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

    覃朝晖范振楠余思明
    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气候变暖趋势持续背景下,明确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对于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采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结果](1)研究发现,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极端气温变化显著抑制了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2)传导机制表明,一般气温变化能够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而极端气温变化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来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3)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粮食主产区,一般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极端气温变化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且极端气温变化对产销平衡区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向冲击更大.[结论]因此,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加强粮食生产政策保障,因地制宜提高气温变化适应能力,是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选择.

    一般气温变化极端气温变化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农业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劳动生产率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农村延伸

    崔颖
    94,118页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周悦王艺璇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田蕴含有巨大的服务价值,构成了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基础,为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1990—2021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及相关年份地市年鉴数据,引入物价修正指数,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定量核算了12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空间差异的社会驱动因素.[结果]从时间上看,1990—2021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564.52亿元提升至1934.55亿元.正向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同总服务价值一致,其中,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是最主要的服务功能,合计贡献了84.63%~85.53%.负向服务价值同样呈逐步升高的趋势,由30.75亿元增长至123.56亿元,但增速逐步降低.从空间上看,2021年江苏省各市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介于33.96亿~362.84亿元,其中苏北>苏中>苏南.在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上,各市在24114.32~52841.91元/hm2间波动,差距较大,其中,苏中地区的泰州、扬州进入全省前3,苏南地区的镇江跻身全省第6.在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影响因素上,乡村从业人员与其呈正相关,城市化率与其呈负相关.[结论]苏南地区的发展对其农田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方式,持续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类服务价值.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驱动机制

    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鄱阳湖流域渔业发展时空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邬志龙吴玮余进祥戴银根...
    10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鄱阳湖流域拥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及赣、抚、信、饶和修"五河"水系,是中国内陆重要渔业生产区.然而,该区域渔业发展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明晰,特别是2019年长江禁捕退捕政策开始实施以来的变化态势值得关注.[方法]文章以江西省各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空间自相关、区域重心、地理加权回归等地理学方法探索鄱阳湖流域禁渔前后(2018—2021)渔业发展结构变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全面禁渔后鄱阳湖流域渔业捕捞量锐减但养殖量稳定增长,水产品总产量表现为增长态势.退捕禁渔优化了渔业产业结构,降低了渔业捕捞依赖性和生态环境负外部性.(2)水产品产量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高—高集聚于鄱阳湖核心区,禁渔后赣北鄱阳湖区捕捞量锐减、赣南和赣东北养殖量增加,渔业重心向东南迁移2.07 km,渔业发展格局由"鄱阳湖极核"驱动转向"鄱阳湖极核+赣南赣东北多地"联动.(3)GWR回归系数影响效应呈南北梯级增强或衰减,渔业机械、机动渔船、渔业从业人员和养殖面积对水产品产量影响呈南北梯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水系密度则呈鲜明的南北正负差异.[结论]未来应根据要素空间效应差异有侧重地加大要素投入,优化赣北鄱阳湖核心区;优选特色品种、适当扩大规模,打造赣南山涧冷水特色区;加强禁渔力度和专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五河"支流潜力区.

    内陆渔业时空格局驱动机制鄱阳湖流域长江十年禁渔

    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宋伟李政牛浩陈盛伟...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农业优先发展的核心区.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为实现区域社会化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10—2020年黄淮海地区5个农业大省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指数,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1)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地区差异,呈现出中型城市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2)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有显著空间自相关,但空间差异随时间演进呈逐渐缩小趋势;(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本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但受到消费水平、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4)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毗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山东区划溢出效应不显著.[结论]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强农业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区域联动与协同发展战略.

    黄淮海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相关性溢出效应

    农业学术研究中的英语应用与能力提升

    杨小英
    129,156页

    乡村民宿分布热点探测、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向雁侯艳林李福夺
    13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乡村民宿热点分布与影响因素,对推动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6319个乡村民宿为研究样本,采用核密度估算、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空间邻域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乡村民宿空间聚集热点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1)贵州省乡村民宿形成361个空间聚集热点,其中大型热点40个,中型热点136个,小型热点185个.(2)乡村民宿热点主要分布在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状况良好、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关联产业集聚、社会经济中低水平地区.(3)乡村民宿热点空间分异由旅游资源和关联产业共同主导,并受到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重要影响,其余因素影响作用较弱.(4)乡村民宿在旅游资源富集、关联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优良、交通条件便利地区的聚集分布,是形成乡村民宿热点的主要原因.[结论]未来应牢牢把握乡村民宿分布特点,进一步促进乡村民宿与旅游资源、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乡村民宿的通达性、便捷度,推进乡村民宿集聚发展和集聚区建设,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乡村民宿热点探测空间热点影响因素贵州省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意蕴

    贾妍
    141,170页

    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甜甜李翠霞
    14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畜产品作为仅次于大豆、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产品的第二大农产品,中国居民对其需求日益高涨,理清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有助于提高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的风险应对能力,同时也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文章基于2000—2021年全球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并运用QAP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呈现出"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网络特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始终保持着欧洲第一、美洲第二、大洋洲第三的出口贸易格局,亚洲在全球畜产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逐步上升.(2)受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逐渐演变为四大社团: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社团,以荷兰、德国和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社团,以巴西、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中心的大洋洲—南美洲社团,以及东欧—亚洲社团.(3)地理位置、经济差异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程度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差异是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日益复杂的根本原因,地理位置是否接壤和自贸协定的签署是影响全球畜产品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畜产品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结论]为保障未来中国畜产品的安全供应,一方面可以巩固与巴西、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化与欧洲各国的关系,挖掘自欧洲进口畜产品的贸易潜力,此外,也要加快畜产品产业链核心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创新驱动的畜产品生产模式.

    全球贸易畜产品贸易复杂网络分析法QAP中国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鲁洪威罗其友高明杰
    15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其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有待进一步明晰.[方法]文章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综合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维度探究了中国分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及其成因.[结果](1)我国各省(区、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增速最快的省(区、市)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两侧,东北和中部地区老龄化程度增加较快.(2)在不同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速变化下不同区域老龄化程度和变化速度存在一定空间差异.(3)我国各地农村人口老龄化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且经历了区域间差异较大再到各地农村地区老龄化普遍加深的过程.(4)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时空变化成因分析结果发现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变化有显著影响;各地医疗水平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结论]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力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公共设施,补齐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短板;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三方面对策建议.

    老龄化农村人口时空变化成因空间计量