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lisianthus enation leaf curl virus,LELCV)是2015年发现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新种.论文旨在探究入侵中国大陆的首个LELCV分离物Tomato-2022的分子特征、亲缘关系、致病性及有效传播介体,为防控该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发生一种番茄新病害,病株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采集两份病样提取总DNA,利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分离物Tomato-2022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采用BLASTn程序对病毒序列进行相似性检索并下载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序列,进一步用SDTv1.2的MUSCLE alignment方法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利用软件MEGA7.0对获得的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及已报道的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应用酶切连接法构建Tomato-2022的侵染性克隆pGreenⅡ0229-1.6A,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叶片和番茄茎秆,测定其致病性.采取室内人工传毒方法,测定烟粉虱MEAM1隐种对分离物Tomato-2022的传播效率.利用LELCV的PCR特异引物对2021-2023年采集于广东省番茄主产区的135份番茄病样进行检测,明确该病毒在广东省的分布.[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两份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的番茄病样感染了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仅含DNA-A,大小为2 757 nt,含有6个ORF.序列相似性比较表明,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LELCV各分离物相似性较高,其中与LELCV中国台湾洋桔梗分离物(LC091539、LC091538)相似性最高,为98.3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Tomato-2022与LELCV的19个分离物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利用构建的Tomato-2022侵染性克隆pGreenⅡ0229-1.6A,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番茄,10 dpi,本氏烟上部叶叶缘轻微上卷,1株番茄的新叶轻微卷曲;18 dpi,本氏烟和番茄植株均表现较为明显的卷曲症状;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接种植株的症状越来越明显,30 dpi,本氏烟表现叶脉肿大、叶片严重卷曲,番茄植株的叶片表现卷曲、叶尖白化;PCR检测表明,在接种发病本氏烟和番茄植株中均能检测到LELCV.室内传毒试验证明,烟粉虱MEAM1隐种能高效传播Tomato-2022,当每株番茄接1、5、10头饲毒48 h的烟粉虱时,MEAM1的平均传毒效率分别为26.67%、93.33%、96.67%.PCR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5份番茄病样中,8份样品检测到LELCV,说明LELCV已在广东省定殖.[结论]Tomato-2022是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的一个新分离物,也是在中国大陆发现的第一个分离物,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全长为2 757 nt,编码6个ORF;该病毒分离物是引起广东省番茄曲叶、叶尖白化病的病原,可被烟粉虱MEAM1隐种高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