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户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

    黄玛兰李晓云曾琳琳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户资本禀赋约束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方法]文章基于长江中游湖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熵值法、Tobit和OLS回归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就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1)农户资本禀赋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别资本禀赋排序为人力资本(0.37)>社会资本(0.17)>金融资本(0.16)>物质资本(0.14)>自然资本(0.10).强资本型的农户比例在综合资本禀赋和分类别资本禀赋上均少于弱资本型的农户比例.(2)单季水稻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2.10,水稻生产生态效率为0.64.(3)农户综合资本禀赋提升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综合资本禀赋对水稻生产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得益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正向影响.[结论]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方面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以促进水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资本禀赋水稻生态效率生命周期评价超效率SBM模型绿色生产

    采纳生态种养技术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虾共作技术为例

    田卓亚齐振宏杨彩艳杨兴杰...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脆弱性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贫困的重要表现,识别和降低农户的脆弱性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性脱贫问题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湖北、湖南、安徽3省97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对其脆弱性的影响.[结果](1)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切实降低其脆弱性,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较未采纳时脆弱性降低280.659%,未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若采纳该技术脆弱性将降低44.255%.(2)非农就业水平在农户技术采纳和脆弱性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3)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服务便利性及村庄特征均会显著影响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决策和脆弱性.[结论]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其脆弱性,但随着农户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稻虾户反而更脆弱,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健全非农就业保障和帮扶机制,进而发挥稻虾共作技术长效脱贫功效.

    稻虾共作技术采纳脆弱性非农就业水平内生转换

    乡村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策略

    杨东伶
    96,109页

    生态补偿对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改进的DFID生计分析框架

    刘格格葛颜祥李颖张化楠...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文章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1)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2增至补偿后的0.323,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2)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人力、社会、信息、物质、自然、金融、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384、0.459、0.508、0.450、0.016、0.25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3)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生态补偿水源地农户生计资本可持续生计能力东平湖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银西阳贾小娟李冬梅
    11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人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民宿环境艺术设计探究

    张义
    119,149页

    秸秆资源化再利用理论逻辑、主体行为逻辑与长效机制

    沈兴兴段晋苑彭超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秸秆资源化再利用是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实践中仍然存在技术、政策、产业化等层面的各种瓶颈,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之根本.[方法]文章基于制度变迁和环境外部性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秸秆资源化再利用的理论逻辑.结合文献与实地调研,深度剖析了实践中秸秆资源化再利用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通过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链上相关主体的行为逻辑分析.[结果](1)构建秸秆商业化再利用全产业链是秸秆资源化再利用可持续的前提.(2)在秸秆再利用产业化发展初期,很难依靠完全的市场化实现集体帕累托最优,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普惠性扶持.(3)通过秸秆资源化再利用的3个典型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实践中不同商业模式下市场主体和政府的各自角色作用.[结论]从科学发挥政府有效作用、多措并举提升产品竞争力、营造绿色生产消费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秸秆资源化再利用理论逻辑行为逻辑全产业链长效机制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研究

    冯琰玮甄江红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亟需优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法]文章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0-2018年流域生境质量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两个角度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提取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地扩展阻力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级后与"三生用地"相叠加,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点—线—面"架构生态网络,优化流域生态空间.[结果](1)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境质量呈"U"形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其空间演变表现为低水平生境面积不断扩大,高水平生境范围有所萎缩.(2)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0.7万km2,与实际生态用地的空间叠置率为69.01%.流域共提取9个生态源地,识别一级生态廊道9条,生态绿心40个,组合各地理要素提出"一楔两屏三带四区多中心"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议.[结论]生态安全格局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在此基础上控制流域草原畜牧区载畜量,巩固流域农牧区产能优势,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安全格局三生用地生态规划黄河流域内蒙古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肖红波陈雨霞白宏伟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文章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1)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在2017和2018年达到0.5以上.[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目前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农业评价指标熵值法协同度

    安徽省县域乡村"三生"功能及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分析

    纪璇李琳娜程明洋
    15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探索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的交互关系和演化规律,为安徽省乡村空间功能优化、乡村发展活力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乡村"三生"功能测度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1997-2017年安徽省县域乡村"三生"功能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了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安徽省乡村"三生"功能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缩小,乡村发展水平趋向均衡,其中生活功能对乡村发展起到主导作用.(2)安徽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度整体较高,以高耦合和良性共振耦合为主,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3)安徽省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水平主要表现为基本协调,呈北低南高和片状分布的特征,区域间差异逐渐缩小,且空间正相关关系增强,低值聚集区由皖中向皖北地区转移.[结论]目前安徽省乡村"三生"功能整体水平较低,耦合协调度有待提高,未来需进一步提高乡村"三生"功能以支撑乡村转型和振兴发展.

    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时空格局乡村振兴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