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范云六

双月刊

1008-0864

nykjdb@163.com

010-8210611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学术期刊。本刊以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宗旨,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设置综述专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前沿动态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布局与实施成效分析

    董文蔡明胡盼鲁淼...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构建了全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对林业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在揭示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调控机制、提升主要人工林单位生产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布局,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进行"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截止到2022年,专项已经执行结束并顺利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为主题,总结并分析专项实施背景、立项情况并介绍专项实施成效,为今后林业科技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研究布局实施成效建议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问题及对策

    陈宁远闫琰王俊芹谢孝河...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农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融合,农业科技园区从传统型单一农业科技示范向集成创新的数智化方向转型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面临着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智化农业装备落后、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缺乏、数智化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数字化要素配置,改良智慧设施装备、创新数智服务方式。界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破解农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提供建议对策。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内涵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张绥林李洋李琰张赟齐...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春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我国核桃生产带来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核桃生长发育、产量及收益。为明确我国核桃晚霜危害特性及影响机制,综述了核桃受晚霜危害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响应低温胁迫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机制。分析发现,关于生理变化相关的研究集中在细胞膜系统(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3个方面,JrPAL、JrJAZ、JrGRAS、JrICE1、JrCBF/JrDREB1、JrCOR、JrWRKY、JrDHN、JrGST和JrPUB等基因的表达量受到低温胁迫的诱导。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挖掘核桃应对晚霜危害的响应机制及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核桃晚霜危害低温胁迫影响因素机理

    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与进化分析

    丰扬郭凤根王仕玉刘正杰...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克隆获得藜麦CqGAI基因序列,运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并与25种植物的GAI基因进行中性绘图、ENC分析和奇偶偏好偏差性分析。结果表明,藜麦CqGAI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1 782 bp,编码593个氨基酸,包含DELLA基因家族特有结构域DELLA、TVHYNP、NLS、VHIID、LHR、RVER;CqGAI基因能够迅速响应赤霉素(gibberellins,GA),在GA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CqGAI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及GC含量分别为54。14、0。21和46。18%,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以A/T结尾,有27个高频密码子。聚类分析表明,藜麦CqGAI基因与石竹目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碱基组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碱基突变和选择效应影响。密码子使用频率表明,大肠杆菌与酵母菌均适用于藜麦CqGAI基因异源表达,拟南芥、烟草、甜菜均可作为藜麦CqGAI基因功能分析的遗传转化受体。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藜麦CqGAI基因功能和异源表达提供了重要参考。

    藜麦Cq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化分析

    甘蔗间作系统生产力分析及适宜品种筛选

    安东升严程明刘洋赵宝山...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机械化宽行植蔗区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封行前控草减药与增效增收,以甘蔗单作为对照,选择7个花生品种和5个甜玉米品种开展配套农机的甘蔗宽行间作花生和甜玉米试验,对2种间作系统生产力与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甘蔗的株高与行间间作甜玉米的株高呈负相关,与行间间种花生的株高呈正相关。与甘蔗单作相比,间种花生的甘蔗单茎重无显著下降,间种甜玉米的甘蔗单茎重显著下降;2种间作模式下甘蔗的分蘖数、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间作甜玉米显著高于间作花生;不同间作模式对甘蔗田间糖锤度的影响不显著。间作甜玉米的田间糖锤度和穗产量分别以'中农甜414'和'华美甜9'最优,间作'粤甜28'能够收获较高的产量和农田秸秆输入量;间作'湛油1155''热红1'和'湛油1155''湛油75''湛油62'分别获得最优的花生仁产量和出油率。间作系统纯收益增幅在30%以上的处理表现为间作'中农甜414'>'华美甜9'>'ZGP113'>'湛油1155',但间作'华美甜9'和'ZGP113'的甘蔗减产率分别比间作'中农甜414'和'湛油1155'提高13。73和4。37个百分点,因此适宜间作的甜玉米和花生品种分别为'中农甜414'和'湛油1155'。综上,间作'中农甜414'甜玉米能够显著增加经济效益,且农田秸秆碳输入量大,但甘蔗显著减产,若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则不利于保守糖料红线;间作'湛油1155'和'ZGP113'能够显著增加经济效益,甘蔗产量降幅较小,且豆科固氮与秸秆碳输入有助于耕地质量提升。

