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韩国良

月刊

1672-0881

010-68553325

100820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财政部农发办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查看更多>>《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唯一的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由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评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共同举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刊评论员
    1页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农业农村部网站
    4-11页

    "三位一体"保护耕地: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新华社
    11页

    "二普"土壤图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壤"三普"的借鉴研究

    张凤荣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地理空间信息,对种植制度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土类和亚类图斑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粗糙,还不如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和地形图数据插值获取的信息更精确.如今地质调查部门已经有了比40多年前更精细的地质调查数据.因此,有必要用今天的地质调查数据来更新土属的分类和命名,可服务于评价土地整治工程的难易、指导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种提供的土壤剖面信息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持水能力和肥力水平,可用于大比例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导田间水肥管理.但受制图比例尺、时间和调查人员水平所限,各个层级的土壤"二普"土壤图存在"名实不副"在所难免,特别是土类和亚类.由于土层的厚薄、不同质地土层的剖面构型以及黑土层厚度等这些土种分类标准可以用于评价耕地的持水保水能力、水分运行状况和肥力水平,对于提出因地制宜实现高产稳产安全生产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的重点应放在土种层级上.

    土壤"二普"土壤分类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土种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建议

    于茹月盖建勋白啟新周文涛...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湟水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对保护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方式欠妥、农资产品使用量大、农膜回收方式不成熟、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落后、监管与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流域内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笔者在明晰当前湟水河流域土壤环境污染成因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湟水河流域面临土壤重金属、化肥、农药、农膜残留的污染风险,提出流域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针对性措施与建议:在流域内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控,合理使用农资产品,加强精准监管技术并大力推广末端修复技术,同时健全政策制度、加大宣传教育,为深入推进青海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防治对策.

    湟水河流域土壤污染现状防治对策青海省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新华社
    19页

    "天府粮仓"建设背景下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耕地长效保护与实施路径研究

    罗明东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是一项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账本"和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天府粮仓"建设对其耕地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带承载区,复垦复耕环城生态区10.1万亩耕地势在必行.笔者在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农田整治区施工标段、查阅文献、座谈交流与资料梳理等工作基础上,通过对环城生态区耕地保护工作的系统性研究,分析环城生态区耕地保护在体制机制、民生诉求、财政支撑、整治修复工作中的现实困境,并基于问题梳理给出了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土地收益、开展农田整治、实施生态修复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耕地保护"天府粮仓""一带十园百片"建设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环城生态区四川省成都市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王影马利刘亚军李社潮...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齐力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通过坚持办好基地微信群科技大讲堂、建立遴选保护性耕作农民专家制度等,与基地农民"土专家"交流研讨,破解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探索推广"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经验.实践证明,搞好基地建设是保护利用好黑土地、提高黑土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招法,值得深入总结与推广.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实践探索

    巴彦淖尔市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

    张文平淡海清赵小燕张瑶...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提高粮食产能水平,巴彦淖尔市依托河套灌区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进行"大破大立"撤条并档平整土地,整合零碎地块,同步建设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工程,并对项目区内盐碱化耕地进行改良治理.利用各类项目支撑,采取增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耕地轮作等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同时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通过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技术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同步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实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农业设施;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农田设施、改善土壤生态,盐碱化耕地改良与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慧化发展.

    耕地保护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科学施策、问计大地——浅论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四要素

    郝士横吴香源吴克宁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总结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从普查对象、分类体系、土壤制图和宣传工作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四要素,以期为全面铺开普查工作打好基础,更好地完成对全国土壤的第三次"全面体检".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普查对象土壤分类体系土壤制图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