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双月刊

1002-5103

wenzhai@cau.edu.cn

010-62736496

100083

北京市清华东路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Journal ZHONGGUO NONGYE WENZHAI (Nongye Gongcheng)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1989年创刊,以双月刊形式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唯一一种系统报道国内外农业与农业工程科技文献类刊物,在全国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国内统一刊号:CN11-2531/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103。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现代化建设

    郝宪印
    3-5页

    科技文摘

    5,88,封3页

    黄河流域土壤修复专利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李增贝何婷婷原鹏丽罗恒昌...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专利视角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涉及的荒漠化修复、盐碱地治理、水土保持、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矿区地形地貌修复和常规土壤污染修复等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梳理,剖析了黄河流域九省区在黄河流域土壤修复专利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以期为黄河流域土壤修复和生态保护提供发展建议和对策.[方法]利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和incoPat分析软件作为数据检索分析平台,以黄河流域各省区专利申请在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申请人类型、专利法律状态、主要申请人及申请地域分布、黄河流域土壤修复技术分布和技术周期趋势等不同角度对黄河流域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梳理.[结果]黄河流域土壤修复专利技术申请量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专利申请中失效比例较大,企业申请量占比高,各省区土壤修复技术发展与地域环境有关,且各省份发展侧重点不同.[结论]黄河流域各省区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的关注热点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盐碱地治理和常规污染土壤修复,各省区土壤修复专利技术已由新技术发展转向成熟技术的范畴,应重视从现有专利成果中寻找技术支撑,及时将专利成果进行转化应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土壤修复专利分析

    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分析

    邱燕张杰陈伟良黄文静...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状况,为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服务.[方法]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结合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实际情况,对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牡丹区二等耕地3826.15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12%;三等耕地18 525.43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9%;四等耕地35 444.17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47.43%;五等耕地15 057.98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0.15%;六等耕地1875.71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51%.全区耕地加权平均等级为3.90.[结论]菏泽市牡丹区耕地质量等级较高,但无一等耕地,而二等耕地面积较小,还要持续加强农田建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质量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

    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分析

    陈星张玉珍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为宣城市水稻生产工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宣城市农业发展进度.[方法]本文以宣城市水稻生产概况为落脚点,对水稻种植面积与总产占比粮食的比重、水稻种植结构及特点、再生稻种植面积和品种情况、稻作区划和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宣城市水稻生产的发展,便从宣城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结合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想要有效推动宣城市水稻生产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便要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立足实现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双重目标.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做好种植管理,因地制宜做好种植结构安排,尽全力保障粮食产量及品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支持双季稻、再生稻生产,发展糯稻产业,创建优质专用稻示范片.[结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粮食供给需求开始增加,想要保证粮食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便要从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现如今,宣城市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种子市场多、乱、杂的现象仍然存在;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较大;栽培技术未能得到高效应用等问题.在了解问题所在后,便要结合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宣城市水稻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提高宣城市水稻的生产水平.

    宣城市水稻生产形势分析建议

    浅谈数字农业发展——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车呈瑾刘玉婷徐学亮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农业"对于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概述数字农业的发展背景及概念等,介绍了淄博市数字农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分析了淄博市数字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并对近年来成功的数字农业典型园区案例进行介绍分析,总结了淄博市数字农业快速发展的经验,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山东省淄博市抢抓农业3.0时代数字农业农村重大机遇,以数字标准化建设为引领,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农村治理全领域、农民生活全方位,使淄博市的数字农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结论]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的大力发展为全国数字农业成功模式的推广提供重要参考,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贡献淄博智慧.

    数字农业淄博市典型园区

    从政府角度研究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孔丽娟麻福芳胡亚君黄齐...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制约邹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其突破瓶颈,持续做大做强.[方法]结合当前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采用理论加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短板、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邹城食用菌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但其发展已经到达瓶颈期,产业布局分散,平台辐射有限;福利配套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整,精深加工不足;品牌意识薄弱,"邹城蘑菇"作用发挥不足.[结论]邹城食用菌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大产业,就要加大集聚效应,创立产业联盟;加强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提升产业发展人才吸引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提高食用菌产品竞争力;以科研开发为重点,突破菌种研发;打造蘑菇文化,做强"邹城蘑菇"品牌.

    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栖霞苹果再植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衣静莉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推进栖霞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苹果再植病害进行研究,提出苹果再植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服务栖霞市苹果种植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对苹果种植园进行走访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及田间试验,针对栖霞苹果再植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从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建议,结合果农的认知基础和能力,制定适宜的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案.[结果]综合利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既能够预防和抑制苹果再植病害的发生,提高栖霞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又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果农们的损失.[结论]为推动栖霞苹果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需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植保技术,规范有效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栖霞苹果再植病综合防治措施

    新型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冬季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兰立波王志冉张栋周增产...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日光温室结构形式的演化,新型柔性墙体结构形式的日光温室逐渐兴起,其具有建设周期短,施工简易且不破坏土地耕层等优点;探究柔性日光温室温度场分布,研究其保温性能,便于推广和应用.[方法]本文通过CFD技术,模拟日光温室内冬季有无后墙采暖装置下的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同时开展温室内温度实时监测,探究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冬季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柔性日光温室内温度分布存在一定梯度,白天前屋面往后墙方向温度逐渐降低,但受放风口气流的影响,温度存在一定波动性;夜晚保温被展开,温室内保温性好,热量交换少,温差相差不大.[结论]使用柔性保温墙体增加后墙集热系统,能够使日光温室冬季最冷月维持10℃以上的温度,不影响冬季作物生产,验证柔性日光温室的保温性能,为日光温室结构形式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新型温室柔性墙体后墙集热装置CFD技术温度场分布

    天然抗氧化剂对微胶囊鸡肉粉的贮藏品质稳定性研究

    姜艳曾永青王远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品质优良且成本低廉的天然抗氧化剂鸡肉粉微胶囊工艺.[方法]以过氧化值、感官评分为评判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应用在微胶囊鸡肉粉中的4种天然抗氧化剂(浓度为0.02%):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天然VE;产品以抗氧化效果和生产成本为评定标准,经过复配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包埋工艺的最佳抗氧化配方;综合乳液稳定性和黏度因素筛选了微胶囊鸡肉粉的包埋壁材,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鸡肉粉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鸡肉粉中各天然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比为茶多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311;微胶囊鸡肉粉的包埋壁材为CA1;微胶囊正交实验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剪切速度4200r/min、泵转速16r/min、喷雾干燥温度175℃.[结论]通过使用复配天然抗氧化剂技术和微胶囊包埋技术,较好地防止了鸡肉粉产品在贮藏期间发生的氧化反应,经该配方制得的微胶囊包埋鸡肉粉产品香气饱满,品质稳定,耐高低温,适用于蒸煮炸冷冻工艺,在速冻过程中香气损失少,风味自然,口感醇厚,成本较低,适合进行企业化技术推广.制得的鸡肉粉产品在常温下放置12个月后产品呈现浅黄色,无哈喇味,品质优良,过氧化值为0.16(g/100g),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产品成本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贮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