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路文如

半月刊

0578-1752

zgnykx@mail.caas.net.cn

010-82109808 82106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牧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作物育种与品种资源、生物技术、植保、土肥、畜牧、兽医、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采后外源脱落酸处理对雾培微型马铃薯周皮木栓化的影响及其机理

    张志鹏谭芸秀李宝军李永才...
    1154-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采后外源脱落酸处理对雾培微型马铃薯周皮木栓化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促进木栓化的机理.[方法]以'通薯1号,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为试材,在无损伤的条件下,用外源脱落酸(ABA)浸泡10 min,于15℃(RH 86%-88%)黑暗环境中预贮.测定贮藏期间块茎的失重率,观察块茎周皮细胞中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分析块茎周皮组织苯丙烷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采后25 mg·L-1ABA处理后15℃预贮能显著降低雾培微型马铃薯块茎的失重率,加速块茎周皮组织处软木脂和木质素的积累.ABA处理后块茎组织中苯丙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增加,在贮藏21 d时,处理块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 ligase,4C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ic acid 4-hydroxylase,C4H)和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79.02%、3.21%、12.99%和11.54%;同时,ABA处理降低了雾培微型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周皮组织处的细胞膜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 P2-和H2O2的含量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 oxidase,NO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活性.贮藏21 d时,处理块茎NADPH氧化酶、SOD、CAT和POD的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 47.33%、8.61%、27.27%和14.50%.另外,ABA处理还激活了抗氧化体系AsA-GSH循环,有效维持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结论]采后ABA处理可通过激活块茎周皮组织处苯丙烷和活性氧代谢促进块茎周皮组织处软木脂积累,加速雾培微型马铃薯块茎采后周皮木栓化进程.

    雾培微型薯脱落酸木栓化苯丙烷代谢活性氧代谢

    酿酒酵母多糖对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水解呈香的表观基质效应

    孔彩琳许引虎黄杰冯林...
    1168-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酿酒酵母多糖对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水解呈香的表观基质效应,探究酿酒酵母多糖在稳定产品果香、延长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以酿酒酵母为材料,利用热水浸提法、碱法提取得到酵母多糖,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解析酿酒酵母多糖的基本组分.配置含有果香酯类物质常规浓度的模拟葡萄酒溶液,并作酵母多糖处理,多糖浓度在0-2.0 g·L-1范围作梯度设置.酵母多糖对果香酯类物质挥发性的影响采用静态顶空方法分析,随后不同处理模拟酒在4℃下贮藏6个月,定期取样监测果香酯类物质的含量变化.最后通过感官分析评价6个月后不同处理模拟酒的香气特征.[结果]通过仪器分析得到酿酒酵母多糖总多糖含量占比为(72.61±3.29)%,蛋白质含量占比为(11.20±0.02)%,其主要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二者的摩尔比1.790:1;该多糖的高分子量组分为18、163和21 819 kD,低分子量组分为576 Da.静态顶空分析方法表明,多糖处理可以降低模拟酒中乙酸酯的挥发性,以0.8 g·L-1的多糖处理效果最好;而多糖处理可以提高模拟酒中乙醇酯的挥发性.定期采样数据结果发现,在模拟葡萄酒贮藏6个月期间,乙醇酯的水解速率显著高于乙酸酯;相比于对照组,0.4-0.8 g·L-1多糖处理可以分别将乙酸酯和乙醇酯的水解率降低10%—40%和3.7%—26.7%.感官分析结果显示,在贮藏6个月后,多糖处理的模拟酒中温带酸果、温带甜果、蜜饯类和花香香气特征值会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模拟体系研究得出,在葡萄酒贮藏期间添加0.4-0.8 g.L-1酿酒酵母多糖可以减缓果香酯类物质的水解,稳定葡萄酒的果香,对延长产品货架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酵母多糖果香酯类物质水解基质效应

