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干旱是限制小麦生产最主要的逆境因子之一.挖掘、鉴定优异抗旱新种质、克隆抗旱新基因,以期丰富我国小麦抗旱遗传基础,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 198 份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抗旱种质为材料,采用PEG-6000 模拟干旱方法,通过调查苗期干旱和正常条件下的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生物量和根冠比 4 个性状,鉴定、评价其抗旱性,结合 660K SNP芯片对其抗旱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抗旱性相关染色体区间及关联位点,结合干旱胁迫下根等多组织的表达量数据,筛选抗旱性相关基因,最后以强抗旱性品系 IR214 和干旱敏感品系 IR36 为材料,利用 qRT-PCR 方法对候选基因进行验证,并分析关键候选基因的优异单倍型.[结果]干旱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性状表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不同小麦品系间也表现出显著差异,4 个性状在 2种处理下均呈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 0.363-0.760,多样性指数为 0.310-0.400;基于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综合评价各个品种的抗旱性,发现品系IR214 的D值最大,为 0.851,其次为IR92、IR213、IR235 和IR218 等,它们可作为新的优异抗旱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共检测到 102 个与 4 个性状抗旱系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为 1.07%—38.70%,其中,与地上部鲜重相关的位点 60个、地下部鲜重相关位点 1 个、生物量相关位点 36 个以及根冠比相关位点 5 个;基于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到 31 个抗旱相关基因,结合根等不同组织的RNA-seq数据,筛选出 4 个抗旱候选基因,对差异表达的候选基因进行qRT-PCR验证,鉴定到 2 个关键抗旱候选基因;最后,分析候选基因的单倍型效应,发现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 位点,2种基因型在抗旱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是潜在的功能位点.[结论]共检测到 102 个与苗期抗旱性显著关联的位点,筛选出TraesCS5B02G053500和TraesCS6A02G048600 2 个关键候选基因,TraesCS6A02G048600的AX-86174509 位点是潜在的抗旱性功能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