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基于政府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郭翔宇刘二阳王淇韬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1)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2)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黑土区感知价值农户行为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政府规制

    中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产区差异

    王聪聪周绩宏王俊芹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清苹果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及产区差异,是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8个苹果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全局ML指数,从静态、动态不同角度,对我国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不同产区之间的差异.[结果](1)我国及各主产区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黄土高原主产区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相比,环境技术效率明显偏低;(2)规模效率是当前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主要来源,黄土高原主产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环渤海湾主产区纯技术效率偏低;(3)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高,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黄土高原主产区增速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4)技术效率是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增长源泉,技术进步贡献度相对较低.[结论]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各产区要通过因地制宜制定苹果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借助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优势、加强果农高素质培训等方式提高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全局ML指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区差异

    多元视角下乡村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张箐
    19,50页

    农地规模、社会化服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

    王江雪李大垒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推进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分析农地规模、社会化服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机制,进而探究农地规模对社会化服务的助推作用以及社会化服务在农地规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之间如何发挥中介作用.[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数据,依照经营规模大小将农地规模分为不同等级,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农地规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作用仅在农地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时显著;(2)社会化服务对农用化学品投入的减量作用在整个农地规模发展进程中都显著;(3)农地规模对社会化服务的促进作用在农地规模处于低中等水平时显著;(4)社会化服务在农地规模与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在农地规模处于中等水平时显著.[结论]因此,应大力推广适度的农地规模,同时发展社会化服务,以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

    农用化学品减量投入结构方程模型农地规模社会化服务中介效应

    环境规制对不同组织形式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肉鸭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处理行为

    赵佳佳刘灵芝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畜禽养殖粪污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基于肉鸭养殖生产大省养殖户粪污处理行为的调查数据,建立多元无序Logit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下不同组织形式养殖户进行粪污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1)相比"随意丢弃",养殖户通过"直接还田"方式处理肉鸭养殖废弃物比通过"沼气发酵"方式处理更能显著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而且不同环境规制对养殖户粪污处理方式影响程度不同;(2)环境规制通过组合型规制因素对肉鸭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处理行为发挥约束作用,命令型规制、激励型规制、引导型规制都显著影响肉鸭养殖户将粪污"直接还田"的处理方式,而只有"引导型规制"对"沼气发酵"处理方式的养殖户有显著影响;(3)"激励型"与"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紧密型"组织形式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较大,而"松散型"组织形式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主要受到"命令型"环境规制的影响.[结论]为促进养殖户积极主动进行粪污资源化处理,提高肉鸭养殖效率,地方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型规制的职能发挥,通过技术推广和相关宣传与培训,提升养殖户环境友好行为认知,激励养殖户积极治理污染,实现肉鸭产业绿色发展.

    环境规制政策组织形式环境友好行为肉鸭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处理

    农村财务治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韩意
    38,60页

    农用地膜污染合作治理模式及其绩效损失研究

    薛颖昊周涛靳拓徐志宇...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是推动农业农村污染合作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不同主体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文章基于农用地膜生命周期污染防治的逻辑链条分析,系统研究了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的价值生成和绩效损失途径,提出地膜污染防治典型合作模式与治理路径.[结果]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培育环保意识和市场,通过补贴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但会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政府在生产环节的绩效损失.[结论]在典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混合型模式适合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调动市场资源,建立起"生产—回收"的市场内循环机制;在市场内循环机制建立成熟后,一般由政府主导型转为混合型,并在混合型后期逐步过渡为生产者主导型,使得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为一个非政府主导行为.

    农用地膜污染产品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绩效损失合作治理

    风险认知、社会信任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基于江苏省扬州市418户农户调查的数据

    邢大伟徐金海曾华盛赵德余...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社会信任在两者中的调节作用,探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江苏省扬州市41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风险认知和社会信任等变量,并运用Logit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实证结果表明,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而社会信任则有正向影响.(2)具体来看,风险认知对高社会信任农户和低社会信任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均有负向影响,社会信任能缓解风险认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不利影响,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都有助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提升;区分在城镇有无住房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也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3)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和房屋居住年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和距离县城距离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农户宅基地有序退出,应该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后各项保障政策,改善和提升农户社会信任水平以及构建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政策.

    风险认知社会信任宅基地退出意愿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

    基于GIS的河南省小麦区域节肥减排潜力评价

    徐霞黄玉芳叶优良赵亚南...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研究河南省小麦节肥减排潜力.[方法]文章基于农业统计数据、2063份农户小麦调研数据和1582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采用ArcGIS系统分析河南省农户习惯管理下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区域间差异,评价不同区域与推荐施肥相比的节肥潜力;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定量河南省及不同区域小麦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减排潜力及区域性差异,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1)河南省农户小麦习惯施氮量平均198 kg/hm2(174~259 kg/hm2),其中东部和北部相对较高,中部和南部较低;在节氮量方面,小麦单位面积节氮量平均为42 kg/hm2,在县域水平上差异很大,整体上由南往北逐渐增加.(2)农户小麦习惯施磷量平均为121 kg/hm2(64~210 kg/hm2),呈现北高南低、中部高低交错.平均单位面积节磷量为16 kg/hm2,以15~55 kg/hm2范围内的区域所占比例最大.(3)全省农户小麦钾肥习惯施用量平均50.4 kg/hm2,变化范围19~112 kg/hm2,施钾量普遍偏低,东部和北部及信阳南部县市施钾量仅19~35 kg/hm2;小麦节钾量范围为-45~62 kg/hm2,平均为-15 kg/hm2,有71.4%的县市需要增施钾肥.(4)在节肥总量方面,河南省小麦氮磷钾节肥总量分别为23.10万t、8.88万t、-5.31万t.(5)河南省小麦GHG减排总量为348.65万t CO2 eq,单位面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整体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范县、辉县、濮阳等县市的单位面积减排潜力可高达>1000 kg CO2 eq/hm2.[结论]在当前河南省小麦施肥状况下,推荐施肥具有很大的节肥和减排潜力,但也表现出很强的区域性差异,根据不同区域小麦习惯施肥量和推荐量,确定节肥减排目标并制定相关措施,对小麦生产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节肥潜力空间变异温室气体排放生命周期评价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社会实际思考

    李燕妮
    68,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