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板栗腐烂病小刺青霉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培养条件及药剂筛选

    王俊凤温晓蕾孙伟明刘一健...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板栗果仁腐烂病是板栗贮藏期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当地板栗产业的收益.小刺青霉菌(Penicilliumspinulosum)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有效控制其对板栗储藏期间造成的危害,研究了其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小刺青霉菌在板栗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菌落直径为3.72 cm.PDA培养基最适宜其产孢,产孢量为2.40× 108 cell· L-l.氮源为酵母浸粉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分别为3.42 cm和2.93× 108 cell·L-1.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为3.35 cm,甘露醇为碳源时最利于其产孢,产孢量为1.97×108 cell·L-1.全黑暗条件最适宜菌丝生长,菌落直径为4.35 cm,而产孢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能产孢.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20℃;适宜pH为7.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EC、50%咯菌腈WP、45%咪鲜胺EW、80%多菌灵WP、25%丙环唑EC、24%噻呋酰胺SC对小刺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0.007 8、0.543 5、0.058 8、0.065 0、0.631 7和4.732 3 mg·L-1.

    板栗果仁腐烂病小刺青霉菌培养条件杀菌剂

    禽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王梦阁吴英程安春汪铭书...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禽疱疹病毒主要包括α疱疹病毒亚科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BDV)和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作为疱疹病毒家族的成员,禽疱疹病毒基因组庞大,存在多个复制非必需区,可容纳多个外源基因的插入,是表达其他禽类病原抗原基因的理想载体.总结了禽疱疹病毒的构建方法、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并对MDV、IBDV和DEV三种禽疱疹病毒的不同重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进行归纳,旨在为畜禽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禽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MDVIBDVDEV

    不同干式性诱捕器及性诱芯诱捕亚洲玉米螟雄蛾效果研究

    曲洺伯周旭陈日曌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性信息素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测试不同干式性诱捕器与不同浓度性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的诱捕效果,开展了捕虫室固定或摇摆、进蛾口口径、不同诱捕器类型对田间玉米螟雄蛾的诱捕试验,并对搭配4种性诱芯的桶状诱捕器在不同试验田诱捕玉米螟雄蛾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①捕虫室固定的诱捕器比摇摆的诱捕器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更好;②不同口径的塑料诱捕器中,外口直径14 cm诱捕器诱捕雄蛾效果较好,且对于相同口径诱捕器,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优于牙签性诱芯;③比较桶状诱捕器、塑料诱捕器和三角板诱捕器,桶状诱捕器的诱捕雄蛾效果最好;④在玉米田、水稻田中,搭配2.6∶1-XP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在大豆田,搭配1∶1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综上所述,捕虫室固定、诱捕器进蛾口越大,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越好;相同诱捕器,配置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田地的最佳性诱芯不同.结果 为合理使用性诱捕器及性诱芯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

    性信息素技术亚洲玉米螟性诱捕器性诱芯

    半干旱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李龙秦富仓姜丽娜姚雪玲...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晰地认识区域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能够为土壤质量动态监测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重要保障.选择赤峰市敖汉旗作为研究区,在实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敖汉旗在1985-2014年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 表明:1985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91和7.49 g·kg-1,且在空间上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198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尺度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过30 a的变化,农、林、草3种土地有机碳含量平均分别增长5.92%、10.22%与8.47%,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缩短.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沙地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提升.

    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地统计学半干旱区

    氮肥减施对玉米机收品种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张盼盼刘京宝黄璐乔江方...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为探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上氮肥的投入量,以该地区20个玉米机收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个试验点设置0 kg N·hm-2(不施氮,N0)、120 kg N·hm-2(较正常施氮量减少1/2,N1)、160 kg N·hm-2(减氮1/3,N2)、200 kg N· hm-2(减氮1/6,N3)和240 kg N·hm-2(正常施氮量,N4)共5个施氮处理,研究了各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以及产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与N4相比,N3和N2下产量未有显著下降,品种WY178和WK518表现为高产.河南郸城点,N2、N3和N4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产量提高18.0%,WY17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陕西户县点,N3和N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增加13.3%,品种DH528和WK51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随施氮量增加,河南郸城点玉米地上部总生物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下达最高,为19.12 t·hm-2;而陕西户县点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19.64t·hm-2.各机收品种的总生物量在河南郸城点以WY178和WK518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陕西户县点以WK518最高,为22.18 t·hm-2;各机收品种间的生物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籽粒和茎等器官,相对于其他品种,WK518籽粒和XD724茎重较高,平均分别为10.61和5.48 t·hm-2.施氮量与产量、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生物量和产量间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因此,黄淮海地区使用WK518和WY178等高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1/6~ 1/3(施氮量在160~200 kg N·hm-2)等措施能够保证玉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氮肥减施机收品种产量生物量

