺杀菌剂增效系数

    北京欧文氏菌4个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

    常晓宁郭金英荣成博谷彤彤...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欧文氏菌(Erwinia beijingensis)可引起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为明确该病原菌中糖基转移酶的功能,以糖基转移酶基因为研究对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纯化;并测定蛋白活性,分析蛋白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获得4个可溶性蛋白。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MshA、WbnH2、EpsH及TuaG蛋白,活性测定显示4个蛋白均可以利用UDP-糖,并优先利用UDP-半乳糖。GST pull down证实WbnH2及TuaG蛋白分别与MshA及EpsH蛋白在体外具有相互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欧文氏菌糖基转移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北京欧文氏菌软腐病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

    柴达木地区患根腐病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方泰军侯璐白露超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枸杞受根腐病菌侵染后植株根组织与根际土壤中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柴达木地区患根腐病枸杞的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丰度略高于根组织,而真菌多样性和丰度在根际土壤和根组织样本中无显著差异。在门水平,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较高,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较高;在属水平,细菌中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主,真菌中以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中差异较大,而真菌群落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样本间相关性较高;枝孢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根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均显著上调,初步推测这2属真菌可能与枸杞根腐病发病相关。

    枸杞根腐病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

    番茄味膨化虾片加工工艺优化及香气组分分析

    纪蕾李红艳王颖姜晓东...
    14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膨化虾片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以木薯淀粉、南美白对虾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蒸煮时间、老化时间、切片厚度、干燥时间、油炸温度对产品膨化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虾片的最佳加工工艺为:蒸煮时间33。82 min,老化时间24。72 h,切片厚度1~2 mm,60℃下鼓风干燥4。95 h,180℃油炸。在此条件下,膨化虾片酥脆可口、咸鲜味浓厚、膨化效果好、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油率合理。风味剖面感官分析表明,番茄味膨化虾片的风味评价较好,酥脆感和油脂香得分较高,甜味适中,但略有油腻感,在控油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证实,油炸前虾片的空隙、孔容、孔径较大,因此油炸后产品酥脆可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得出,油炸前虾片中风味物质有21种,萜烯类、醇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组分的比重较大;油炸后有20种,酸类、酯类、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组分的比重较大。以上结果为番茄味膨化虾片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试验及理论基础。

    南美白对虾膨化虾片响应面中心设计膨化度感官评价风味物质

    不同腌渍条件下金枪鱼肉的热物性及解冻速率研究

    邱浩冉郑钰倩陈祥庆焦阳...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腌渍对延长水产品保质期和保持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腌渍后水产品的冷冻后解冻工艺需根据原料热物性变化进行探索。以黄鳍金枪鱼为研究对象,将鱼片在质量体积分数为0。00%(对照)、1。44%、2。88%、5。75%与11。50%的NaCl水溶液中腌渍2 h,测定其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比热容、热导率与介电特性,并分别进行冷藏解冻与射频解冻。结果表明:随着盐水中NaCl质量体积分数增大,鱼肉密度先减后增,比热容和热导率逐渐降低,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均逐渐升高;腌渍后金枪鱼的冷藏解冻与射频解冻的速率均随NaCl水平增加而降低,射频解冻速率远高于冷藏解冻;冷藏解冻的均匀性优于射频解冻,而射频解冻均匀性随NaCl水平升高有所改善。研究结果为腌渍金枪鱼的射频解冻工艺探索打下了基础,未来可进一步改善均匀性以提高解冻品质。

    盐水平冷藏解冻射频解冻解冻速率均匀性

    田间管理措施对滨海盐渍地区中低产田生产力的影响

    王韵弘苗琪李俊超王红叶...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提高滨海盐渍化农田农业生产力的集约化种植方案,从2015年开始在山东省垦利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综合考虑施肥量、施肥时期、种植密度、土壤改良剂等措施,试验设置农户习惯(farmer's practice,FP)、土壤改良(improved soil management,ISM)、作物调控(improved crops management,ICM)和土壤作物综合调控(integrated soil crop management,ISCM)4个处理,追踪小麦关键生育期的群体动态变化,分析小麦、玉米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调查小麦、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比较作物生产净收益、收获期0-20 cm土层的土壤脱钠率和钠吸附比。结果表明,相较于FP处理,ISM显著增加了小麦和玉米收获期穗数,最终产量分别提高25。2%和10。0%,净收入提高7。8%。此外,ISM处理土壤脱钠率达78。6%;ICM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和玉米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相较FP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7。8%和10。7%,净收入增加19。3%;ISCM处理获得试验条件下小麦、玉米最大产量,分别为11。96和10。83 t·hm-2,净收入比FP处理提升20。8%,土壤脱钠率达82。9%。ISM处理能显著降低滨海盐渍土的钠离子含量,提高小麦玉米养分吸收能力并增加产量;ICM处理虽然增产效果低于ISM处理,但较低的投入成本能够获得更高的净效益。综合来看,ISCM处理能够协同实现土壤质量提升、作物增产和经济效益增加,是该研究条件下最优管理实践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区域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和示范样板。

    盐渍化土壤土壤脱钠率小麦玉米生产收益

    播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干物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房彦飞罗晓颖唐江华孙婷婷...
    17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新疆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筛选出适宜的播种方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传统平作(T1)、起垄沟播(T2)、起垄覆膜沟播(T3)3个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旱地的土壤含水量及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量、产量,并进一步比较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在抽穗期之前,T2和T3处理均可显著增加旱地春小麦的LAI和干物质量;在抽穗期之后,T3处理较T2和T1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LAI和干物质量。同时,T3处理可显著提高拔节期土壤0-80 cm土层的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较T2、T1处理显著提高32。09%、34。64%和38。20%、38。85%;T3处理降低了播种—拔节期土壤耗水量,增加了拔节期—收获期的土壤耗水量,有利于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T3处理可提高旱地春小麦的有效穗数、单穗粒数、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其中产量最高为2 474。43 kg·hm-2,较T1、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0。13%和50。47%;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48。99%、51。02%和49。41%、50。15%。综上所述,起垄覆膜沟播有利于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为新疆旱地春小麦蓄水保墒和高产高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播种方式旱地春小麦干物质产量水分利用率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盐湖植物防护体系土壤理化性状特征

    郭靖捷任晓萌蒙仲举王涛...
    182-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物防护措施对半干旱风沙草原区土壤的改良效应,以查干淖尔盐湖植物防护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分析0-30 cm深度土壤含盐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粒径组成、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查干淖尔盐湖植物防护体系营造建设20年后,在防护带阻挡风蚀物质和植物改善土壤的协同作用下,原有高盐强碱土壤环境出现了显著变化。与干涸湖心相比,植物防护体系内各样地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碱蓬防护带内土壤含盐量降低75。34%;碱蓬防护带内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增幅明显,较干涸湖心分别增加51。60%和22。14%,粗砂含量较干涸湖心降低72。06%;碱蓬防护带内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是干涸湖心的86%、39%、55%;过渡带白刺灌丛速效氮含量较高,为干涸湖心的28%。总体上各养分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呈显著相关(P<0。05)。历经20年的营建,碱蓬防护带内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较建设初期明显增长,表明植物防护体系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研究成果为盐湖植物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半干旱风沙草原区干涸盐湖风蚀控制和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半干旱风沙草原区植物防护体系土壤理化性质查干淖尔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