    里岔黑猪和巴里杂交猪母猪100kg体重日龄校正方法的比较

    崔登帅熊三亚郑浩李龙云...
    1177-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3种达100 kg体重日龄(D100kg)的校正系数CF的校正效果,为种猪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D100kg校正系数CF提供参考.[方法]以里岔黑猪群体及其与巴克夏杂交1代(巴里1代)和2代(巴里2代)共1 344头猪只为研究对象,利用其生长肥育期体重和日龄的数据,以始测体重≥25 kg、终测体重在80-125 kg、过始测点和终测点直线的斜率在群体平均斜率±2个标准差之内等标准进行质控,然后按照下面描述的三种方法估计里岔黑猪、巴里1代、巴里2代以及它们混合群体达100 kg校正系数CF,并评估它们的校正效果.一是回归校正系数(CFreg):利用测定期间个体i的体重和日龄数据,拟合体重对日龄的一元回归方程,把其斜率记b1i;然后利用它终测点和原点(日龄和体重均为0)作一条直线,把其斜率记为b2i;b1i/b2i的平均数就是CFreg.二是两点校正系数(CF2point):利用个体i初测点和终测点作一条直线,得到斜率b1i,斜率b2i及CF2point计算方法与CFreg计算方法相同.三是单点校正系数(CF1point):拟合所有个体的终测体重对终测日龄的一元回归方程,得到斜率b1;第二条直线斜率与CFreg相同;b1/b2i的平均数就是CF1point.分别将CFreg、CF2point和CF1 point代入校正公式,计算出相应的D100kg.CF.reg、D100kg.2point和D100kg.1point.根据前面拟合的日龄对体重的一元回归,计算个体达100kg的回归日龄(D100kg.reg),并计算它与其他D100kg的相关系数和离差.根据相关系数和离差的大小,评估3种方法的优劣.为比较3种校正系数的群体适用性,用某个群体的CF去校正其他3个群体的D100kg,并根据其校正日龄与该群体D100kg.reg相关系数的高低来评估其群体适用性的优劣.通过分析终测体重和校正误差之间的关系,探究终测体重对D100kg的影响.考虑单点校正误差与终测体重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利用终测体重对D100kg.1point进行二次校正,以提高单点校正的准确性.[结果]质控后共1181头母猪用于后续分析.在同一群体中,CFreg和CF2.point的值相近,它们极显著大于CF1point.D100kg.CF.reg和D100kg.2point与D100kg.reg很接近,相关系数均大于0.98,说明这两种方法的校正效果很好.D100kg.1point与D100kg.reg的差异较大,相关系数仅为0.89,校正效果较差.CFreg和CF2point的群体适应性很好,均可用于其他群体D100kg的校正.CF1point的群体适应性较差,不宜用于其他群体D100kg的校正.4个群体中,终测体重离目标体重(100 kg)越远,D100kg.CF.reg校正误差越大,D100kg.2point校正误差没有明显的变化.D100kg.1point的误差与终测体重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9812、-0.9627、-0.9786和-0.9352.经过二次校正后,CF1point校正效果有显著提升,但与CFreg校正效果仍有较大差距,优先选择CFreg.[结论]CFreg和CF2point的校正效果和群体适应性都很好,可用于生产实践.单点校正系数(CF1point)的校正效果不理想,不宜用于生产实践.在校正D100kg时,可以根据猪只的数据量,采用合适的方法,以提高估计准确性,降低估计误差.