    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庆凯刘苹赵海军宋效宗...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利用CH2Cl2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含有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及对羟基苯甲酸3种酚酸类物质土壤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 表明,酚酸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亦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化感抑制作用(RI<0)越强(P<0.05).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降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以低浓度处理的降幅较大,且在处理第5d和10 d显著增加了3种酚酸类物质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P<0.05);不同酚酸类物质中,以邻苯二甲酸所受影响最大.整个培养时期,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3次取样,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10.03% ~ 64.13%、9.72%~57.51%、13.16% ~ 78.85%和5.88%~59.71%.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来降低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结果 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玉米根系分泌物玉米花生间作花生酚酸化感作用连作障碍

    基于SIMETAW模型的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研究

    王冲林倩石晓宇李硕...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华北和东北地区燕麦需水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对1960-2014年早播燕麦(4-7月)和晚播燕麦(5-8月)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降水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域晚播燕麦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小于早播燕麦,有效降水量大于早播燕麦,导致缺水量较小.早播和晚播燕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同,而有效降水量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点.各站点燕麦水分盈亏指数均小于0,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生育期降水量均不能满足燕麦的需水要求.燕麦生长阶段需水情况与降水耦合度不匹配,造成水资源浪费,其中晚播燕麦全生育期降水耦合度较高,对降水的利用程度大于早播燕麦,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条件下,适时推迟燕麦播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而减少灌溉用水.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燕麦的合理用水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燕麦播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降水耦合度

    影响北方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的气象因子分析

    金姣姣侯献飞李强贾东海...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影响北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气象因子,以新疆自治区阿勒泰、乌鲁木齐和喀什为研究试点,选择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7号共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适定性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的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 显示:随纬度降低越冬率增加,农艺性状变劣,其中千粒重、株高和角粒数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5.86%、6.23%和12.63%,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8.25%;参试品种间,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等变异系数较大;农艺性状与越冬率显著正相关(P<0.05),角粒数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积雪天数、年降雨量和最大积雪厚度对农艺性状具有正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7,最冷月最低气温、地面极端低温、负积温和年均气温对农艺性状具有负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1.因此,在北方寒区,选择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有利于保持农艺性状稳定,获得较好产量与效益.

    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气象因子

    不同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主要类群生态位分析

    亢菊侠蔡鹏吴雅茹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猕猴桃栽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虫害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探究猕猴桃品种差异化的害虫生态调节理论,选择陕西关中地区主栽红阳、海沃德、翠香3个品种猕猴桃园,采用五点取样法、网扫法、陷阱法及灯诱法,系统调查各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分析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等群落多样性特征和主要类群的时空二维生态位特征.结果 表明,红阳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为隐翅甲科(Carabidae)和薪甲科(Latridiidae),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309 4和0.224 5;而海沃德、翠香猕猴桃园的优势类群均为薪甲科,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471 0和0.550 9;3个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在害虫-天敌体系中,红阳猕猴桃园中草蛉科(Chrysopidae)与蚜科(Aphididae)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0;海沃德猕猴桃园中姬小蜂科(Eulophidae)与介壳虫科(Coccidae)及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84和0.79;而翠香猕猴桃园中草蛉科与蚜科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达0.91,瓢甲科(Coccinellidae)与蚜科和介壳虫科生态位重叠值也较高,达0.82和0.75.结果 明确了不同品种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体系的差异性,因此可差异化地利用天敌来防治害虫,并为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保护果园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猕猴桃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群落特征生态位

    现代鱼菜共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爽安诗琦严子微王璐瑶...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水产养殖业大量消耗水资源与营养要素,容易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发展新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望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现代鱼菜共生技术集循环水养殖和水耕栽培技术于一体,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作为水耕栽培作物的营养物质,达到养殖废水处理和水耕作物生长的双重目的,在渔业和农业产量方面获得双赢,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之典范.本文围绕鱼菜共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分布现状、系统组成要素及关键技术参数展开论述,并对未来鱼菜共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鱼菜共生发展历程组成要素技术参数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