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地理探测

    李云涛王海英陶犁白廷斌...
    21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化特征,明晰其影响因素,以期能为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京郊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京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和乡村民俗旅游村为研究对象,使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和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从空间分布范围、分布集中程度、分布均衡程度、密度分布特征等方面对2010—2020年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其次,借助地理探测器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产业因素和社会政治因素等3个一级影响因素,海拔高度、河流水系、气候舒适度等15个二级影响因素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重心变化较为稳定,均位于昌平区范围内.标准差椭圆的形态变化幅度不大,椭圆方位基本呈现"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轴呈"减小—增大"的过程,短轴变化平稳.(2)京郊乡村旅游地在京郊各区内部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3)京郊乡村旅游地的高密度分布区数量逐年增多并呈连片拓展,逐渐形成以昌平、怀柔为双高密度核心区,密云、延庆、大兴多个高密度连片区并存的空间格局.(4)海拔高度、旅游收入、A级旅游景区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任意两个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对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能力均强于单个因素的作用.总体来看,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能力逐渐上升,居第三位;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能力呈波动下降,居第二位;经济产业因素的影响能力逐渐下降,但仍居第一位.[结论]京郊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演化呈集聚分布、不均衡分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产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京郊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评估和指导京郊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演化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

    畜牧业产业集聚与门槛效应分析——基于2010—2019年畜牧业产业省级面板

    营刚海梅红
    22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算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并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渠道路径.[方法]文章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构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模型,结合调节模型、中介模型来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1)畜牧业产业集聚具有门槛效应,只有超过门槛值之后,畜牧业产业集聚才能推动经济增长;(2)在畜牧业要素禀赋多的地区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要素禀赋具有调节作用,畜牧业子产业具有中介效应.(3)内蒙古、吉林、湖北与新疆4省区位于产业集聚U型曲线右侧,畜牧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4)辽宁、湖南、海南、西藏、云南、贵州6省区刚过畜牧业产业门槛,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初步呈现;(5)广西、四川、河南和安徽4省区处于U型曲线左侧,需调整或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6)江西、河北、青海、黑龙江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作用,且这4个省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已超过最优点,需注意规模不经济问题.[结论]各地应根据本地畜牧业要素禀赋与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对应的产业政策,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

    畜牧业产业集聚要素禀赋区域经济增长区位熵门槛效应

    计算机信息技术赋能乡村生态产业化研究

    王葵吴玲红周鹤
    240,252页

    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四川省91个县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例

    何强邓鑫李川严中成...
    24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文章在构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剖析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2011—2019年县域数据,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纳入到农产品品牌的测算中,实证检验了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农产品品牌的提升能有效提高农业竞争力水平,川南经济区的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促进效果显著,而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竞争力水平;(2)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竞争力之间呈现非线性增长,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竞争力之间呈现正"U"形关系;(3)在低分位点上,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高分位点上,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因地制策,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量体裁衣,创新农产品品牌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因势制导,推动农产品品牌从政策化迈入市场化.

    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农业竞争力面板门槛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

    基于ArcGIS和GD的辽宁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异探究

    张姮妲杜泽楠张思远闫晓露...
    25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于其本身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文章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与核密度估计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辽宁省不同地级市及不同类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建议.[结果]辽宁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粮食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呈分散分布,果品类、水产动物类、蔬菜类呈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或双热点特征.自然因素决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人口与经济因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结论]辽宁省各地应加大资金和政府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相关地理标志的计划,以期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为当地农民增收创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国家地理标志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地理探测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