    里岔黑猪达100kg体重日龄校正系数CF回归日龄

    牦牛早期胚胎核旁斑点形成及对后续发育的影响

    潘阳阳王靖雷王萌王立斌...
    1189-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牦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核旁斑点形成的关键时期,确定其参与形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探索核旁斑点形成对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受精生产牦牛胚胎,DAPI染色标记结合核旁斑点结构蛋白 1(paraspeckle Protein 1,PSPC1)mRNA 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确定牦牛早期胚胎发育核旁斑点形成关键时期,免疫荧光技术验证胚胎PSPC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测核旁斑点形成相关 LncRNAs 核旁斑点组装转录因子 1(encoding nuclear paraspeckle assembly transcript 1,NEAT1)、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coactivator associated arginine methyl transferase 1,CARM1)及 54 kD 核结合蛋白(non-POU domain containing octamer-binding protein,p54nrb)mRNA 在各时期胚胎中表达水平;RNA 干扰技术抑制合子PSPC1 mRNA水平,比较后续各阶段胚胎发育率,通过分析囊胚细胞总数、滋养层细胞数(trophoblast cells,TE)、内细胞团数(inner cell mass,ICM)评估囊胚质量;检测对照组和PSPC1 mRNA干扰组囊胚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原癌基因(B-cel l lymphoma/leukemia-2,Bcl-2)和 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 x(B-cel l l ymphoma/l eukemia associatedx protein,Bax)表达水平.[结果](1)在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均可观察到核旁斑点,但2-细胞和4-细胞时期胚胎细胞核中核旁斑点更为清晰,2-细胞至桑椹胚阶段PSPC1mRNA呈现高水平表达,其中4-细胞到桑椹胚阶段PSPC1 mRNA水平最高,PSPC1蛋白荧光强度在此阶段最强.(2)NEAT1、CARM1及p54n1rb mRNA均在2-细胞到桑椹胚阶段呈现高水平表达,其中NEAT1和p54nrb在4细胞时期水平最高,CARM1在2-细胞到桑椹胚3个阶段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3)PSPC1mRNA干扰组桑椹胚与囊胚发育率均显著降低,且桑椹胚发育率降低幅度高于囊胚,PSPC1mRNA干扰组囊胚细胞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以ICM细胞数降低为主,TE细胞数在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4)PSPC1 mRNA干扰处理组囊胚中促细胞凋亡因子Bax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抑凋亡相关因子Bcl-2mRNA和蛋白降低,且囊胚中内细胞团发生裂解.[结论]牦牛早期胚胎发育核旁斑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为2-细胞至桑椹胚阶段,其中主要集中在4-细胞时期,且PSPC1、NEAT1、CRAM1、p54nrb在核旁斑点形成时期呈高水平表达.干扰牦牛合子PSPC1 mRNA导致后续胚胎发育能力降低,并通过诱导ICM凋亡降低囊胚质量,影响囊胚中细胞命运决定.

    牦牛核旁斑点细胞命运细胞凋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

    内蒙古地区羊源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与基因分型

    赵维宏韩文雄杨波孟维康...
    1204-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副结核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必须报告的《OIE疫病、感染及侵染名录》,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引起多种反刍动物慢性、增生性肠炎,感染动物通过肠道间歇性排菌而成为养殖场的持续传染源,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其病原体副结核分枝杆菌(MAP)属于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阳性菌,为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包括S型(羊型,细分为Ⅰ型、Ⅲ型和骆驼型)和C型(牛型、Ⅱ型,包括B型(野牛型)).有研究表明,各亚型MAP无宿主特异性,但具有地域性,内蒙古作为国内该病的首发地区,获得并准确鉴定内蒙古地区MAP菌株亚型及基因特征,对副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意义重大.[方法]对内蒙古地区来源的28份MAP阳性的羊源病料进行MAP分离培养,菌落Ziehl-Neelsen染色,染色阳性菌扩繁,提取扩繁菌液基因组DNA,进行IS900基因、IS1311基因和DMC基因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IS1311基因PCR产物进行Hinf Ⅰ和Mse Ⅰ双酶切鉴定.[结果]28份样品经过7-12周培养,共有9支培养基长出菌落,菌落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光滑.挑取单菌落进行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呈不规则(单个或分枝状)、红染的细短杆菌,符合分枝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及抗酸染色特性.9株分离菌IS900、IS1311和DMC基因PCR扩增产物均与目的基因片段预期大小一致.确定了本研究9株分离株均为MAP菌株,分别命名为MAP-NM1至MAP-NM9.DMC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310bp,符合Ⅱ型MAP特征;IS1311基因扩增产物经Hinf Ⅰ和Mse Ⅰ双酶切,本研究9株MAP均得到4条目的条带,与Ⅱ型MAP一致;IS1311基因测序结果与S型、C型、印度野牛型和美国野牛型MAP代表株对照分析显示,9株MAP IS1311基因片段的64、65、68、223、236、422、527、628位碱基位点符合C型和B型MAP特征;IS900基因测序结果序列分析显示,9株MAP IS900基因片段第169位及第216位碱基分别为C(胞嘧啶)和A(腺嘌呤),符合Ⅱ型和Ⅲ型MAP特征;17株来自GenBank数据库的MAP IS900基因参考序列与本研究9株分离株IS900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本研究9株MAP均划分于Ⅱ型MAP分支;3个基因测序结果进行Blast在线分析,与本研究所得分离株同源性最高的参考序列均为Ⅱ型MAP,且同源性均高于98%.综上所述,本研究9株MAP分离株均为Ⅱ型MAP.[结论]首次分离得到内蒙古地区羊源Ⅱ型MAP菌株.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亚型鉴定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