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双月刊

1002-5103

wenzhai@cau.edu.cn

010-62736496

100083

北京市清华东路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Journal ZHONGGUO NONGYE WENZHAI (Nongye Gongcheng)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1989年创刊,以双月刊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唯一一种系统报道国内外农业与农业工程科技文献类刊物,在全国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国内统一刊号:CN11-2531/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103。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灌区"最后一公里"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研究

    王雨杰郑世宗肖万川黄万勇...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灌区工程是农业的"命脉工程",开展灌区"最后一公里"运行维护监管机制研究,对于灌区的生存、巩固和发展,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方法]本文结合浙江省大中型灌区运行管理现状,以灌区工程管理内容为重点,通过实地访谈、会议调查、典型调研等方式,开展浙江省灌区骨干工程与末级渠系管理体制的专题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灌区面临工程管护范围覆盖不全、工程管护标准衔接困难、灌溉管理信息缺位等问题,[结论]提出以"补短板、强协调、扩范围、落经费、明标准"等内容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浙江省灌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对策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陈胜勇陈宇辉陈少菜何霭如...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腐殖酸活性肥和尿素+复合肥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为在甘薯的生产过程中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甘薯的产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选取广薯87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三次重复,在收获期进行小区产量测定,取代表性植株15株,室内调查茎叶鲜重、分枝数、蔓长,按根、叶、茎、柄四部分将植株分样,对四部分分别称重、装袋、烘干后计算块根烘干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施用58%腐殖酸活性肥、45%腐殖酸活性肥和当地惯用复合肥料+48%尿素处理的甘薯鲜薯增产率分别为66.87%,67.09%和51.86%;干薯增产率分别为83.53%,90.35%和61.44%;薯干率分别为29.73%,30.80%和28.57%;商品率分别增加了25.27%,25.73%和21.17%.[结论]施加腐殖酸活性肥和尿素+复合肥均能明显提高甘薯的产量、薯干率和商品率,还能改善甘薯的其他性状;施用45%腐殖酸活性肥的甘薯鲜薯产量、薯干率和商品率效果最好,施用58%腐殖酸活性肥的处理效果次之,当地惯用复合肥料+48%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差.

    广薯87号腐殖酸活性肥产量商品率

    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莴苣性状、产量及品质量影响

    张秉涯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施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莴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莴苣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莴苣品种"永安飞桥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Y1(对照,单施化肥)、Y2(有机肥氮20%+化肥氮80%)、Y3(有机肥氮30%+化肥氮70%)、Y4(有机肥氮40%+化肥氮60%)四种施肥模式,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莴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Y1)相比,2个试验均为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Y2)处理效果最好,试验A、B产量分别较CK提高2000.10、1750.09 kg/hm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3018、2518元/hm2,还原型Vc、可溶性总糖分别提高了50.30%、30.56%、10.36%、17.92%,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了5.14%、9.09%、5.72%、9.25%.综合分析认为,施用N 252kg/hm2、P2O5150kg/hm2、K2O 285kg/hm2,并配施有机肥氮1530kg/hm2是尤溪县莴苣种植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莴苣有机肥氮化肥氮替代产量品质

    乡村振兴视域下林下高效种养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会泽县为例

    李培发刘万洪任红沈继平...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云南省会泽县为例,对该县林下高效种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视域下该县林下高效种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面、深入分析了会泽县森林资源现状和发展林下高效种养的意义、现状,以及林下高效种养发展模式的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效应、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并提出了林下高效种养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与展望.[结果]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创新林下高效种养模式,进一步提升林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会泽县林下高效种养在发展过程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健全、机制不够成熟等短板,应充分发挥有利优势,不断完善、创新林下高效种养发展模式,才能持续推动林下种养业扩面、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林下高效种养现状分析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会泽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实约束与优化路径研究

    谭富鸿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现实约束及其优化路径,为推动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价值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面临的现实堵点予以分析,为优化衔接机制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积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展现出丰富的价值意蕴.然而,目前我国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在主体、组织和服务上还存在着内生发展能力不足、带动小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质量不高等现实约束,阻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结论]下一步应遵循小农户的主体行为逻辑,依照"提升、带动、服务"的思路,以提升小农户内生发展能力、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为支撑,推动小农户高质量嵌入现代农业格局中,激活小农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活力.

    乡村振兴小农户现代农业现实约束优化路径

    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建构的探析

    秦辉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新时代环境下振兴乡村文化的意义与路径.[方法]分析新时期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结果]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现存的问题有投入资金不足、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保护不到位、人才队伍不健全、未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等.[结论]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构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路径时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保护并传承乡村本土民俗文化、重视乡村文化事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等途径入手.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当家塘"整治方案研究——以吴家过塘为例

    杨志玲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让农村"当家塘"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真正"当家".[方法]主要根据水塘地形特性及降雨分析入塘洪水,再通过调洪计算,设计相应方案对"当家塘"进行整治,使水塘在蓄水、灌溉、拦洪的同时本身下泄流量能安全通过下游渠道.[结果]"当家塘"整治有效地改善了水塘调蓄和抗旱能力.[结论]"当家塘"整治达到了减少旱、涝损失的效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可以进行推广.

    "当家塘"农田灌溉整治调洪演算大效益

    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进路

    张书豪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河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流域内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有效传承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内涵,破解其传承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流域内农耕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结果]传承发展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但进入新时代黄河流域乡村地区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流域内农耕文化面临着传承力不足、供需不平衡以及独立性受冲击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传承发展.[结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着力构建"生态+文旅"结构、提升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等措施,提升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独立性.

    新时代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实践进路

    征稿启事

    封2,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