    甘蔗间作甜玉米花生生产力适宜品种

    褪黑素引发对干旱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魏茜雅林欣琪梁腊梅秦中维...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干旱胁迫下朝天椒种子的萌发势和幼苗生长势,采用1、5、25、50、75、100、125、150 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对朝天椒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用10%PEG溶液模拟水分胁迫,分析朝天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及其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引发种子相比,100 μmol·L-1褪黑素溶液引发的朝天椒种子在干旱胁迫下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增加425。01%、122。73%、178。55%和796。93%;干旱胁迫下朝天椒幼苗的全长、根长、株高、鲜重、根鲜重、地上鲜重和植株干重显著增加 146。70%、221。74%、70。00%、48。88%、121。66%、39。38%和285。71%。生理分析表明,100 μmol·L-1褪黑素溶液引发的种子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和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最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最小;100 μmol·L-1褪黑素引发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萌发后,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CAT活性、APX活性、SS、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最大;MDA和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最低。以上结果表明,使用100 μmol·L-1的褪黑素溶液对朝天椒种子进行引发处理,能够促进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和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朝天椒耐旱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

    干旱胁迫朝天椒褪黑素幼苗生长

    不同山葡萄品种CO2响应模型拟合及评价

    潘越王宝庆王季姣马勇...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山葡萄品种叶片CO2响应特征差异,以5 a生山葡萄'北冰红''北国红''双红'和'雪兰红'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果实膨大期山葡萄叶片光合-二氧化碳响应曲线(photosynthetic CO2 response curve,Pn-Ci)以及胞间CO2 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等气体交换参数,基于直角双曲线模型、Michaelis-Menten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3种模型拟合山葡萄叶片Pn-Ci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山葡萄Pn-Ci响应曲线,其拟合参数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可直接计算CO2饱和点(CO2 saturation point,CSP)。随大气CO2浓度(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Ca)的增加,4个山葡萄品种Ci呈线性递增趋势;Gs和Tr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WUE先降后升,呈"U"型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613%。综合评价'雪兰红'得分最高,光能转化利用率最高,在低Ca环境下的适应性最佳;'双红'在不同Ca水平下均可保持较高光合效率,排名第2。综上所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山葡萄叶片Pn-Ci响应曲线效果最优。

    山葡萄CO2响应模型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

    不同海拔藏绵羊肉质脂肪酸特征分析

    徐英任越沙玉柱蒲小宁...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自然放牧条件下不同海拔藏绵羊肉质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选择高(4 500 m)、中(3 500 m)、低(2 500 m)海拔藏绵羊各6只(3岁母羊),测定其背最长肌、前腿肌和后腿肌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海拔藏绵羊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肉豆蔻酸(C14∶0)在低海拔藏绵羊不同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低;油酸(C18∶1n9c)在低海拔藏绵羊不同肌肉组织中含量最高,并显著高于中、高海拔。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与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的比值(P/S)在 0。168~0。504之间,其中高海拔藏绵羊背最长肌的P/S值显著高于中、低海拔。由此表明,藏绵羊不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除高海拔区背最长肌外,低海拔更具优势,即生长在低海拔的藏绵羊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及生产高档羊肉的潜力。

    海拔藏绵羊肉品质脂肪酸

    基于物联网的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丁亚会陈诚乔晓军沈剑波...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农药施用量、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臭氧灭菌防病、光源诱导除虫、作物健康识别和病虫害辨识预警等技术,研发了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主要由多功能植保机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系统下草莓白粉病发病率较常规施药法降低27。7%,草莓产量提高19。8%,具有显著的草莓白粉病防控效果和增产潜力。同时,系统的预警服务、多方式消杀、远程控制和智能托管等功能有效缓解了我国植保技术装备落后、过度依赖农药使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和维保运营困难等问题。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绿色化、专业化和智能化。

    绿色防控系统植保机物联网云托管病虫害

    风沙土混拌刀具的改良设计与试验

    李明董帅庞永强燕洁华...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风沙土改良设备研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混拌刀具与风沙土-改土材料间相互作用机理,以国标旋耕刀IT245为基础,分析其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专用于风沙土改良的混拌刀具,通过离散元仿真模拟及室内沙槽试验,以改土材料体积比为评价指标对国标刀及专用刀具5层深度下的混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风沙土混拌刀具偏转角度越大,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当深度150-120 mm、偏转角为60°时达到最大值(35。67%);风沙土混拌刀具弯折角越大,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当深度150-120 mm、弯折角为130°时达到最大值(36。02%)。风沙土混拌刀具与国标旋耕刀IT245混拌效果相比,深度越浅,改土材料体积比越大,混合效果越好,在深度90-60、60-30 mm时,偏转角60°的风沙土混拌刀具作业后改土材料体积比分别比IT245增加了3。19%、5。11%。研究结果为风沙土混拌刀具及风沙土治理机械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风沙土改土材料离散元混拌刀具混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