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路文如

半月刊

0578-1752

zgnykx@mail.caas.net.cn

010-82109808 82106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柑橘果实形态与果皮裂隙发生规律

    王贤达张立杰吴兴明程德明...
    3458-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果形柑橘果实的裂隙发生规律,开启认识柑橘采前因田间水分失调导致膨胀裂果的新视角.[方法]根据柑橘果壳结构分层特征,将果壳视为密闭压力容器,依据压力容器壁应力分析方法,阐释各类果形果壳膨胀应力分布与果皮裂隙发生规律.[结果]果壳形态直接影响膨胀应力分布与裂隙规律.①椭圆形果实:果形指数FSI<1 时,果壳的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因而扁椭圆形果实裂隙多位于果顶,如早熟温州蜜柑 C.reticulata Satsuma品系;果形指数FSI>1 时,果顶应力σTop<赤道经向应力σΦ-Mid<赤道环向应力σθ-Mid,即长椭圆形果实裂隙多呈纵裂,如'奈维林娜'脐橙(C.sinensis Navelina Navel);果形指数FSI=1,近圆球形果壳裂隙多位于果壳最薄处dmin,果顶应力与赤道应力比值与其对应部位果壳厚成反比σTop/σMid=dMid/dTop,如'甜春桔柚'(Spring-sweet Tangelo)裂隙多位于果腰赤道部的果皮最薄处呈环状横裂,而'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Newhall Navel)的裂隙多始于脐顶最薄处.②果形近心形文旦柚类果实的果顶凹处易构造膨胀"应力集中"条件,且与砂囊椭球顶部膨胀应力极大点重合,以致果实顶部呈规律性的裂隙,如'度尾文旦'柚(Citrus grandis Duweiwendan).③在田间水势陡增时,高糖果实的体积膨胀比与裂果率均大于低糖果实.[结论]柑橘果壳裂隙始于果壳膨胀应力最大处,裂隙延伸方向与最大应力方向垂直.果形越偏离球形、果壳厚差异越显著,膨胀应力分布越不均匀,裂果率越高.遇田间水势陡增时,高含糖量果实裂果率大于低含糖量果实裂果率.

    柑橘果实形态果壳膨胀应力裂果裂隙规律

    不同形貌固体颗粒在Pickering乳液界面吸附特性的研究进展

    路力榕姚晓琳李丹韦湘滢...
    3469-3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Pickering 乳液是以固体颗粒为稳定剂的一种新兴乳液,固体颗粒可通过不可逆吸附紧密排列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或多层膜,为液滴提供空间物理屏障.相比于传统乳液,Pickering乳液因高稳定性、低毒性、低成本、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固体颗粒性质、浓度、pH、制备方式等,其中固体颗粒的形貌是决定其界面吸附行为及稳定乳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固体颗粒形貌不同,其吸附于油-水界面稳定乳液的作用方式也不同,主要包括静电相互作用、毛细管力、相互缠结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等.然而,关于不同形貌固体颗粒对Pickering乳液界面吸附特性的影响,目前尚无系统的深入归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不同形貌固体颗粒类型,包括球形、棒状、线状、片状、立方体、纳米管、哑铃状、椭圆状和盘状等,重点总结了不同形貌固体颗粒稳定 Pickering 乳液的界面吸附特性,如吸附活性、排列组装行为、颗粒间相互作用及乳液黏度等.基于Pickering乳液的特殊界面吸附性能,阐述了其在活性组分包载递送、脂质替代、界面催化、抗菌等食品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讨论了非球形固体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用于活性组分包载递送的发展潜力,以期为不同形貌固体颗粒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固体颗粒不同形貌Pickering乳液界面吸附特性食品领域

    亚硒酸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张冰杨燕燕冯前会施雯...
    3482-3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 oocyte complexes,COCs)随机放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0、40、60、80 nmol·L-1)的成熟培养液中成熟培养44 h后,分别观察卵丘细胞扩展及卵母细胞第一极体(first polar body,PB1)排出情况,收集卵丘细胞并提取其 RNA,同时对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PA)处理并进一步对孤雌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48、168 h统计卵裂率及囊胚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观察法对卵丘细胞扩展指数(CEI)、卵丘扩展相关基因(Has2、Ptgs2)表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1)排出率和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进行检测,以探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卵母细胞成熟、早期胚胎发育及卵丘细胞扩展的影响,并据此确定亚硒酸钠的最适添加浓度;通过光吸收法及RT-qPCR检测COCs的总抗氧化能力、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水平及抗氧化基因(CAT、PRDX2)表达,探讨体外成熟液中添加亚硒酸钠对卵母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对囊胚内细胞总数和囊胚多能性基因(Nanog,Sox2)表达进行检测,探究亚硒酸钠对孤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添加均可显著促进PTGS2 基因的表达(P<0.05),且 40 nmol·L-1浓度下 HAS2 基因的表达、CEI、卵母细胞 PB1、早期胚胎的囊胚率都得到显著促进(P<0.05);40、60、80、nmol·L-1 浓度下亚硒酸钠添加都可促进卵母细胞的卵裂,但 40 nmol·L-1 浓度下卵裂促进效果显著(P<0.05),据此确定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亚硒酸钠添加浓度为 40 nmol·L-1;由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COCs的总抗氧化能力、卵母细胞的GSH水平、抗氧化基因CAT、PRDX2的表达、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免疫荧光及PCR结果显示,亚硒酸钠组中囊胚的内细胞团数量升高、Nanog表达升高(P<0.05).[结论]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可促进卵丘细胞扩展,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改善卵母细胞成熟后的发育潜能.亚硒酸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这一有利影响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亚硒酸钠(SS)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氧化应激孤雌激活

    猪轮状病毒主要非结构蛋白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应用

    卞贤宇李素芬王建新韩楠...
    3494-3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幼儿和各种幼畜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公共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常造成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引发严重的呕吐、腹泻和脱水症状,一旦爆发将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针对PoR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接种是控制感染的最经济的途径.然而,PoRV 基因型多且易变异,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很不理想.因此,亟需加强对PoRV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致病机制研究,探索新型防控策略.[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原核系统表达PoRV NSP2、NSP4和NSP5非结构蛋白并免疫家兔获得相应多克隆抗体,为PoRV的防控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将PoRV的NSP2、NSP4和NSP5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pCold-sumo载体中.将测序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对重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定量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接种新西兰大白兔,每隔 14 d加强免疫一次,经过 3 次免疫后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验证多克隆抗体与PoRV的反应性.再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PoRV感染过程中 3 个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鉴定 3 个重组真核质粒转染的效果.[结果]NSP2、NSP4 和 NSP5 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 分析可在目标位置清晰观察到明显条带,并且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3 个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均超过 1﹕81 000,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IFA结果表明 3 个多克隆抗体均能够与优势流行基因型轮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腹泻病原无反应.Western blot结果也展示了研究制备的NSP4、NSP5 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真核质粒转染的鉴定.而NSP2 多克隆抗体未能特异性识别到PoRV感染后的NSP2 蛋白的表达,但特异性检测到NSP2 重组质粒转染后的 NSP2 蛋白表达,这一结果可能与 NSP2 的表达特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随后进行的真核质粒转染验证以及PoRV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检测结果也验证了本实验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实用性.[结论]成功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了PoRV的NSP2、NSP4 和NSP5 非结构蛋白,并获得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多克隆抗体,为PoRV致病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猪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征稿简则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